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简介(晋察冀晋冀鲁豫)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简介(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120师组建,吕梁军区是由120师的358旅主力组建,雁门军区与绥蒙军区是120师358旅的下属部队组建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下辖三个二级军区:吕梁军区(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张宗逊兼),雁门军区(司令员:许光达,政委:高克林),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政委:张达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融合形成四大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司令员兼任政委:罗荣桓,下辖五个二级军区: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唐亮),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山东抗日根据地是由八路军115师与八路军第一纵队组建的,滨海军区是由八路军115师343旅组建的,鲁南军区是由八路军1
抗日战争初期,红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115师(辖:343旅,344旅),120师(辖:358旅,359旅),129师(辖:385旅,386旅).
1937年8月,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华北战场,八路军进入华北战场的部队包括:八路军115师与129师全部及120师(缺358旅),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组建了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前敌参谋长:左权,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与八路军129师师部合并办公,同时八路军115师344旅调入总部指挥。
1937年11月8日,山西太原失陷,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基本结束,八路军总部决定向晋东北、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南四个方向发展,从四个方向对日军占领的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形成包围的态势,同时部队进行分兵发展,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4月,各个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第115师师部及第343旅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第115师独立团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12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129师及和第115师第344旅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融合形成四大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司令员兼任政委:罗荣桓,下辖五个二级军区: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唐亮),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由八路军115师与八路军第一纵队组建的,滨海军区是由八路军115师343旅组建的,鲁南军区是由八路军115师344旅组建,鲁南军区与滨海军区背靠新四军第3师的苏北军区,115师整体连成了一块。渤海军区,鲁中军区,鲁南军区,胶东军区均是由徐向前的第一纵队组建,主要将领均是原红四方面军的将领。
晋绥抗日根据地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下辖三个二级军区:吕梁军区(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张宗逊兼),雁门军区(司令员:许光达,政委:高克林),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政委:张达志)
晋绥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120师组建,吕梁军区是由120师的358旅主力组建,雁门军区与绥蒙军区是120师358旅的下属部队组建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司令员:刘伯承,下辖四个二级军区:太行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政委:谢富治)、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政委:王新亭),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政委:王光华),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张玺)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129师与115师组建的,太行军区是由129师385旅组建,太岳军区是由129师386旅组建,冀南军区是由115师689团组建,冀鲁豫军区是115师344旅组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司令员兼任政委:聂荣臻,下辖四个二级军区: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政委:林铁);冀晋军区(司令员:唐延杰,政委:王平);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刘道生);冀东军区(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詹才芳)
冀中军区是由八路军吕正操的第三纵队组建,冀察军区是由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的萧克组建的冀热察挺进军组建而成,冀晋军区是由115师独立团组建,冀东军区是由八路军第一纵队的部队组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八路军120师由绥远察哈尔进入热河地区,八路军山东纵队沿渤海进入冀东地区,两支部队会师组建了冀热辽军区,整个华北抗日根据地连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