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和纪晓岚经典对话卖弄学问(解读和珅与纪晓岚经典的狱中对话)
和珅和纪晓岚经典对话卖弄学问(解读和珅与纪晓岚经典的狱中对话)朝廷发下的赈灾粮也填不饱灾民的肚子。正如和珅所述:乾隆一朝征大小金川,平准噶尔部,多年的穷兵黩武,国库之中早就没有多余的钱财来赈济灾民,而和珅能做的就是用仅有的赈灾款去救活更多的人。国家拿不出钱来赈济灾民,才会有官商勾结的灰色空间,一文钱进去,两文钱出来才能有足够的钱去救济灾民。活下去才是灾民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只要有口吃的哪还顾得上什么人伦纲常,所以和珅才会在剧中将他们与牲口并列。此话虽是粗糙之语,却体现了现实的残酷。一斤粮食可以换三斤麸糠,这就等于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对于那些骨瘦如柴,行将饿死的灾民而言难道还会在乎赈灾的粮食口感如何。和珅虽贪,但在赈灾这件事情上他是一个实干家,他清楚的明白易子而食绝不是躺在史书中的寥寥数语,而是摆在眼前血淋林的事实。有人说他的话是一种谬论,是一块为自己缝制的遮羞布,堂而皇之的将自己贪污的事情说得合乎情理,真是恬不知耻。抛开先入为主
《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视剧,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除了“侍郎是狼的调侃和自己清楚的饭菜”等让人开怀大笑的经典片段外,其中还有一个经典片段就是纪晓岚与和珅在狱中关于赈灾的那段对话,堪称全剧的神来之笔。
这段对话深刻揭示了官场与人性之间的对立,以至于多年后再次提起依然觉得字字珠玑,引人深省。为了让各位更加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的思想,特将二人之间的对话截取如下,以供诸君参考。小可声明本文绝不是和珅的洗白文,只是结合剧中人物的时代背景阐述当良知遭遇人性时,孰轻孰重。
民间有一句戏言:和珅跌到,嘉庆吃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和珅所贪的钱财相当于清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贪并不代表他没有才能,也不表示他无恶不作。《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对于和珅的刻画更加的戏剧化一点,但并没有模糊他贪官的本质,只是赋予了人物更多的性格特点,剧中铁三角微服出巡,和珅常以和二代称,实际上却大智若愚,将官场与人性都琢磨的鞭辟入里。
自隋开科取士至清,有朝一日考取功名便成为天下大部分读书人的终身追求,虽不乏怀有造福天下社稷之宏愿的青年才俊,但大部分的读书人金榜题名之后,历经官场的侵染也会抵挡不住对财富的渴求。贪是一种人性,历朝历代中贪官多如牛毛,就算是面对剥皮填草的酷刑,依然有人敢于以身犯法,贪敛钱财。刑罚可以毁灭人的肉体,但不能毁灭人的贪欲。
和珅虽贪,但在赈灾这件事情上他是一个实干家,他清楚的明白易子而食绝不是躺在史书中的寥寥数语,而是摆在眼前血淋林的事实。有人说他的话是一种谬论,是一块为自己缝制的遮羞布,堂而皇之的将自己贪污的事情说得合乎情理,真是恬不知耻。
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珅的话不无道理,人们不愿意承认是因为他的话将人性的丑陋一览无余的摊在大家面前,让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之乎者也的清流之辈羞红了脸。
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一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深刻阐述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国家昌盛的时候 ,百姓尚且只有果腹之粮,可碰上天灾人祸就到了无米可炊的境地。所以吃观音土,啃树皮到易子而食,对人性的考验最终会激发起人的原始兽性。
活下去才是灾民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只要有口吃的哪还顾得上什么人伦纲常,所以和珅才会在剧中将他们与牲口并列。此话虽是粗糙之语,却体现了现实的残酷。一斤粮食可以换三斤麸糠,这就等于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对于那些骨瘦如柴,行将饿死的灾民而言难道还会在乎赈灾的粮食口感如何。
朝廷发下的赈灾粮也填不饱灾民的肚子。正如和珅所述:乾隆一朝征大小金川,平准噶尔部,多年的穷兵黩武,国库之中早就没有多余的钱财来赈济灾民,而和珅能做的就是用仅有的赈灾款去救活更多的人。国家拿不出钱来赈济灾民,才会有官商勾结的灰色空间,一文钱进去,两文钱出来才能有足够的钱去救济灾民。
《天下粮仓》中对于赈灾有一个经典片段:筷子浮起,人头落地。虽有夸张,却表明了朝廷对赈灾的重视。只是一纸空文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高居庙堂者又岂知民间疾苦,人性之贪。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财政的支持,就算和珅有天大的本事,那也是枯树难撑,无济于事,毕竟国家已经拿不出钱来赈济灾民,可又不能眼睁睁看着灾民饿死。以糠兑粮虽有违法度,但也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
纪晓岚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和珅的指控,就像翻版的何不食肉糜。一个充满乐观情绪的理想主义者。对于: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纪大烟袋而言,易子而食只是史书上记载的冰冷的四个字而已,没有切身的体会又何来经验之谈。
他将一切都幻想的过于天真,唯独忽略了对人性的考量。以为只要粮食发到灾民手中,就不会有饿殍遍地的情况发生,却不曾问朝廷还有多少粮食,还能支撑多久?他以为赈灾款不够再向朝廷请求拨款便是,却不曾问及国库之中还有多少库银,还可以赈济多少?他不明白偌大的江山其实已经江河日下,早就没有了往昔的风采。
纪晓岚虽是大清国第一才子,深知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乃为官者之根本。可历朝历代中清官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清官是一把高悬于贪官头颅的利剑,用于警示之用。清官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仅因为他们为官清廉,更是因为他们同样是能臣干吏,只有具备这两种品质才能造福天下苍生。
和珅与纪晓岚虽同朝为官,但对于官场和人性纪晓岚显然没有和珅参悟的透彻。对于他们之间的这场争论,纪晓岚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指责和珅的恶行,但却忽视了现实的因素。所以当和珅说出自己的那一番见地之后,纪晓岚已经落了下风。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与纪晓岚虽然是一对欢喜冤家,但在正史之中二人之间并没有多少交际,纪晓岚最大的功绩就是主持编辑了《四库全书》满足了乾隆这个十全老人的虚荣心,而和珅才是乾隆真正的心腹之臣。
文章回到开篇那个问题:在赈灾这件事情上,和珅与纪晓岚二人之间的对话到底孰是孰非,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留言区畅所欲言,实干家与理想义者你会站在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