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交流发言(论坛拾萃曹立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交流发言(论坛拾萃曹立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轮脱贫攻坚是从2015年底,党中央召开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会议之后,全党全国人民开始进入这一轮脱贫攻坚。这一轮脱贫攻坚跟以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重视脱贫问题。但这一轮脱贫工作和以往不一样,首先它的理念是不一样的,大家知道,在十八洞村调研最早提出精准扶贫,这一轮脱贫我们强调精准,这一个精准我想至少应该是两个方面内涵:第三,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需要衔接的时候,需要落实的政策和任务所以我们在研究和总结脱贫攻坚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和乡村振兴衔接,所以这也是我跟大家汇报的题目。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能在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交流。第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意义和进展。第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演讲题目:《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曹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下
我今天给大家汇报和分享的内容是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家知道全面小康,从中华民族历史上大家知道,小康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里面的句子,是我们老百姓对于生活丰裕的一种追求。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困扰我们的绝对贫困要画上句号。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初心和使命,所以正像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会中讲到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脱贫攻坚,今年我们一定会划上历史性句号,今年也是一个历史交汇期。脱贫攻坚完成之后我们还要和乡村振兴衔接,这是我们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跟我们相一致的一个战略。
所以我们在研究和总结脱贫攻坚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和乡村振兴衔接,所以这也是我跟大家汇报的题目。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能在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交流。
第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意义和进展。
第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需要衔接的时候,需要落实的政策和任务
这一轮脱贫攻坚是从2015年底,党中央召开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会议之后,全党全国人民开始进入这一轮脱贫攻坚。这一轮脱贫攻坚跟以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重视脱贫问题。但这一轮脱贫工作和以往不一样,首先它的理念是不一样的,大家知道,在十八洞村调研最早提出精准扶贫,这一轮脱贫我们强调精准,这一个精准我想至少应该是两个方面内涵:
第一,表明扶贫一定要扎扎实实有效果,不像过去,大量扶贫资金下去,效果什么样还不是很清晰。这是强调精准。
第二,强调的扶贫是要贫苦老百姓通过自己双手劳动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所以,这里面是强调贫困户的主动性。这是我想这一轮精准扶贫最重要两个方面的内涵。
从在2015年的2月13号,这个大家知道,这是到他插队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上午调研之后,下午就在延安干部学院召开一场亲自主持脱贫攻坚座谈会。随后每一年春节考察,每一次重要的会议上,都在讲脱贫攻坚,所以我们说脱贫攻坚实际上也是的头号工程,是他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督战的工程。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意义与进展。
从2015年到现在我们确实已经取得巨大进展,这个进展实际上我们知道,已经使得7亿多人稳定脱贫,这一点也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同,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中国系统性国别诊断》报告,讲到中国脱贫是史无前例的成绩,而且联合国秘书古特雷斯盛赞中国减贫方略帮助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他认为我们减贫方略是实现联合国设定这个减贫目标唯一途径,大家知道这是联合国到2030年一个可持续发展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减贫。所以这一点我想中国减贫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绩,这是我们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实际上把我们的扶贫工作由原来的扶贫攻坚,把它改成了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和扶贫攻坚的区别,恐怕脱贫还在路上,脱贫攻坚已经给出时间表,2020年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放在治国理政这样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说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督战。
(一)脱贫攻坚的战略意义。
