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提出四个改善雾霾的方法(好问雾霾天)
请你提出四个改善雾霾的方法(好问雾霾天)华北地区PM2.5哪里来?从哪里来?原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 吴兑:霾的成分比较复杂,传统上看可以有一些来自自然界的是以地壳、土壤、沙尘粒子占一部分,有一些海盐粒子,一些燃烧之后的残骸黑炭粒子,还有一些是经过光化学烟雾或者是化学氧化形成的,比如有机碳的粒子等等。那PM2.5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的头发丝直径一般在50到70微米,直径达到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就是pm10,而直径达到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则可以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是人体血管。
中国公众开始熟知雾霾是在2011年,那年开始美国驻华使馆实时监测北京大气污染数据并发布到社交媒体“推特”上。也就是在那年开始,在秋冬季节,公众时常感受到空气的严重污染,并被舆论所关注。
第一年碰到雾霾,大家集体恐慌、愤怒、媒体呼吁,第二年再碰雾霾,一部分继续敏感和排斥着,另一部分人可能就得过且过了;第三年碰到雾霾,不少人开始知其不可胜而淡然处之……不断地碰到时,大部分人已经见怪不怪、眉头一皱了之,甚至连吐槽的兴趣都消失了,于是痛感和愤怒,渐渐被麻木和无视所代替。这是人之常情,可这也是可怕之处,麻木与沉默正是雾霾继续肆虐的最好的“群众基础”。
治霾可以持久,社会良心不能麻木。即使我们已经与雾霾第一百次、第N次相逢,也应当始终保持痛感和敏感。又是一个雾霾天。让我们一同问问雾霾,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雾霾是什么?
原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 吴兑:
霾的成分比较复杂,传统上看可以有一些来自自然界的是以地壳、土壤、沙尘粒子占一部分,有一些海盐粒子,一些燃烧之后的残骸黑炭粒子,还有一些是经过光化学烟雾或者是化学氧化形成的,比如有机碳的粒子等等。
那PM2.5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的头发丝直径一般在50到70微米,直径达到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就是pm10,而直径达到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则可以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是人体血管。
从哪里来?
华北地区PM2.5哪里来?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医学部教授 潘小川:北京周边地区的排放对它的影响局部的影响很大,汽车尾气是最近这几年增加的因素,但是我们觉得要是说从雾霾的发生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很主要的一个污染源,恐怕还是一些工业性排放积累的造成了一些因素。
关于pm2.5形成的污染源,目前还有很多争论,而最主要的矛头指向了机动车排放和工业排放。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对于pm2.5的排放,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所占比例为50%,工业排放占37%,居民化石燃料燃烧和电厂排放仅占10%左右。
到哪里去?
雾霾短时间内真的好不了吗?潘小川:空气污染不是一天两天积累产生的,是长期的应该说国内从改革开放几十年长期积累下的来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污染的情况,从美国的资料来看,PM2.5降低从90年到2000年这十年的降低也不过就是20%,下这么大的力度。越往低了降低越难。
凤凰卫视:短时间之内,或者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让北京的空气质量好转的话,有哪些是可以做的?
潘小川:我觉得最主要的关键因素还是减少排放。工业的是基础因素,积累了很多,北京周边的环境本身就不容易扩散出去,北京的高空空气里可能一直有蓄积。
凤凰卫视:很多人可能听到了这个解决工业排放的问题,就会说道理大家都明白,实施起来阻力太大。
潘小川:所以更多的是从科技的角度,搞科技创新。能不能够比如说汽车的保有量不减少,或者说缓慢的增加,但是、把汽油的油品的品质提高,单位的车的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了。工业生产还可以增加,但是污染的消烟除尘措施,环保设备上的多一点投入,那么同样排放量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的。
他们的雾霾到哪里去了?
