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探索农旅结合模式(农旅结合成趋势产业融合助发展)

探索农旅结合模式(农旅结合成趋势产业融合助发展)统筹:魏金锋通讯员 张涓涓 许景红 范桂典安美生态园只是英德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英德已有不少农业龙头企业试图发展休闲旅游,以满足城市人对田园体验的追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显然是现代农业升级的必然之举。近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全面拓展农业的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旅结合、以农兴旅、以旅富农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图/文 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探索农旅结合模式(农旅结合成趋势产业融合助发展)(1)

积庆里探索出的“茶园 旅游”模式,让其品牌更为响亮,茶园在201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田园”。

探索农旅结合模式(农旅结合成趋势产业融合助发展)(2)

积庆里依托茶园发展旅游,2017年入园参观的游客达30万人次。

最近,清远市英德市浛洸镇安美生态园营销总监叶发南比往日更为忙碌了,园区中的卡丁车、民宿、灯光节等旅游项目正加快建设。叶发南计划在七月中旬让新的游玩项目上线,积极迎接暑假这一“黄金期”。

生态园是浛洸镇党委、政府与广州白云区同和街道办共同引进的项目,集种植、休闲、旅游于一身,既是旅游景点,又是扶贫项目。自生态园今年初开园以来,已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游玩,15名贫困户长期入园务工。

安美生态园只是英德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英德已有不少农业龙头企业试图发展休闲旅游,以满足城市人对田园体验的追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显然是现代农业升级的必然之举。

近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全面拓展农业的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旅结合、以农兴旅、以旅富农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图/文 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张涓涓 许景红 范桂典

统筹:魏金锋

1 从荒地到“宝地”的转变

英西片区是英德市农业的主产区,沿着省道S347一路往西,可见到不少果蔬采摘基地的广告牌,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外地的车辆络绎不绝地涌进来。

日前,记者来到浛洸镇三村的安美生态园,目之所及皆是青山绿水、果树鸡舍、小径农庄,一派田园美景。“这里是葡萄采摘区,这里是越野车体验区……”沿着生态园的小路走过去,该园区营销总监叶发南告诉记者,由于生态园才开业不到半年,不少旅游项目还在建设,未来将陆续开放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CS拓展基地、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野外露营生存体验基地、亲子劳作体验基地、越野车体验基地以及特色民宿等。

浛洸镇三村村委党支部书记朱容坚以前从没想过,村里大片荒废多年的土地如今会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旅游景区。

三村的土地以丘陵和低洼地为主,村民以往承包土地面积少且零散,生产效益低,不少人干脆放弃务农外出打工,土地日渐荒废。2015年,该村整合了1800亩的土地,以500元/亩每年的价格流转给英德市安美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安美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现在土地不丢荒了,农产品也卖得出去,村民可高兴啦。”朱容坚说。

据了解,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好地结合发展,2016年,英德组织农业、旅游、国土、规划等部门调研,并制定了《英德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明确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为农旅结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成立由市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分片服务和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结合农综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在政府的主导和企业的积极探索下,英德乡村游呈现出的旺盛生命力,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119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9亿元。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休闲旅游消费的持续升级,英德一些农业龙头企业早已订下“农 旅”的发展目标,探索创新休闲农业的新业态。

英德市农业局副局长蓝志坚认为,这些农业企业,除了传统种养殖之外,也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并融入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环节,形成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业态。

“过去专注于传统种养殖,拓展到深加工再到旅游、服务等不同领域,大大延长了产业链,丰富了现代农业的内涵,显著提升农业本身的价值和效益。”他说。

2 旅游企业与村民实现共赢

时下正是荷花开花的季节。

近日,英德九龙小镇300亩莲湖的荷花相继开放,一片片荷叶如碧玉般铺满了荷塘,周边是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峰林。荷花的娇美和峰林的阳刚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韵味,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拍照。

九龙小镇是英德早期吃到“农旅结合”这只“螃蟹”的企业之一,由国业旅游公司于2016年投资建设,规划占地面积约7000亩,涉及6个行政村,发展农业公园、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八大产业”。自九龙小镇建设以来,因其与村民良好的合作模式,给当地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激发当地农村资源、资金、农民“新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旅游从业者)发展。2017年,九龙小镇共接待游客约79万人次,带动当地300多名农户就业。

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沼泽、石头山,已经十多年没有村民愿意去种植,更谈不上开发。“跟村民共赢是我们企业取得如今成绩的关键。”英德市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勇说,公司采取“企业 村经济社 农户”的经营理念,村民通过实施土地整合,以土地入股村集体,村集体(村经济社)再与国业公司合作共赢,以土地入股“九龙小镇”旅游项目,村民除分享土地固定分红外,还通过企业用工、停车场收费、土特产销售等实现增收,“例如与我们合作的河头村,以前的村集体收入仅1万元,如今近30万元”。

九龙小镇与村民的合作模式,通过劳务劳工、农副产品销售和荒山、土地、旧房屋等资源利用,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八大收益”。如村民多余农副产品在当地就可向游客销售,土特产不仅提升了附加值,而且还成为游客眼中的“香饽饽”。