为什么在党中央治国理政当中,扶贫攻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我想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去认识脱贫攻坚的战略意义。脱贫攻坚是一个政治命题、实践命题、理论命题。我们说它是一个政治命题。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标志性指标。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的老乡是不是脱贫。所以这个脱贫攻坚就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底线目标。今年脱贫攻坚收官,我们的全面小康就一定实现。当然,它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新的里程碑。
政治命题:大家知道我们从党中央到各级政府,我们都是把脱贫攻坚当做头号工程,中央已经建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城抓住落实管理体制,所以我们叫五级书记都抓扶贫。在政治上,特别是干部,我们说作为党员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际上在扶贫问题上就是一个试金石,所以它是要跟党中央同心同向。
实践命题:这也就是说这一轮脱贫攻坚,因为每一个地方致贫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也就是说很难用一种办法完成扶贫任务,所以中央也叫因人因地施策。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我们在很多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做了大量探索,所以对我们在各个领域上来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好的创新。所以现在在实践当中,特别是到现在要收官的时候,我们到各地区调研,发现在扶贫产业成长上,包括怎么来一些创新产品,包括对干部培育,甚至我们很多的干部都学会做群众工作,所以也就是说,它作为一个实践命题,确实给我们很多创新。
理论命题:那也就是说中国的实践,我们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我们需要在理论高度上做总结。在九个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座谈会上也给理论工作者提出要求,那就是说我们理论研究要深植工作大地,要写在中国大地上。所以我们中国改革开放脱贫攻坚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加以总结。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来讲,我们在学校里面有老师、有理论的基础的话,我们知道有发展经济学,这个发展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学科,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在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了民族独立,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但是它们没有理论做指导,所以所谓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就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些发展的药方,按照发达国家自己的经验来给发展中国家提了一些发展当中的策略,把这个形成理论叫发展经济学。但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有很大的差距,其实西方经济学科里面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指导性都是不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发展当中、实践当中的很多探索,用理论去总结的话,一定给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会提供有帮助、有借鉴的理论指导。所以,我们说在学科建设上,我们也有一个构建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当然我们刚才讲,中国的扶贫在国际上现在也是既得到了国际上高度认同,同时我们现在在外交上,也成为重要部分。所以这个也是践行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所以从理论总结上,脱贫攻坚就非常重要。构建发展经济学,还是要放在我们的五大维度上,这就是提到的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来做我们的脱贫攻坚。发展经济学构建就要立足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在扶贫当中的根本价值取向。同时,我们也有动力机制,这个动力机制就是共享发展。在脱贫当中,我们也有很多企业家参与扶贫,这就是一种动力机制,所以我们扶贫也要可持续。刚才杨主任也讲到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这个可持续,一方面是讲我们脱贫要稳定,老百姓要有稳定收入,可持续脱贫。同时这个脱贫是和我们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怎么能够转化成金山银山。
(二)脱贫攻坚进展这是脱贫攻坚之所以重要,我想可以把它从三个命题上去理解它的战略意义。我想简单把脱贫攻坚到今天的进展讲一下。这两年我们脱贫攻坚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那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脱贫已经不是一个散打,已经是一套组合拳。而且我们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正像十九届四中全会中讲到的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扶贫当中的治理实际上也是我们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在这样的制度体系下,通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一个成绩是,我们的贫困人口已经是大幅度的减少,区域性整体脱贫已经基本解决,这一点大家知道。今年任务主要是解决剩下的551万贫困人口,这已经到了9月份,今年这个任务没有任何问题。同时,我们需要摘帽总共国家级贫困县832个,现在已经只剩52个,这一段时间也正在退出检查当中。这就是我们贫困发生率变化,红色线条就是变化,很明显,下降很快,这是我们贫困人口规模,当然这个时间是给了一个比较长一点的,从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到2019年的情况,你看下降都是非常快的。
二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有的地方还要加上饮水安全有保障,这一点我们已经基本也得到解决。
