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成长就像重新走过自己童年(我们都曾彷徨自醒过)

孩子成长就像重新走过自己童年(我们都曾彷徨自醒过)王思(化名)这位家长也是在经过无数次“不及格的答卷”后,稍稍有了“考场经验”。每每谈及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很多家长关注的核心,想当然地便是孩子,于是,围绕着孩子的一切一切便被无限放大;可当有人说,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您怎么看?在小记者讲堂,我们一起听,一起共享陪伴孩子成长的万般滋味。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已经长大成人,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小记者讲堂都期待您的声音。欢迎与小记者讲堂互动。文|黄义伟

文中人物王思为化名。访谈缘起于三年前一次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随后我与其通过面谈、电话等方式,进行了深入沟通。

为避免对号入座,文中某些情节进行了处理。感谢王思的理解、坦诚和分享。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从今年4月起,黄老师小记者讲堂,已经微调为:小记者讲堂。

小记者讲堂,从来就不是课堂。在这里,不仅仅是老师在讲,而且爱好写作的中小学生也要讲;最重要的是,孩子父母更要讲!

在小记者讲堂,我们一起听,一起共享陪伴孩子成长的万般滋味。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已经长大成人,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小记者讲堂都期待您的声音。

欢迎与小记者讲堂互动。

文|黄义伟

每每谈及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很多家长关注的核心,想当然地便是孩子,于是,围绕着孩子的一切一切便被无限放大;可当有人说,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您怎么看?

王思(化名)这位家长也是在经过无数次“不及格的答卷”后,稍稍有了“考场经验”。

王思回头反思,体会最深的就是,在家庭教育这个“终身教育”过程中,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自我完善。家长获取“合格证”,取决于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才不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彻底失败——

【图:罗马尼亚摄影师Ionut Caras以超现实主义概念摄影闻名,并擅长通过后期处理将梦境般的效果寓于艺术作品中。在这张以小女孩为主角的摄影作品中,摄影师将孩子置于梦幻场景,由此展开了一场梦中奇遇记。故事充满张力,趣味十足,让观者的心随之融化。来源:360doc个人图书馆】

王思说,就是两个字:高兴。

但对于其他的感受,她真的不知道,也没跟孩子尝试交流过。“孩子才三四岁,我那时也刚做家长没多久,也没想过如何深入孩子的内心啊。”

恰恰因王思被这些表象所迷惑,忽略了最初与孩子内心世界的有效连接,以至于现在隔阂难阻。

在孩子上大班后的一次升旗仪式上,当看到孩子与另外三个孩子护旗行走时歪歪扭扭的样子,王思起初还为这种从数十人“选拔”出的护旗手中有孩子而沾沾自喜,但随后这种感觉便很快消逝了。

孩子在升旗后遭到了同学的耻笑,“你走道跟女孩似的,一点都不平稳,选你是你妈妈的原因。”原来,有几个家长对这种“显而易见的不平”找园方质问,选护旗手是否有标准?为什么走路标准的孩子始终没机会?标准如何定?岂能这么随意?家长的集体情绪也不可避免地促成了这些“小大孩”的强烈感知,于是,孩子们在一起的偶然奚落,也让王思的孩子一段时间情绪低落。

孩子成长就像重新走过自己童年(我们都曾彷徨自醒过)(1)

【“黄老师小记者讲堂”微信公众号,仍保持原有特色。huangjizhe666】

B

家长盲目追寻更多认可机会

孩子“争强好胜”陷偏执

进入小学后,王思也跟别的家长一样,开始为孩子的补课而忙活。看到别的孩子在学特长,王思自然也不落下。二年级时,王思的儿子便戴上了近视镜。

得益于孩子的天资,在学习上似乎并没让王思感到特别操心,但在孩子的比拼心理上,却让王思有点头疼。问题在于,每当学校组织一些竞赛时,儿子的排名并不属于超前列,长期以来的让儿子的“争强好胜”,也使得小家伙特别在意这些内容。与在幼儿园时的区别是,碰到这些事,不再由王思追着孩子去比,很自然地成为孩子自发选择的结果,甚至达到某种偏执程度。

