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郭解改变了风格,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帮助别人,少求回报。他对自己的侠义行为越发沾沾自喜。少时阴贼感概,不快意,所杀甚众。以躯借友报仇,臧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郭解家财可能不到三百万的标准,因此也在强制搬家之列。不过卫青为他求情,说他家里贫穷,不应该搬家。武帝的看法不一样:“解,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在此之前,郭解的成长简直就是在尸山血海中度过的。他年轻时,稍不如意,动辄杀人泄愤,而且所杀甚众;不仅如此,不惜躯命,为朋友杀人报仇;还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且数不胜数。

因为郭解本人犯过的死罪很多,而且他的存在对统治秩序来说,始终是个高度危险源。

郭解进入武帝的视野,始于茂陵搬家一事。茂陵是武帝的陵寝,刚修建时,主父偃提议,将豪杰、乱民等迁往茂陵,以达到充实京师、销除奸猾的目的。

“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总的来说就是风险管理,把各地有能力对帝国产生威胁的人都控制起来。这事儿秦始皇也干过,把天下豪杰十二万户徙于咸阳。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1)

郭解家财可能不到三百万的标准,因此也在强制搬家之列。不过卫青为他求情,说他家里贫穷,不应该搬家。武帝的看法不一样:“解,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

在此之前,郭解的成长简直就是在尸山血海中度过的。

他年轻时,稍不如意,动辄杀人泄愤,而且所杀甚众;不仅如此,不惜躯命,为朋友杀人报仇;还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且数不胜数。

少时阴贼感概,不快意,所杀甚众。以躯借友报仇,臧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

随着年龄的增长,郭解改变了风格,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帮助别人,少求回报。他对自己的侠义行为越发沾沾自喜。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2)

我个人推测郭解的改变是出于洗白自己的目的,是他沽名钓誉的伪装,正如王莽、宋江的所做所为一样。其性格狠恶如故,眦眦必报。

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本发于睚眦如故云。

在他的影响下,一些仰慕他的少年,也曾偷偷为他除掉仇人。

让郭解更加名声大噪的是外甥杀人一案。他外甥和一小哥喝酒,非让小哥干了。小哥不胜酒力,不肯干,外甥硬硬灌他。小哥一怒之下,把外甥杀掉,然后跑路。

儿子被杀,郭解姐姐非常生气:“郭大侠在世时,有人杀了我儿子,贼人竟然抓不到!”说完也不埋葬儿子,丢尸路旁,想以此羞辱郭解。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3)

狠人郭解自然不愿善罢甘休,派人四处打听小哥的藏身之处。小哥自知不免,于是跑回来告诉郭解实情。郭解一听确实外甥理亏,于是放了小哥。

解曰:“公杀之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收而葬之。

大家对郭解的大义灭亲之举,夸赞不已,好感度指数级上升,无不亲附郭解。郭解本人也更加卖力,继续做些美誉度爆棚的好事。

可能由于郭解凶狠的一面,每次出行,路人纷纷回避。有次郭解出家门,却有一个二愣子以不敬的姿态,傲视郭解。门客见状,上前就要杀他。郭解阻止道:“在家门口不被尊敬,是我的品德不修的缘故,他何罪之有!”

放走了二愣子,郭解找到尉史打招呼:“这二愣子是我看重的人,请在践更(受钱代人服役)的时候将他除名。”多次服徭役的时候,尉史都不点二愣子的名。二愣子一问之下,才知道是郭解动用了关系。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4)

于是二愣子感动之余,“肉袒谢罪”。经过此事,郭解又收割了一波懵懂的少年粉丝。

当然,郭解的名声越来越大,也能在洛阳发挥影响。洛阳有张三李四结下仇恨,当地的贤人和土豪居间调解十多次,都没成功。张三遂请求郭解出面。

郭大侠夜间拜访李四,说明来意。李四惮于郭大侠的威势,不得不从。郭大侠见目的达到,但想办的更漂亮些,将此人情卖给洛阳的贤人和土豪。

他对李四说:“听说洛阳诸公都在调解,没被接受。今天有幸您能听我劝解,可小谢我怎么敢从他县跑来夺了贵乡贤大夫的权力呢。这样,您先别着急和张三和解,等我离开,洛阳贤豪再来调解的时候,你哥俩再和好吧。”