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农村的路、水、电、气、信,基本基础设施都投入很大,同时我们知道我们国家这几年,特别是有一些边缘的地区,条件特别不好的地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像云南、贵州很多地方,高山峡谷出行很困难的地方,我们都通过移民搬迁,这也是我们这一次脱贫攻坚当中确实成效非常显著的。我想跟大家简单概括介绍。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新问题。
说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推进,在3月6号这一次座谈会上也讲到,说我们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我们要接续把这个脱贫攻坚任务跟乡村振兴衔接,这就需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策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体制机制。
(一)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面临挑战这就意味着我们乡村振兴启动一定建立在脱贫攻坚之上,但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还是有很多挑战。
1.从产业角度来看,我们脱贫产业部能够算得上真正可持续产业,有的产业没有规模,没有链条,没有品牌,那么这样的产业很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所以,扶贫产业怎么像我们讲的产业振兴,就是要有规模,有品牌、有链条,有能够和市场连接,而且能够抵御市场风险,这样,大量扶贫产业仍然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再造。2.我们很多时候扶贫是扶贫干部,我们的扶贫中一些能人,我们的龙头企业家,所以我们把这些人叫扶贫尖兵突击队员,但是我们接下来乡村振兴其实是需要大量乡村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面向乡村振兴,人才非常重要。扶智帮助我们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3.精神扶贫,这是文化振兴。4.生态扶贫,不要破坏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到“小木耳大产业”,到山西大同调研“小黄花菜也可以变成大产业”,这就是利用生态扶贫,怎么最后把一个乡村生态,不仅能够转化成金山银山,有其经济价值,而且能真正生态宜居,是我们美好生活一种向往,能体现乡愁。
(二)乡村振兴,面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随着我们各种产业的发展,实际上现在大家知道,要减少农民,一个是产业高端化,很多农民自身要面对高端化产业,可能由于知识结构的问题,目前从事这些工作,整体的就业状况,可能不能够适应。二是我们国家老龄化问题是非常严峻的。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我们对更高质量产品有了更高的需求,消费业开始升级。所以这些现象都是在我们现实当中存在的,它都是在我们面临着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会有的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国家是未富先老,未城先老,我们的城镇化未完成,老龄化已经非常严峻。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2%,那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加速出现,这样就意味着给整个社会消费结构产业发展都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日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大前研一就分析日本,我们知道日本现在是整个社会是没有什么活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本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日本65岁以上老人大概占到人口28%以上,所以,老龄化以后,它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人一方面是生产者,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那么老龄化以后,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成本上涨,这时我们在发展当中成本要上升。同时人口老龄化以后,它不像年轻人消费那么强烈,所以也会缩减。所以也就是说老龄化问题严峻以后,生产和消费两端也会受影响。
我们讲消费拉动,人的一生,如果可以划一条倒U型曲线,人在特别小的时候需求是很小的,特别小的小孩给点好吃的,吃饱喝点奶粉,有一个小玩具,玩具也很简单。再大就上学,到了一生需求最旺最有消费能力大概就是40到50岁这个年龄,这个年龄除了自己的能力,本身收入水平也高了,同时,他还有很多的条件,身体非常好,消费欲望比较强烈。另外有的人到这个年龄的时候,孩子也长大了,比如要读书,甚至中国人习惯还要买房子,这个时候消费欲望最强烈。接下来人的消费欲望开始下降,这一点就是说人的一生消费欲望可以划一条倒U型曲线,我们国家现在是这样的,预计65岁人口已经占12%,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乡村振兴到2050年。从2020年到2050年,这后30年就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一个趋势性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把乡村振兴政策在这30年当中抓住,这也是一个发展窗口期机遇期,这样我们到2050年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应该说和其可以同频共振。
(三)中国特殊国情决定,必须加快乡村振兴。人未富先老会有影响,大家知道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我们城镇化率大概在70%到75%,我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60%,如果说70%到80%是一个拐点,在达到70%到80%的时候,就意味着已经到了后期,城镇化进程基本结束。我们人口基数总体比较大,大数按照14亿人来算,如果城镇化率达到70%,大家知道是什么概念呢?这就是说我们有70%的人生活在城里,也有30%人仍然还要生活在乡村,这个30%是多少呢?我们按照14亿来算,14亿的30%大概有4亿人,目前还不到70%,我们常住人口就是60%的城镇化率,目前大概仍然有5亿多农业人口。
