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七大奇事第一人(民国无厘头大师)
民国七大奇事第一人(民国无厘头大师)如果说给山贼当军师已经让人感到非常摸不着头脑,那张大千接下来的人生就更加让人目瞪口呆了。18岁时张大千与表姐订了婚,谁知还未等完婚佳人便早逝而去。通常艺术家都是不走寻常路的,决心学习国画的张大千也是如此。因为这个想法,张大千以后就蓄上了胡须,二十上下的年纪留着一下巴大胡子,还自称为“美髯公”,这无厘头的行径令人不禁捧腹。一天,张大千与同学在放假时徒步从重庆回内江老家,不料途中居然遭遇绑匪,张大千已经17岁,接近成年,还是不敌那些膀大腰圆的汉子被捉上了山。这种场景在戏文中倒是常见,貌美如花的小姐在路上遇到山贼,被抓上山当了压寨夫人。可张大千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还能干什么呢?张大千当了贼窝的军师。古有诸葛亮运筹帷幄替刘备图谋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大千被绑之后自知家中无钱来赎他,便灵机一动提出要当山贼们的军师,替他们出谋划策,走上“梁山好汉”一板风光的道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绑匪居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唐寅的这首《桃花庵歌》描绘出了一个潇洒闲适无比的生活。
虽说功名利禄一直都是古代士人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东西,但是有一群人却不汲汲于富贵而是只追求自己人生的享乐。民国时期也有个奇人,一生过得洒脱,还是个无厘头大师,被日本人抓住后编了个谎,日本人却说:“你快走吧”。
少年“美髯公”这个奇人就是享誉中外的大画家张大千。1899年,张大千出生于四川内江。家里姊妹众多,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张大千的父母也没有放弃让孩子接受新式的教育。
此时已是民国初年,教书先生纷纷下岗,十二岁时,张大千进了内江天主福音学校学习,“金鳞岂是池中物”很快他便考上了重庆的学校,离家求学。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张大千的无厘头性格也由此开始显现。
一天,张大千与同学在放假时徒步从重庆回内江老家,不料途中居然遭遇绑匪,张大千已经17岁,接近成年,还是不敌那些膀大腰圆的汉子被捉上了山。这种场景在戏文中倒是常见,貌美如花的小姐在路上遇到山贼,被抓上山当了压寨夫人。可张大千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还能干什么呢?
张大千当了贼窝的军师。古有诸葛亮运筹帷幄替刘备图谋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大千被绑之后自知家中无钱来赎他,便灵机一动提出要当山贼们的军师,替他们出谋划策,走上“梁山好汉”一板风光的道路。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绑匪居然答应了,于是这样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变成了一群山贼的“狗头”军师。张大千的此次奇遇,不光是一个无厘头事件,他在这时,阴差阳错找到了自己今后人生要走的道路,狱中所识的一个穷酸秀才,开启了张大千对国画的想象之门。
通常艺术家都是不走寻常路的,决心学习国画的张大千也是如此。因为这个想法,张大千以后就蓄上了胡须,二十上下的年纪留着一下巴大胡子,还自称为“美髯公”,这无厘头的行径令人不禁捧腹。
如果说给山贼当军师已经让人感到非常摸不着头脑,那张大千接下来的人生就更加让人目瞪口呆了。18岁时张大千与表姐订了婚,谁知还未等完婚佳人便早逝而去。
此时的张大千已经从日本游学回家,在书法与国画上也取得了不小的造诣,青年风华正茂,恰是大展宏图之时,可未婚妻的离去使张大千悲痛欲绝,他便“任性”地抛下一切,到了一个寺庙中做起了和尚。不得不说张大千对名利看得如此淡薄的行为令人敬佩。
但后来人们考察发现,虽说他自称是因为未婚妻之去世才对俗世了无了心愿,当时在名人之间其实还有着一股出家的风潮,著名的教育家与思想家梁漱溟就是在1918年出家当了和尚。向来不走寻常路的张大千是否是为了赶这个风潮,那可就见仁见智了。
我佛慈悲为怀,但是吃肉这条是万万不会允许的。张大千在寺中苦熬了一百多天,终于因为吃不饱而被迫还俗。他的这一段无厘头经历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当过山贼的军师,还出家了却过尘缘,张大千的前半生可谓是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或许让人很难相信,这样一个想一出是一出的人,在国画上的居然有着极高的造诣,与齐白石齐名,还曾远赴国外参加过著名画家交流大会与西班牙现代派代表作家毕加索切磋交流。
而张大千的无厘头特质发挥到极致的一件事,与抗战有关。当时敌军大举进攻北平,张大千此时就在北平,然而他却不慌不忙,还乐呵呵地前往戏楼听程砚秋唱戏,末了去了颐和园消暑解乏。
敌军就在这时进犯了颐和园,寻找清朝宝物,不巧撞见了张大千,张大千是著名的艺术家,哪怕是日军都有所耳闻,于是他便被扣押下来逼着为日本人作画。
张大千虽说活得自在潇洒,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非常清醒,正是焦头烂额之际,他灵机一动,谎称自己有肝炎。那可是非常恐怖的传染病,日本人一听大惊失色,赶紧让他离开了宪兵队。
大千画派张大千日子过得糊里糊涂,在作画上却绝不马虎。任何一门画派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张大千也走过这样的道理。但是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却绝不师没有精髓的外皮,所以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
师古却不为古所困,不落窠臼。国画是个传承千年的艺术,如何在数千年的精益技巧中寻求创新,变成了张大千苦思冥想也要达到的事情。
他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荷塘》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大千的一直到1983年才寿终正寝,九十多岁的老艺术家仍然能够提笔作画,但与滚滚的时间长河来说,他能留下的东西却太少。
张大千与弟弟一起创立了大千画派,广收天下学子,为国画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不可多得的英才,张大千老成遒劲、苍茫大气的画境也被学生继承。
作为老师,张大千功绩硕果累累,大千画派的传承不仅是延续了张大千的艺术生命,更是为国画的发展与绵延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生活无厘头,对待事业却一丝不苟,张大千独特的个人魅力值得我们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