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死之前说的话(秋瑾去世前提出两点要求)
秋瑾死之前说的话(秋瑾去世前提出两点要求)▲秋瑾及友人聚会旧照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面对清政府日渐腐败以及列强不断侵入的境况,秋瑾决定回国与光复会徐锡麟等发动起义反抗活动,蓄力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惨遭杀害,秋瑾也被清政府得知是起义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官府遂派兵前往绍兴大通学堂抓捕秋瑾。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秋瑾没有丝毫惧怕,扬言要效法谭嗣同,指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秋瑾于是将大通学堂其他人劝走,自己依然在原地坚守。▲秋瑾故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王廷钧因捐例获得户部主事之位,秋瑾跟随丈夫上京任职。奈何好景不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响,两人为躲避战火,被迫返回家乡。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稳定,与列强签订多项丧权辱国的协议,王延钧再度入京任职。次年,秋瑾为冲破传统礼教束缚,不顾丈夫反对,毅然前往日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回顾近代史,可以看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晚清政府腐败统治下山河破碎,领土被列强肆意侵占瓜分,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民族遭受着从未有过的屈辱。幸运的是,铭刻在血脉中的爱国热忱促使一批批有志之士行动起来,他们接受新思想,积极寻求改变当时中国腐败现状的方法。比如为唤醒麻木的中国人,以热血为革命事业祭旗的谭嗣同,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鉴湖女侠”秋瑾,其积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事迹,至今为世人所称道。
▲“鉴湖女侠”秋瑾旧照
秋瑾,初名闺瑾,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生于福建云霄,祖籍为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在日本留学期间改名为瑾。秋瑾出生在官宦人家,其家族从秋瑾祖父开始便世代为官,在福建闽县是有名的官宦之家。秋瑾自幼天资聪颖,很小的时候便熟读诗书,骑马射箭更是样样精通,是当地有名文武双全的女子。成年后,秋瑾结识出身商贾之家、与曾国藩家有姻亲关系的王廷钧,与其结为夫妇。婚后,秋瑾经常与女权领袖唐群英、葛健豪来往,三人发现彼此志趣相投,因此经常一起饮酒赋诗,探讨民主革命,还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潇湘三女杰”。
▲秋瑾故居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王廷钧因捐例获得户部主事之位,秋瑾跟随丈夫上京任职。奈何好景不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响,两人为躲避战火,被迫返回家乡。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稳定,与列强签订多项丧权辱国的协议,王延钧再度入京任职。次年,秋瑾为冲破传统礼教束缚,不顾丈夫反对,毅然前往日本学习西方社会的先进理念。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为宣传革命救国以及争取女权,曾多次登台演讲,随着思想不断开拓,秋瑾逐渐结交到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他们以冲破封建桎梏、推翻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建立秘密会,并创办《白话报》。
▲秋瑾在日留学剧照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面对清政府日渐腐败以及列强不断侵入的境况,秋瑾决定回国与光复会徐锡麟等发动起义反抗活动,蓄力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惨遭杀害,秋瑾也被清政府得知是起义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官府遂派兵前往绍兴大通学堂抓捕秋瑾。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秋瑾没有丝毫惧怕,扬言要效法谭嗣同,指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秋瑾于是将大通学堂其他人劝走,自己依然在原地坚守。
▲秋瑾及友人聚会旧照
秋瑾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山阴县令李钟岳,同时在秋瑾的劝说下,李钟岳也意识到了晚清政府腐朽黑暗,明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中国如今的困境。于是,李钟岳帮助秋瑾拖住前往绍兴抓捕秋瑾的官兵,帮助大通学堂的人逃跑。没过多久,绍兴知府就反应过来李钟岳是在帮助秋瑾等人逃跑,于是勒令李钟岳前往大通学堂抓捕秋瑾等人并即刻处死,否则按通匪之罪将他革职问罪。迫于压力,李钟岳只能将秋瑾、程毅等师生八人抓捕归案。在狱中,秋瑾虽被严刑拷打逼问,却始终沉默不语,不肯透露任何情报,仅以“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语相告。
▲李钟岳审讯秋瑾剧照
面对如此坚毅的秋瑾,李钟岳自愧不如,并打心底里佩服,于是他特意进入监狱探望秋瑾,哀伤地对秋瑾说道:“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秋瑾理解李钟岳的苦楚,并没有怨恨于他,只是临终前托付给李钟岳两件小事:第一不要枭首,第二死后不要剥衣。为表达对这位巾帼英雄的敬佩,李钟岳在行刑前反复为秋瑾争取,最终秋瑾的两个要求得以实现。7月15日凌晨,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一代革命巾帼英雄就此香消玉殒。不久后,李钟岳也被清廷冠上“包庇罪”革职,送往杭州待罪。
▲民国初年的鉴湖女侠秋瑾墓
李钟岳离开绍兴时,获得当地数百乡绅民众千里送行,面对此情此景,李钟岳深感有愧,摆手说道:“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李钟岳寓居杭州时,常对着秋瑾手书的“秋雨秋风愁煞人”条幅忧伤,感叹:“我不杀伯仁,伯仁却由我而死!”没过多久,日夜饱受愧疚折磨的李钟岳趁妻子外出,毅然在家中自尽,此时距秋瑾就义不过百日。得知李钟岳死讯,杭州绅民感慨万分,无数人前来吊唁送行。中华民国建立后,李钟岳得以陪祀西湖秋瑾祠,两家也因此成为世代至交。
参考资料:
《秋瑾传》《续安丘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