“校园的一个小活动,班级的一个班干位置,艺术汇演中的某一个站位,都能成为孩子倾诉并关注的一个大问题。”王思苦笑着说,当时除了想办法为孩子解决问题外,没感觉有什么不妥啊。“每次孩子回家一说这个那个问题,我一拍肩膀,告诉他,这事有什么难的,你一定要努力做到。”随后,王思便会想尽各种办法,而孩子一直以为是他努力的结果。

王思孩子那时的班级并没有班委会,班级只要有活动,她就是第一“班委”。但凡需要家长出力的,她就第一时间完成,而且还是“超计划”完成。

“起初,我并没想到要承担这些额外工作,但一次在老师要求交活动照片时,我将照片装裱加框,其他家长只是普通的一张照片,这让孩子在班级中得到了表扬,孩子告诉了我。”于是,王思更加坚定要在家长的工作中多做“表率”,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的受表扬率。孩子听到新要求后也会转告给妈妈,“有些思路就是儿子的,我甚至觉得他有思想了。”

孩子的作文不好,上作文班也没见起色。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思得到了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所谓的“全国xxx作文大赛”的邀请函,声称只要交几千元,就能出书,并颁发获奖证书。她觉得这个机会挺好,就把孩子的课堂作文和钱一起邮过去了,很快,获奖证书和“书”就到了。孩子拿在手中,好不兴奋。

孩子成长就像重新走过自己童年(我们都曾彷徨自醒过)(2)

【本文原题:对孩子要导引不要强牵__新华网转载页面。huangjizhe666】

“我觉得,这能让孩子重新获得更多的认可机会,将他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王思也坦言,起初并不明白这些所谓的比赛是怎么回事,后来发现,这类“挂羊头”的内容,不管啥比赛,只要肯交钱,就能获奖,而且印制的所谓书都是没有刊号的——根本没有权威性而言。其他诸如特长类比赛的证书,也和这如出一辙。孩子对获得这些证书变得愈发痴迷,仅仅在小学阶段,这样的证书足有一大纸盒箱子。

事实上,孩子的作文基础也一直没有提上来。上初中后,在一次“成长印迹”的活动中,因要将以往证书复印展览,最终因其“花钱买证出假书”遭到同学嘲笑。

C

家庭教育反思:

毋忽视

和孩子共同探索学习

“孩子是好的,结果让我误导得一塌糊涂。”王思说,年轻那会儿,她丈夫忙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家庭,她相对工作清闲一些,多数心思用在了教育上,结果却是最失败的。

“也看了很多书,但看了太多类似‘哈佛女孩’那种畅销书,让自己太急功近利。”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应缺位,“我俩由于工作时间的问题在此方面交流不多,而我与孩子更是谈不上交流,总是以我的想法来塑造他,这不是教育,这是自私。”

王思总结认为,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而后要因势利导,教育不是经验的传达,而是和孩子一起通过交流,不断促进探索、学习的欲望。她想劝告年轻父母,一定要丢弃要求孩子“你应该如何做”的固有观念,同时也要丢弃把孩子赶向特定方向的强迫观念。

每个孩子都很特别,都需要我们去特别对待。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也在逐渐“长大”,每次在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通过这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文|黄义伟(作者耕行纸媒十余载,都市报小记者团创办、领航将满3650天,新闻传播硕士,喜欢在不专业基础上,与家长聊写作那点儿小事儿)

注|该文中的诸多场景,如“真”证书与孩子、家长的故事,一直在上演着、纠结着……在小记者讲堂,我们一起听,一起共享陪伴孩子成长的万般滋味。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已经长大成人,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小记者讲堂都期待您的声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