迷失伦敦“血的代价”带出的对策法案
引领全球走向工业时代,英国是第一个把空气彻底污染的国家。在狄更斯1838年出版的小说《雾都孤儿》时,伦敦人已生活在雾霾之中,早于北京百余年。
英国在二战前一直忍受着工业烟雾的毒害,情侣约会戴着口罩在那时已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场景,但工业化社会大量烟雾集聚的严重性,在1952年伦敦持续一周的雾日事件后,才被完全认识到。数千人的死亡换来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实际行动。其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经历了雾霾严重的恶劣环境,治理至今未停。
对污染习以为常的英国人,在1952年12月5日发现整个伦敦大白天伸手不见五指,水陆交通瘫痪。其后持续4天浓重的烟雾里,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
这一事件直接促使英国认识到了空气污染的危害,4年后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相继制定和修订了 《工厂法》、《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汽车使用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构成了完善的大气防治法律体系。
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五十天左右减少到了15天,此时距离第一部清洁空气法颁布,已经过去了20年。
不止英国,整个70年代,发达国家都着为工业社会的空气污染买单,用于大气的环境治理的费用比重增大,占总体污染治理费用的占60~70%,用于水的只占30%左右。
寂静东京到底是谁的社会责任
即便在东京这样不具有大规模工厂等固定污染源地方,亦不能幸免。20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全日本最大的机动车集中聚集地,东京成为全日本大气污染最严重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更加严重。
1993年9月东京大气污染公害诉讼研究会第一次召开,并于1995年12月经募集组成了原告团, 633名原告和30名律师于1996年起诉政府与7家主要汽车生产企业。
原告团认为,70年代初石油危机之后,日本几家主要汽车公司为了经济利益,纷纷大量生产耗油较少的柴油车,毫不顾及自己的法律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东京都和高速道路公司明知柴油汽车排放物对人健康的危害,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一味放任,无所作为。造成东京都地区患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达到50万人以上。
诉讼要求停止污染物排放,并给予受害人约148亿日元健康损害赔偿。此案历经6次诉讼、历时11年、终于在2007年由东京高法提出调解方案 7大车企向600多哮喘病人赔偿12亿日元,约合970万美元)达成和解。
美利坚困境汽车围城,新能源你在哪里?
交通污染危害最先在美国出现。二战时急剧增长的工业需求,让大量工厂和人口的涌入洛杉矶,空前繁荣的洛杉矶拥有250万辆汽车,成为美国的汽车之城。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
但从1943年起,“光化学烟雾”开始经常笼罩洛杉矶,久久不散,但政府关闭市内排出的丁二烯主要化工厂后,雾霾反而更加频繁。
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名科学家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发现,雾霾的罪魁祸首是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这两种化合物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这些化学物质刺激眼睛、鼻粘膜等,造成各种器官病变,许多人因此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然而,在一个汽车为王的国家,这个发现直接被人忽视。十一年以后,洛杉矶暴发最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当地政府才开始重视,下令汽车商必须安装上60年代末发明的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从技术上解决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但新规马上遭到了汽车制造商的激烈抗议,称技术难以实现和成本太高,抗议导致法令一度中止。
政府只好建议居民尽量少用汽车出行。直到1970年出台《清洁空气法案》,政府又用了5年时间,到1975年洛杉矶所有的汽车实现全部安装净化器,空气逐渐改善,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非常不健康)的天数从1977年的121天下降到1989的54天,又过了十年,一级污染警报天气方才归零。
值得一提的是,在石油成为的工业领域的重要能源之后,民间环保组织与环保运动,直接推动环保治理加速。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正是由一系列的民众运动的努力推动出台,否则在汽车厂商的阻挠之下,空气治理所需时间会更长。
对还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却又拥有着达2.33亿辆机动车的中国来说,两种污染源叠加的雾霾,治理起来恐怕所需时间更长,10至20年的规划,显得有些乐观。
以上内容来源于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社会能见度》、《凤凰周刊》及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凤凰卫视(iphoenix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