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非遗手艺学习(江西南昌非遗时间的针脚)
南昌非遗手艺学习(江西南昌非遗时间的针脚) 事实上,赣发绣萌芽于明代,传承至今近500年。当初南昌宁王府娄妃用发线绣制字画,《江城旧事》还记载说,娄妃曾以秀发作笔,写下“屏翰”(《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二字,勉励当时的江西官员肩负起为国为民的重担。如今,这两块字碑仍留在杏花楼中。由此,娄妃成为赣发绣第一代传承人。娄妃死后,其贴身丫环杏花回到安义县石鼻乡 用所收集娄妃发丝绣制了一幅娄妃画像,赣发绣开始走向民间。 以发做绣,可以经耐岁月,千年不腐。发绣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誉为“东方一绝”。赣发绣,是指在赣绣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以发丝为线在布织物上进行刺绣的一种具有赣鄱地域特色的民间手工刺绣艺术。陶永红正在制作发绣发绣作品 ◎赣发绣至今传承十八代
入 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彩色发绣推动赣发绣改革
当苏、湘、粤、蜀四大名绣名扬海内外时,鲜为人知的发绣同样历史悠久、工艺卓越,令人叹为观止。
发绣,顾名思义,就是用人的头发作为材质,以发做绣。500年前,江西南昌宁王府娄妃用发线绣制成字画,成为赣发绣第一代传承人。1月,在南昌市东湖区嘈杂街区的一隅,赣发绣第十七代传承人陶永红在这里埋首飞针,她将赣发绣针法扩展至二十几种,研制出“涡纹针法”和染发技术,将“墨绣”拓展为“彩发绣”,成为国内刺绣界的一朵奇葩和重要生力军。
赣发绣第十七代传承人陶永红的发绣作品《滕王阁》
陶永红正在制作发绣
发绣作品
◎赣发绣至今传承十八代
以发做绣,可以经耐岁月,千年不腐。发绣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誉为“东方一绝”。赣发绣,是指在赣绣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以发丝为线在布织物上进行刺绣的一种具有赣鄱地域特色的民间手工刺绣艺术。
事实上,赣发绣萌芽于明代,传承至今近500年。当初南昌宁王府娄妃用发线绣制字画,《江城旧事》还记载说,娄妃曾以秀发作笔,写下“屏翰”(《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二字,勉励当时的江西官员肩负起为国为民的重担。如今,这两块字碑仍留在杏花楼中。由此,娄妃成为赣发绣第一代传承人。娄妃死后,其贴身丫环杏花回到安义县石鼻乡 用所收集娄妃发丝绣制了一幅娄妃画像,赣发绣开始走向民间。
500年来,赣发绣在江西女系弟子中传承,传承谱系清晰完整,至今共有十八代传承人。期间出现了黄杏花、黄美芹、万良娣、巫清云、涂珍珠、 宋德华等发绣名家。其中,涂珍珠结合发绣与丝绣的优势,开拓了肖像刺绣,并先后创办“涂氏刺绣作坊”和3所“水上绣坊”。从此,赣发绣开始定型,并以南昌为中心,扩展到宜春、抚州、赣州等地。涂珍珠的弟子宋德华亦独创出15种刺绣针法。
◎昔日民间技艺入选省级“非遗”
1月中旬,东湖区环湖路30号,赣发绣第十七代传承人陶永红将她的工作坊设在这里。楼下人来人往,楼上安宁静谧,赣发绣精品在这里得到一一展现,观者纷纷驻足品味。
8岁开始,陶永红就跟随母亲宋德华学习赣发绣技艺。后来,她到苏绣之乡苏州学习手工刺绣,成功掌握双面绣技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陶永红推陈出新,开发出胎发绣、真皮发绣等,研制出“涡纹针法”和染发技术,增加了发绣的表现力,将“墨绣”拓展为“彩发绣”,将赣发绣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上,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机绣、线绣大量充斥市场,使发绣市场受到极大冲击。发绣作为民间刺绣的一个分支,传播范围和影响范围都很有限。同时由于发绣学艺时间长,创作性强,对艺人要求很高,不但要求其具有心细、心静、毅力好、耐性好等品质,而且要求其掌握书画、素描技法。
克服种种困难,陶永红不遗余力地推动赣发绣的发展。2010年,赣发绣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冲刺国家级“非遗”。同时,赣发绣绣品年销售额快速递增,在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展评中多次获奖。
◎彩色漂染是赣发绣的革命
华髻结青丝,鬼工缔神作。比起其他刺绣,赣发绣的难度更高,工序更为复杂。
陶永红说,赣发绣技艺分为上绣绷工序、底稿绘制工序、发丝刺绣工序、绣品装裱工序、发丝漂染、短发拼接工序等几方面,每一方面又有多种小工序,极其复杂。
发丝漂染是赣发绣技艺上的革命。但相对于单色发绣,彩色发绣的难度更大。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步骤,陶永红深有体会地说:“本来每一道工序都并非易事,再加上漂染,更是难上加难。”以彩发绣《清明上河图》为例,前后制作耗时一年,作品中古香古色的茶馆、秀美的小桥、行走的挑夫、吆喝的小贩等都刻画得极为逼真,绣出一幅珍贵的北宋风俗画。
◎既回归人本又适应时代发展
“如今的赣发绣不仅是古代传统工艺的复活,而且它的发展也是走在全国刺绣行业前列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黎传绪说。
在专家们看来,赣发绣植根于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是一门综合性文化艺术,以绣针为笔,以发丝为墨 融中西绘画技巧于一炉,是书画艺术的独特诠释和解读。它扬弃了传统赣绣的材质和技法,积极探寻生命本源性的艺术表达,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如今的赣发绣发展是回归人本、历久弥新的,也是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时代气息的。”陶永红说,在我国古时,人们珍惜头发如生命,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有任何损伤。头发作为信物传递着人们的忠诚、坚贞和无限深情。赣发绣用不同类型的作品展现生命的各个阶段,承载生命传承之意,以初生的胎发绣出婴儿的相貌,以夫妻的丝发绣出充满纪念意义的结婚照,以老者的白发绣出代表长寿之意的肖像。让人们体验到生命的萌芽、开花、结果,这也是赣发绣独一无二的美学意义和艺术魅力。
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刘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