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拜什么(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
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拜什么(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而陆丰沿海的甲东、甲子、湖东、南塘等地对妈祖信仰的传入却是在明朝初年,如碣石玄武山寺右侧的天后宫,就是明朝洪武初年扩建玄武山寺时建成的;南塘华山妈宫也是明朝嘉靖年间建的,有的还是朝廷命官募捐建造的,因而这批天后宫规模比较大,竭山顶斗拱结构的宫殿式,富丽堂皇,奉祀的妈祖是木雕塑像,金碧辉煌,并有陪神“千里眼”、 “顺风耳”以及“水阙仙班总管”等。此后,又传至金厢区蕉园乡,博美镇、潭西的几个区乡村也沿袭这个习俗,建了妈祖祠,把奉祀妈祖作为对他们远祖的悼念,每逢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诞辰日,组织大规模庆祝活动:家家户户制作供品到妈祖宫膜拜,组织庙会演大戏,抬着妈祖偶像游街,还规定十年为周期大庆。雍正年间,清廷从海丰县析出陆丰独立建县。相传县衙要设在陆城一林姓大户的祖宅间。这户人家是一大盐商,不得不举家迁出,搬到自己的盐仓,并把它改建成新的居住地,这就是现在的城东镇霞湖村。林家搬迁时,将原来祠堂内的妈
农历三月廿三是传统的妈祖诞民俗节,又名天后诞。按惯例,每年妈祖诞,粤港澳大湾区、福建、台湾等多地沿海地区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庆祝活动。
陆丰地处粤东沿海碣石湾畔,当地人对妈祖的信仰也是极其热烈的,陆丰市的妈祖文化民间信俗十分广泛。今年是陆丰地区第1063周年庆祝妈祖诞辰,各地乡镇经过了几天紧锣密鼓的排练,在各地妈祖旅游区展开了妈祖诞辰祭祀庆典活动。
妈祖诞,被民间视为“圣日”,人们进香祭拜、演戏、游神以祈风调雨顺,平安兴旺,家家户户要备办供品,信女们一早就都梳妆打扮,手挽花篮,携带香烛糖粿果品前去“落宫”。
陆丰市福山天后宫始建于清代雍正九年,与陆丰市建县的历史一样久远。妈祖雕像高达24.99米,雕像将由366块雕刻的石头堆垒而成,重达2000多吨。通过规划后的福山天后宫,面积有68.93万平方米,建成一个以妈祖文化为中心的主题公园,也成为陆丰一处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雍正年间,清廷从海丰县析出陆丰独立建县。相传县衙要设在陆城一林姓大户的祖宅间。这户人家是一大盐商,不得不举家迁出,搬到自己的盐仓,并把它改建成新的居住地,这就是现在的城东镇霞湖村。林家搬迁时,将原来祠堂内的妈祖香火牌位引灵带去,并在霞湖寨另建宫庙奉祀妈祖,这就是现在的福山天后宫。
福山妈祖旅游区背靠福山,面向螺河,依山傍水。始建于雍正九年 (公元1731年) 的天后宫,富有中国传统的古典式庙宇,二进院落四合院布局,计有山门、拜亭、正殿、庞廊等,整个建筑,青砖、红柱,黄瓦,造型古朴。天后宫正殿奉祀从湄洲祖庙引灵而来的妈祖神像,宫内还奉祀着从台湾北港朝天宫分灵而来的妈祖金身,2002年经陆丰市政府主管单位批准“陆丰市妈祖文化研究会”成立。
妈祖的信仰及习俗在陆丰的传播据历史传记和实地查考,陆丰县在“宋元之际”’由于战乱,从福建莆田、湄洲一带的林氏姓徒迁到陆丰县时,就同时把妈祖信仰的习俗也带到了陆丰,并代代相传下来。如现在的博美区霞绕乡林姓的先祖就是在福建莆田。他们在霞绕建第一个宗祠时,就奉祀妈祖(俗称姑婆妈)。
此后,又传至金厢区蕉园乡,博美镇、潭西的几个区乡村也沿袭这个习俗,建了妈祖祠,把奉祀妈祖作为对他们远祖的悼念,每逢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诞辰日,组织大规模庆祝活动:家家户户制作供品到妈祖宫膜拜,组织庙会演大戏,抬着妈祖偶像游街,还规定十年为周期大庆。
而陆丰沿海的甲东、甲子、湖东、南塘等地对妈祖信仰的传入却是在明朝初年,如碣石玄武山寺右侧的天后宫,就是明朝洪武初年扩建玄武山寺时建成的;南塘华山妈宫也是明朝嘉靖年间建的,有的还是朝廷命官募捐建造的,因而这批天后宫规模比较大,竭山顶斗拱结构的宫殿式,富丽堂皇,奉祀的妈祖是木雕塑像,金碧辉煌,并有陪神“千里眼”、 “顺风耳”以及“水阙仙班总管”等。
湖东镇内的天后宫还奉祀“灵惠懿德祀”(相传是福建仙游县北宋时期一个姓陈巫女)及“注生娘娘”俗称“三妃庙”。沿海百姓奉祀妈祖的习俗大体与上述地区一样,都为祈愿出海平安和获得增产,每逢出海归来,必进香“谢恩”。
陆丰信仰妈祖的不限子当地居民、农民。而渔民、商贾甚至镇守海防的官兵也奉祀妈祖,如浅澳天后官,就是清道光年间,镇守浅澳的官兵募捐创建的,并留下许多石刻、匾额。民族英雄林则徐就留下“沧海恩波”匾额在该官。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市信仰妈祖的习俗流传悠久,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