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良才制墨大师(冯良才的敬畏与疯狂)
冯良才制墨大师(冯良才的敬畏与疯狂)“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已过六十二岁的冯良才谈到未尽之事,叹气道:“现在发现自己是耗命在玩。”“我常说自己生下来就是做墨的”冯良才跟谁都会这么唠叨。“做墨我就舒服了。”遇到明清好墨就激动不已,有好的想法就日以继夜的研究,人生最大的荣耀因这块墨起,最大的遗憾因此也注定要留在这方墨里。2005年,冯良才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看到了清代“御制铭园图”套墨,这让当时已经50岁的徽墨大师久久难以平复,他像疯了一样开始收集“御制铭园图”套墨的原始资料,参考《鑑古斋墨薮》中的式样绘图制模,没想这一“疯”就耗了十年。2015年,被完美复制的64锭“御制铭园图”套墨一举斩获2015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业内震动。这是继1915年清代徽墨名家胡开文的地球墨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后,徽墨再次拿下国际性大奖,时隔正好100年。“御制铭园图”套墨由清内务府造办处主持,如意馆画家设计、绘画,御书处墨刻作南匠精刻。造型、纹饰
“不懂你的为你忧愁,明白你的叹此生值得一游”
—— 林夕《只得一生》
特别鸣谢阳光惠金所对本视频的大力支持
2005年,冯良才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看到了清代“御制铭园图”套墨,这让当时已经50岁的徽墨大师久久难以平复,他像疯了一样开始收集“御制铭园图”套墨的原始资料,参考《鑑古斋墨薮》中的式样绘图制模,没想这一“疯”就耗了十年。
2015年,被完美复制的64锭“御制铭园图”套墨一举斩获2015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业内震动。这是继1915年清代徽墨名家胡开文的地球墨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后,徽墨再次拿下国际性大奖,时隔正好100年。
“御制铭园图”套墨由清内务府造办处主持,如意馆画家设计、绘画,御书处墨刻作南匠精刻。造型、纹饰、题字、雕刻和装潢,无不精到,为宫廷御制墨模的代表作。冯良才1:1仿制的套装全摹其神,令人惊叹。
“我常说自己生下来就是做墨的”冯良才跟谁都会这么唠叨。“做墨我就舒服了。”遇到明清好墨就激动不已,有好的想法就日以继夜的研究,人生最大的荣耀因这块墨起,最大的遗憾因此也注定要留在这方墨里。
“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已过六十二岁的冯良才谈到未尽之事,叹气道:“现在发现自己是耗命在玩。”
两年前,他倾其所有在绩溪造了一座耗资亿级的大墨园,友人言他是疯了,连自己也说:“真是疯了”, 因为国内大型墨厂年产值就一两千万,怎么支撑起如此规模的奢侈?
这座占地百亩的墨园里除了有环境优良的制墨工坊,更下血本营造的是“中国文化”,从大门口开始延伸的绿植池塘,小桥流水,廊亭台榭的布置,中央照壁上四个飞舞的金色大字“照古腾今”写出主人的宏愿,前面立着徽墨代表性历史名家李廷圭、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五人的雕像。去年他又疯了一把,在这个园区里动工修建一座文化体验馆,这个决定让他平生第一次负债。
“一有想法就激动得睡不着,整个人都要疯。”
这大概就是冯良才的宿命,在追逐梦想这条路上单枪匹马,一往无前。
照古腾今
右边是即将建造完成的体验馆
他喜欢墨喜欢到骨子里。说喜欢,冯良才总会不自觉要说两遍,向表白一样,急于让人们都相信他的钟情。他的制墨手艺来自家传,父亲在上海墨厂从事技术人员,后成为制墨专家。冯良才年少时曾学习墨模雕刻技艺,1985年开始筹建创办自己的墨厂。
天赋和家学的加持,曾为青年冯良才带来大笔财富。凭借制墨绝活和敏锐的商业头脑,他把握住了改革开放后文房外贸的商机,最辉煌时曾一度能只手影响整个台湾墨锭的价格。依赖自己的墨,他也借机打开了其他文房品类市场,包括毛笔、砚台,唯独没有纸。那是青年壮志的无畏者最豪气的出手,他拿着近百万的现金去收纸,却遭到拒绝。年轻气盛的冯良才当即发誓:“此生不涉足纸的市场。”时至今日回想起来都是笑谈,但冯良才再没涉足纸的生意,他为他的倔强买了单。
“我不设销售岗。”作为徽墨专家,冯良才曾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这样解释他的生意经:“一流的商品就是最大的商机。”他靠多年口碑不断赢取合作商和用户,成为国内一流墨厂。他还反感提产品合格率:“就算说产品合格率99.9%,那 0.1%有消费者拿到的话,对消费者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所以冯良才对自己的墨锭要求格外高,从原料、墨模,制作工艺,甚至到外包装都极其考究。
存放墨模的房间
丨“艺无止境,没有头的”
澳门艺术博物馆为纪念董其昌诞生450周年,曾邀请冯良才设计了一款“南宗北斗”纪念墨。“他们来大陆考察了半年,来我这里四次,来回比较,非常细致,最后还是让我设计。”冯良才用上好的松烟作原料,并研究使用了明代松烟墨制作工艺来完成这款墨,最终不负所望。
承接高端定制是冯良才的拿手活儿,他为国内不少知名博物馆、机构包括书画名家定制专属墨,而被收藏家广泛熟知的是跟荣宝斋合作的“琴墨”,外形取自苏轼古琴“万壑松”,创意巧思,工艺精细,原料上乘,一经推出立刻引起轰动,至今仍是市场热销的收藏级墨锭。
冯良才在一次一次的定制中享受研究古墨技艺和创新设计结合的快感,而他的作品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很多都被国内各大博物馆纳入馆藏。
丨“越研究古人我就越敬畏,他们太厉害了”
古人工艺条件简陋,但是制墨水平的高超时常让冯良才惊叹沉迷,敬畏不已。
“他们几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配方,靠上千年验证的品质,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要丢掉呢?”
如今让冯良才踌躇满志却难以实践的是“传承”。他认为传承有两个方面:一是“往前”,制墨行业越往前越厉害,明代是高峰,其配方解密的工程是巨大的,二是“往后”,将前人配方解密完之后,才能用现代的方法超越它。所以“解密配方”被冯良才认为是必经环节。
“我现在将清代的都解密掉了,明代还没有,但已经研究五六年了。”在大师心里,明代那座高峰是否可以越过去,他并没有立刻说出来,但我们都知道,他不可能放弃的。
而“往后”用现代高科技方法超越它的秘密武器,冯良才认为是“数据”,把墨的成分进行分解实验,数据标准化,后人在数据基础上研究超越,这才能达到真正的传承。
“为什么不靠人呢?”
“人有差异的,全靠经验传授,变数太大,最主要的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突破的难度加大,因为‘基础’没有稳固。”这是来自这个传统行业里稀少珍贵的声音。作为毫不相干的人,冯良才曾为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激动不已,“那是一直被外界诟病‘解释不清’的中医第一次被科学认可,我们的行业也需要这样。”他太想去实践这个数据化方案了,但勇士迟暮,这是他第一次还没来得及行动就感受到的挫败,尝试折腾了几次,也都无疾而终。
“我没有文化,这是我的悲哀。”他这样总结,然而此生之中,他不会甘心的。
如果梦破了呢?“我踏踏实实做墨,研究墨也很开心了。”冯良才喃喃的说,“放过自己吧。”像是安慰自己,也像安慰梦想。可生而为勇士,即使岁月未曾饶过,但骨子里依然满满写着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