3 开创“农 旅 扶贫”模式

红茶作为英德最响亮的农产品,英德红茶茶厂、茶企超过161家,茶园面积突破10万亩。

目前英德红茶发展如日中天,不少红茶龙头企业已开始了新一轮探索,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茶叶销售,正试图以“茶园 旅游”的模式转型发展休闲农业。在这条转型的道路上,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积庆里”)可谓是先行一步。

“公司在打造茶园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茶园 旅游’的发展模式。”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国明表示,积庆里开始有意识的将茶叶种植和周边景点结合,将种植区打造成一个田园风景式的景区。在利用资源优势的同时,积庆里也不忘发挥自身优势,在茶园内设有600多平方米的茶文化展厅,并建成集生产、加工、科普示范于一体的制茶厂,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欣赏茶园风光,还可以学茶、辨茶、品茶、购茶,甚至亲手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

积庆里探索出的“茶园 旅游”道路,不仅让企业逐渐摆脱“依靠茶叶销售生存”的发展模式,更为企业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流,让其品牌更为响亮。2014年,积庆里茶园获选国家农业部2014年“中国十大美丽田园”。2017年,入园参观的游客达30万人次。

“自从公司开始走‘农 旅’的道路后,茶叶的销售提升了至少10%,但这种直观的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农 旅’所带来的效益,它不仅仅是提高茶叶销量,还有知名度、广告成本、茶文化推广等一系列隐藏的效果。”陆国明说。

在积庆里做出了“农旅结合”的典范后,英德不少大型的茶企业也走上了这条道路,如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州红”)。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江化韶介绍,企业现将所有资源整合成茶趣园旅游景区,在让游客观赏茶园风光同时,还在茶厂生产区与参观区设置透明玻璃,开放红茶制作过程,并配备专业讲解员讲解。该公司还推出了免费体验摘茶、手工制茶等项目。

作为一个新兴的红茶企业,英州红也懂得借力国家政策,通过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壮大企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

“根据英德精准扶贫的政策,每户统筹2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到我们旗下的万联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茶叶种植资金,资金统一管理运用,由合作社公司茶叶基地为每户贫困户帮扶种植2亩茶园。”江化韶说,经过两至三年左右的帮扶种植,茶园亩产茶可达到150斤,按现市场价产值约1.5万元,贫困户种植的两亩每年产值可达3万元。

红茶作为英德市的特色产业,英德市委、市政府也计划将其打造成特色的扶贫产业,通过推进茶产业精准扶贫,实施产业兴村强市行动,从而带动农户增收。英德在开展“百企扶百村”活动中,也涌现出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英德创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投身于茶产业扶贫工作中。

4 找准主产业丰富类型内涵

把农活变成城市居民的休闲体验,将农家饭做成城里人寻找野趣的佳肴,让农作物生长的过程成为孩子们科普的课堂……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新业态,强化了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种功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现代农业升级的必然之举,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

英德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英德制定并出台《英德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英德市农家乐旅游星级评定管理办法》等系列措施,形成支持和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方面,本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旅游景区(点)3A以上和农家乐三星以上的创建、评定和奖励;另一方面强化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市财政设立的“政银保基金”作用,为多家涉农旅游(项目)提供融资担保,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德的农业休闲景点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英德登记注册的农业休闲景点、古迹达282个,农家乐561家,民宿23家。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人发现了不少背后隐藏的问题。“现在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老板在推动休闲农业旅游或者乡村游,打造百亩花海、百果园等等,这种模式或许在前期会吸引人,但后续难以发力。”蓝志坚认为,休闲观光农业的火热容易让人盲目跟风,不少企业看到短期的利益却忽略了主打产业和特色内容这块关键因素。

事实上,确实也有英德企业吃了“跟风”的亏。

安美生态园在今年春节曾投入近百万元打造百亩花花海,然而市场给予的反馈却并不理想。“刚开始还是比较火热的,但花期过后,换品种的速度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花海很快‘没落’。”叶发南说,如今公司开始沉下心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在寻找一个能够长期吸引人、有特色的主打旅游项目。“花海、采摘这些只能作为配套项目,因为这种模式其他企业也容易复制。”

“要想发展‘农旅结合’,除非有自然资源优势,不然没有主打产业是很难生存的。”英德市锦源农牧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炳球如此认为。锦源农牧公司在2007年成立,利用锦潭水库的优质资源,打造出“锦潭河鲜”的品牌,产品畅销珠三角。

“为什么要利用锦潭水库来发展旅游产业,一来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来是通过旅游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形成立体循环的‘农 旅’产业。”李炳球表示,公司有主导产业,能够降低投资的风险,而“锦源农牧”这一品牌也为旅游项目打响了广告。

“农旅结合并不只是花海、百果园等单一模式,它的重点是如何从游客量中实现效益增加,英德那么多花海、百果园,游客凭什么选择你这里?”蓝志坚建议,农业或旅游企业想要发展“农旅结合”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区位、景观、品牌和产业等优势,做好消费人群的定位,找准主产业或主推的特色旅游项目,不断丰富类型和内涵,将“农旅结合”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