它怎么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的乡村振兴走了一条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英国工业化开始人类开始探索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走向文明必经之路,有两个内容非常重要,一个就是工业化,一个就是城镇化,我刚才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看这一条线,我们把这个叫做城镇化S型曲线,从20%到70%是加速推进,我们现在在这儿。我们在60%的时候,60%城镇化率仍然有5亿多农业人口。所以,我们的5亿多农业人口实际上就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边在城镇化,因为00后和90后年轻人是愿意进城,他们在进城同时,大部分上年龄的人和他们很多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现在目前的就业状况,决定了很多要就地现代化。而这个就地现代化,大家知道,就是我们的乡村振兴。所以乡村振兴是讲的走了一条中国特色道路。乡村振兴有挑战,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也是在现在国情下,是我们要推进,也是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道路。乡村振兴也是有机遇的,现在随着我们城市资源逐渐向乡村流动,工商资本开始下乡。有人讲乡村振兴是我们最后一片蓝海,大家知道美国的一位罗杰斯讲到,未来30年看好中国的农业,所以我想我们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在中国我们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粮食安全做出重大的贡献。但是现在农业怎么发展,随着乡村振兴,它会是下一片蓝海。
(四)新认识与新理念
1、新认识
(1)新认识是精准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这一轮精准扶贫有一个很重要内涵,引导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靠自己双手劳动来开创美好的明天。那就意味着我们精准扶贫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的,物质的满足给钱给物,我们给了之后,这是一个方面,同时要通过产业发展,把他带起来,也就是说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讲真正要实现脱贫的可持续,其实它还是需要我们营造一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包括发展的环境,包括文化的氛围,那么这样才真正地能够彻底地斩断贫根,这是一个简单的认识。
(2)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关于贫困,这一轮脱贫攻坚解决只是绝对贫困,还有相对贫困问题,这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完以后,绝不意味这中国减贫问题彻底结束了。我们还有相对贫困的问题。这就意味着2020年以后我们仍然还有大量减贫工作,只不过这个减贫工作不是这一轮这个打法,我们集中国家力量,像打仗一样,给出时间表、路线图,签订责任状。2020年以后,我们仍然还有一个减贫工作,但是我们的减贫工作会有两个转向,一个就是要转到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上,同时也要转到统筹城乡的贫困问题上,因为这一轮减贫我们看到只是讲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并没有在脱贫攻坚当中,我们要转到城乡的脱贫攻坚当中。
(3)认识生态资源价值。我们绿水青山怎么转成金山银山。像很多扶贫产业都是种养业,种了养了市场很可能面临销售问题,我们要有一种兜底产业,这个是什么?恐怕就是在生态上做文章。所以就像,我们知道在当时湖州市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次在陕西调研扶贫也讲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要拓展乡村发展产业空间。我们也可以把扶贫划一个路线图,比如我们国家这几年在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上有大量投入,退耕还林政策,我们已经有20多年,有大量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形成生态资本。资本就是不断能够带来收益的投入。我们绿色资本有新能源、林草经济、水权、碳汇,可以让老百姓有稳定的收入。
2.新理念。
大家知道就是五大发展理念,所以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所以我们讲一定要把我们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落实在全民脱贫到乡村振兴。
三、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与任务针对两者的衔接,我们做一些思考。
一是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刚才讲到我们要收官还有550万人,脱贫还要保证不返贫问题,所以今年我们要全面脱贫,仍然还有一些任务要去完成。
二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国务院扶贫办也有数据显示,我们要完成551万人脱贫,但是也有300有可能返贫,比如人生病了,就有可能返贫。我们以550万再加两个三百,这就是我们今年的任务。同时也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这些都非常细致。
三是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这个方法路径上就是“长”,刚才讲到就是我们跟乡村振兴衔接,厚植产业脱贫基础。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在方法路径上重在补。因为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历史欠帐,很多地方基础设施不好,这样今年重点就是补短板,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补短板上讲了八个地方短板,一是公共基础设施、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环境治理八哥方面短板,我们知道基础设施改善是老百姓最能够直接也获得感,而且我们讲新基建两新一重投资拉动,我们要扩大内需消费拉动,同时投资。我们讲国家大中小城市,实际上我们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对于省城首都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来说要差很多,这是两新一重投资空间,主要在县城基础设施改善。
四是脱贫政策上要总体稳定,现在叫政策稳定,对于贫困县来说有四不摘,不摘政策、责任、扶上马送一程,这是对于对口帮扶这些都是不能够动的,就是要保证它脱贫。