说完半夜就溜了,此行也不让其他人知道。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5)

当然,让郭解收割优质粉丝的是下面两件事。其一,郭解身材短小,恭敬俭约,出门从未骑马,也不曾乘车到县衙。

其二,郭解到隔壁郡国替人办事的时候都会判断一番,事情能成,就说出来正式请求;如果不能成,那么务必满足两方的心意后,才喝酒进食。

大家由此更加敬重郭解的为人,甚至争相出力,要为郭大侠效犬马之劳。老家的少年和隔壁县的土豪,十多车人,请求要当郭大侠的门客。

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郭解的名声越来越大,一举一动极易引人注目,所到之处,大受欢迎。被强制迁徙后,大家凑了一千多万,为郭大侠送行。而郭大侠一入关,关中贤豪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都争着前来和郭大侠结交欢宴。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6)

可是,在入关前发生了一件命案,把郭大侠送上了断头台,其残忍恶毒的辉煌“前科”也被一一扒出。

当时,郭解老家轵这个地方,有个杨季主的儿子小杨在当县掾。大家伙给郭大侠凑钱的时候,小杨觉得事关重大,就阻止了。结果郭解的侄子看不过去,把小杨断了头,老杨也被不知名的乡里人杀害。甚至连老杨家里人去京师告御状,都被灭口于宫阙之下。

这下惊动了武帝,武帝下令逮捕郭解。郭解闻风而逃,把老母亲安顿在夏阳,自己一个人逃亡到临晋,企图从临晋出关。把关的籍少翁不知郭解是钦命要犯,遂放行。

郭解一路奔往太原,但已犯下致命错误。可能他自恃侠名远播,为人敬重,不会被出卖,因此他每到一个地方窝藏,都会告诉主人下一站的目的地。

由是搜捕官员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籍少翁。可惜籍少翁畏罪自杀,线索一时中断。不过天网恢恢,郭大侠最终还是被抓到了。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7)

然而,人是抓到了,但没法定罪。首先,侄子犯罪,不可能让伯父承担后果;其次,郭解杀人的种种劣迹,都在大赦之前。换句话说,郭大侠的罪行经大赦后一笔勾销,此刻是无罪的。

不过,他老家又发生了一件案子,转化了朝廷对此案的定性。

彼时,朝廷派使者去轵做调查,门客一直称赞郭大侠,旁边的儒生非常不满,反驳道:“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门客当即杀掉儒生,还割掉舌头。

此案发生后,主审官提审郭解,可百般拷问之下,郭解确实不知道凶手是谁,行凶者也销声匿迹。主审官没法子,只能作出郭解无罪的结论。

大侠郭解怎么死的(侠名远播的大侠郭解)(8)

可御史大夫公孙弘的定性却是:

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其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不道。

禁止杀人是古老的禁令,高帝刘邦在秦末乱世约法三章时,曾有“杀人者死”的规定;武帝时又命张汤、赵禹修订诸律令,“务为深文”,法律规定和执法过程比以往更加严苛。

因此,郭大侠任侠杀人,不仅触犯朝廷法律,更是触犯了皇帝对普天之下生杀予夺的大权;何况在他的影响之下,其亲人、门客、仰慕者都不惜铤而走险,连地方官吏都不放在眼里;且结交郡国豪杰,甚至朝中新贵都可以为他说情。

可以说,郭解一介布衣,其影响力太大,已经威胁到帝国的治安,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朝政(如徙家茂陵),这是雄才大略、杀伐决断的武帝所不能允许的。于是,“遂族解”。

总而言之,不杀郭解,不足以伸国法;不杀郭解,不足以止乱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