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ii(国防生外空间法)
国防生ii(国防生外空间法)党建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多,回忆起几年工作经历,最让鞠徽难忘的,是他在2017年秋天参与国际法学院与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党支部共建的“地校共建”项目。 那段时间,为了到敬老院践行雷锋活动, 他成了往返长宁与松江两校区间最早一班校车的常客。 体味“不平凡” “我希望以后能成为一个发光发热之人,一个以一己之力改变社会之人” ——2013年9月鞠徽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从班级党建负责人、团支书,再到后来的党支部书记,负责日常国防宣传教育和党建工作,他始终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选择入党时所做的承诺。
在今年的“新时代·青年榜样”2018年度华东政法大学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一批 “ 榜样青年 ” 接受表彰,展现出华政学子的不懈努力、奋进精神和赤子胸怀。
自今日起华政官微将陆续推送他们的故事,彰显榜样的力量。本期,走进 国际法学院研究生鞠徽 ,走进他一抹橄榄绿 背后的故事。
体味“不平凡”
“我希望以后能成为一个发光发热之人,一个以一己之力改变社会之人” ——2013年9月鞠徽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从班级党建负责人、团支书,再到后来的党支部书记,负责日常国防宣传教育和党建工作,他始终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选择入党时所做的承诺。
党建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多,回忆起几年工作经历,最让鞠徽难忘的,是他在2017年秋天参与国际法学院与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党支部共建的“地校共建”项目。 那段时间,为了到敬老院践行雷锋活动, 他成了往返长宁与松江两校区间最早一班校车的常客。
虽辛苦,却成了鞠徽记忆犹新的经历:“我们在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涂鸦、为玩偶上色,老人们双手都是颤抖的,也时不时会和我们讲述他们一生的故事。作为晚辈的我静静地倾听着这一段段往事,却很有感慨,我想, 当党务工作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生长出爱的幼芽 ,在大家的参与付出下,参天大树指日可待。 ”
不仅如此,鞠徽还较早地采访了去年在苏州河畔救人的华政“阿兵哥”潘越,新闻稿在“华政国际法人”“华政研究生”等微信公众号相继刊发后,又为华政官微及《新民晚报》等新闻媒体提供素材。“这段采访经历很难得。”鞠徽说,“采访经历让我对‘见义勇为’这个永远的时代命题有了更深的感触。 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超越的价值和追求。”
另外的身份
“一三五点名,二四六训练,泛着鱼肚白的晨曦,训练场声嘶力竭的嘶吼,橄榄绿下的纪律与责任,搭配上华政园的芳草地与红砖墙,即使再过数年也是抹不掉的回忆。 ” 这是鞠徽对于自己四年国防生经历的总结。
鞠徽家中一直有从事国防相关职业的传统,也正因家族熏陶,在报考志愿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华政国防生,没想到这个身份赋予了他很多不同的经历。
回想起做国防生的种种难忘,鞠徽特别提到了担任军训教官的经历:“大三时我担任了新生的军训教官,真是别样的体验。在带教完我发现, 带军训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 作为教官,要设定教学目标,把该教的都完成; 还要兼顾学员们的健康和情绪。 这份经历让我体会到教学是怎样的。 ”
除此之外,鞠徽还是我校 外层空间法研习团队 的重要成员之一。2018年中国空间法学会第15届CASC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鞠徽作为领队带领团队成员获得了二等奖。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也得到了肯定,收获了优秀领队的殊荣。
2018年在哈尔滨参加空间法年会
2019年在湖南参加空间法年会
2019年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航天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鞠徽与其他团队成员在研讨会上积极参与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与华 政的这六 年
鞠徽坦言,自己在华政的这六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 “变得更加有归属感” 。他说:“从入学时的懵懂无知到逐步探索这个世界, 是华政教会了我在做好学问的同时要做 好一个人。 迷茫无措时, 是华政教会我心有法度、行有尺度,敬畏规则、敬畏法律。 峥嵘四十年 ,是华政教会我不要丧失进取之心,不甘于平凡,也不畏惧平凡 。 ”
参加运动会
忙时,他希望自己一天可以拥有30个小时,便可以在学习和实习之余,坚持看新闻、跑步和阅读。闲时,他会走出“象牙塔”,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最喜欢的是CCTV的新闻频道和科教频道; 最中意的就是文笔随意、轻松简练、不拘泥于语言凝练的社会类书籍。 平日里,他会随身携带一个红色的笔记本,笔记本封面鲜红的“华东政法大学”六个字格外显眼。
现在的这个笔记本是他从事党务工作以来在用的第三个,相当于“To Do List”。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件有关党务工作的注意事项、截止日期、要求方法等。
笔记本内页
鞠徽说,自己每次出门总要带着它才会有安全感,而每次翻开,看到每件事情都已完成,心中会有些许“满足感” 。
六年华政生活,鞠徽也见证了这儿的变化,在他看来,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学方法都改变了很多。正值华政复校四十周年,他想对华政道一声感谢:
“是华政帐 篷精神的执著与厚重激励我不断前行,是华政对法律的笃定与坚韧鼓励我热爱法律、追求正义,做一名温暖正义的华政法律人。 ”
采写 | 宗璐璐 陈璐
编辑 | 郝嘉宁
编辑审稿 | 郑润泽
责任编辑 | 叶子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