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地方的道教庙(西塘重要的道教场所)
各个地方的道教庙(西塘重要的道教场所)清人曹庭栋对此留下了“棣萼花开百里环,春风装点到溪山”的诗句,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唐氏一族的富贵。可惜正应了那句“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唐家“子孙不类,赀产顿罄”,不肖子孙将家中的产业典卖售尽,李白曾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唐氏园也终于成了过眼云烟。唐氏田庄远及百里,可以想见在唐氏家族的全盛时期,兄弟二人过着“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生活。唐氏园中花木扶疏,衬着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檐角勾着月色,阑干倚着花香。园中的东西两观常年香火不绝,富丽而庄严。当时人称“唐半州”。据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东岳庙始建于宋,原有面积较大,有山门、戏台、前殿、后殿。东岳庙经历了1000多年历史,栉风沐雨,也承受过天灾与战火的洗礼。如今的东岳古寺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前后有三进,天井两侧有廊房。山门轩敞,为木结构楼屋,庭院中有炉鼎,至今仍有香火。东西两侧又各加耳间。正殿屋宇雕梁画栋,正梁上记
文 | 嘉兴地名
在西塘镇烧香港港北,过五福桥,当烧香港的热闹渐渐远去,眼前便是一座建在幽静处的庙宇——东岳古寺(原名东岳庙)。
东岳庙始建于北宋,当时这里还属于一户姓唐的大户。这户人家曾居住于祥符荡边,鼎盛一时,后来却家道中落,连庄园也无法保有。园中原有的东西观也失去了主人。直到明朝,重建庙堂,后来几经修葺,民国时再度重建,成为西塘重要的道教场所。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本地群众又集资9000元重新修缮。1986年12月,东岳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东岳庙始建于宋,原有面积较大,有山门、戏台、前殿、后殿。
东岳庙经历了1000多年历史,栉风沐雨,也承受过天灾与战火的洗礼。如今的东岳古寺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前后有三进,天井两侧有廊房。山门轩敞,为木结构楼屋,庭院中有炉鼎,至今仍有香火。东西两侧又各加耳间。正殿屋宇雕梁画栋,正梁上记有“1925年岁次乙丑嘉平月里人集资重建”的字样。正殿的屋顶较有明清建筑的特色,前看单檐歇山顶,后看硬山顶,全部用的是江南地区常见的蝴蝶瓦。
而东岳庙的前身,还有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在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一户姓唐的人家迁居到西塘祥符荡,这户人家不只富甲一方,而且诗礼传家,据说出过两位省元(宋代礼部试进士第一名),但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唐家有两兄弟,哥哥唐介福后来当上了地方官,而弟弟唐介寿则成了地方上的道教管理人员。唐家家财万贯,兄弟又从事相关职业,因此在家中也建了东西两观。
唐氏田庄远及百里,可以想见在唐氏家族的全盛时期,兄弟二人过着“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生活。唐氏园中花木扶疏,衬着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檐角勾着月色,阑干倚着花香。园中的东西两观常年香火不绝,富丽而庄严。当时人称“唐半州”。
清人曹庭栋对此留下了“棣萼花开百里环,春风装点到溪山”的诗句,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唐氏一族的富贵。可惜正应了那句“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唐家“子孙不类,赀产顿罄”,不肖子孙将家中的产业典卖售尽,李白曾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唐氏园也终于成了过眼云烟。
而到了明正德十年(1515),县丞倪玑有心整理县邑,于是在东观的旧址上重建庙堂,祀八蜡(八蜡即古人所祭祀的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旨在祈求农事顺利,秋有丰收),故更名“八蜡祠”,之后又恢复旧名。
民国十四年(1925),东岳庙再次重建,占地约910平方米,坐北朝南,包括山门、大殿及偏殿。相传东岳大帝是泰山神,泰山神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在古老神话中,也是掌管死后世界的幽冥之神,因此全国各地都有祭祀东岳大帝的习俗。
重建后的东岳庙恢复了生机,在烧香港这片西塘闹市,闹中取静,成了百姓寄托美好心愿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东岳庙是西塘重要的道教场所,庙中附祀城隍,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九,还会举办迎神赛会,当地百姓请城隍出巡全镇,锣鼓喧天,走街串巷,十分热闹。翌日演戏文以娱神灵,预祝五谷丰登。小商贩们纷纷摆摊开卖,有糖果玩具,还有各种地方小吃,廊棚下的店铺也张灯结彩。庙会是一定要有戏的,东岳庙进门面北就是戏台,戏是演给神看的,谓之“娱神”,老百姓不过是与神同乐而已。在上世纪30年代,还曾请到上海大舞台来献演。
如今的东岳古寺,是西塘著名景点,虽然不复当年唐氏园林的繁华,但仍有游客往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