加快事实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刚才讲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完全一致这样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战略,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个振兴道路实际上讲的七个必走之路
一个就是要重塑城乡关系,我们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走质量兴农之路。
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
五是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六是创新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打好脱贫攻坚战,走减贫之路。
这是到2050年目标,要建成有差别无差距美好城乡社会,城市和乡村总是有差别,因为生产生活方式不一样,农村更田园,但是它是无差距的,所谓无差距就是涉及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我们获得感,城乡二元已经没有,就变成一元,这就是我们由一个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所以你看这是规划到2050年,跟我们十九大,把现代化进程2020年到2050年分两个阶段,每15年作为一个阶段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讲乡村振兴意味着中国是一个划时代变革,我们未来向村农业现代化到农村现代化,包括三农,全面升级,小农经济到现代农业,农民全面发展个体素养科学理性,包括农村经济社会各界。
我想我们在乡村振兴当中,我们要盘活农村的资源,比如说农村劳动力。我们只靠打工不行,要进行整合。包括土地整理,如何集中起来成为农村土地第二大资源,这些两大资源和市场衔接,产生综合效益。
农业农村新认识:现代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它是一个从田野到餐桌产业,它的产业链条本来就很长,从田野种怎么到餐桌上,我们简单地划一下,粗粗划一个,可以分为主体产业、关联产业,比如说我们讲主体产业就是一产二产联动,农业生产就是种植,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休闲旅游,关联产业比如说机械制造、农器具得生产出出来,所以机械制造、仓储物流、冷链运输、信息网络、电子商务,包装材料等等,链条非常得长,但是我们农业链条太短。比如说现在食品加工,只要做一个粗加工、深加工附加值都非常高。也有学者讲我们的粮食,我们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农业大省,粮食粗加工就可以增加0.1到1倍,如果加工成食品可以增加1到10倍,比如我们再有品牌,附加值是非常高的。我们经常讲发达国家农业,它的附加值就非常高,消费一美元食品,价值链可以分为若干,完全是各种产业融合。包括生产环节、食品加工环节、金融保险、广告环节,都在里面占也份额。我们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讲功能性食品,就是质量兴农,我们现在有的人睡眠不好,上一次讲到黄花菜,它是具有安眠安睡功能,很多吃食品就有养生功能在里面,怎么发掘?
对农村重新认识:我们不要以为讲新经济就是科技含量多么高大上,就是一种新的业态新的理念新的创新方式下的产业。我们现在要打造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乡村已经是一个空间,是一个场景,就像今天讲课看到这个舞台,这个舞台根据主题、设计非常漂亮,它是一个场景,以乡村为场景,包含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我们现在很多地方也在探索,比如说农区怎么变景区,春天油菜花,夏天向日葵,很漂亮的花,是田园怎么公园,产品怎么变商品,劳动怎么变运动。
未来乡村振兴是把农业农村重新认知,重新挖掘,这样我想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衔接上还是有很多可做产业空间。建现代化经营体系:比如说合作社 ,合作社非常重要,一个小农怎么能转换现代农业,跟现代社会连接,合作社很重要,小农户和大市场连接,这是我们现代体系构建。
脱贫攻坚今年要收官,刚才我们在讨论怎么跟乡村振兴衔接,所以正像讲到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起点,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一方面我们有信心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要迎来更好的日子,那就是乡村振兴。我今天跟大家汇报的题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嘉宾采访
新郑坚持国际视野、一流标准、新郑特色,突出一流城市建设、一流城市管理、一流城市服务、一流城市环境、一流城市文化,努力建设有历史人文魅力、自然生态之美、创新发展活力的幸福宜居城市,我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要瞄准全国一流中小城市建设目标,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如今,大量的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移民搬迁也都是搬到县城里,他们进的这个城大多都是小城市,不是我们所指的大城市。可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进城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他们之所以选择小城市、小县城,是因为不论从他的亲情、熟识度还是就业的半径来说,对于他们都是最适合的。这样一来,大量的人进城后,对我们的公共服务和城市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基础设施、文明程度、生活环境要不断改善才能满足更多人群对于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另外,在小城市的发展中、创建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比如我们常见的生活垃圾处理,它看似是公共服务的内容,其实也可以把它延伸到一些和垃圾清洁相关的产业。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城市生态建设上和文化建设两项工作,因为它们可以推动更多文化产业的兴起,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上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官微矩阵
新郑发布 新郑融媒 新郑广播电视台
新郑融媒记者组
编辑:高冉 责编:陈扬
主编:刘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