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提取甲壳素产业成本(科研新发现小龙虾大用处)
小龙虾提取甲壳素产业成本(科研新发现小龙虾大用处)│小龙虾壳辅助重质生物油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示意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朱锡锋教授研究团队提出“废弃生物质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新方法,采用农林废弃物热解获得的重质生物油(HB)和厨余垃圾中的小龙虾壳,通过简单的合成即可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免费下载渠道:可扫描文章最下方二维码,免费下载所需参考文献。中新网合肥12月7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采用新方法,将厨余垃圾中的小龙虾壳等合成制备成一种高性能电极材料。
本文由掌桥科研整理,平台提供中外文献检索获取服务,拥有1.8亿 篇,月更新百万篇,是科研人员与硕博研究生必备平台之一。
掌桥科研最新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下载网站:zhangqiaokeyan.com/
国际知名期刊《碳》(Carbon)参考文献链接:
zhangqiaokeyan.com/journal-foreign-13444/
免费下载渠道:可扫描文章最下方二维码,免费下载所需参考文献。
中新网合肥12月7日电 (记者 吴兰)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采用新方法,将厨余垃圾中的小龙虾壳等合成制备成一种高性能电极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朱锡锋教授研究团队提出“废弃生物质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新方法,采用农林废弃物热解获得的重质生物油(HB)和厨余垃圾中的小龙虾壳,通过简单的合成即可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小龙虾壳辅助重质生物油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示意图
该研究成果近期以“Synthesis of 3D-interconnect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rom heavy fraction of bio-oil using crayfish shell as the biological template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为论文标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碳》(Carbon)上。
该项成果基于生物模板-碱活化的方法,以小龙虾壳为辅助材料,从重质生物油中成功合成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积(3095 m2g-1)、高孔容(1.66 cm3g-1)和适宜氧原子含量(7.83 at.%)的分层多孔碳(HPCs);同时还研究了活化温度对分层多孔碳(HPCs)杂原子含量的影响,并对获得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所制备的分层多孔碳(HPCs)在组装的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中表现出1.4V的宽工作电压和20 W h kg-1的高能量密度,与现有电极材料的性能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用于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许多应用领域。该项成果为从农林废弃物和厨余垃圾等废弃生物质资源中获取高附加值产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据介绍,这项成果基于生物模板-碱活化的方法,以小龙虾壳为辅助材料,从重质生物油中成功合成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积、高孔容和适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层多孔碳。同时,他们还研究了活化温度对分层多孔碳杂原子含量的影响,并对获得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研究显示,与现有电极材料性能相比,朱锡锋教授研究团队所制备的分层多孔碳在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中,表现出宽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的明显优势,可用于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诸多应用领域。
朱锡锋表示,这项成果为从农林废弃物和厨余垃圾等废弃生物质资源中获取高附加值产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