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朋友听到我的话,也怼我说,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朋友的女儿前几天刚刚5岁,每天睡觉的时候,不抱着自己的玩偶就不睡觉,有一次洗了没干,孩子就不行,非要哭着抱,之后自己对孩子说,现在还没干,这样抱了会生病,可是孩子不行,非要抱。前几天,和朋友聊起了孩子,我说我家孩子现在晚上睡觉总是要抱小猪乔治,每次去老家,还要拿着他的乔治。于是我们会不让孩子抱,不让孩子动,总以为这样就好了,孩子就能够不抱了,可现实中,恰恰相反。我们越是不让孩子抱,孩子越是想要抱,甚至为此还会大声地哭闹。为何孩子这样喜欢抱这些玩偶睡觉呢?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1)

文:瑞妈

图: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必须抱着东西才能睡着,不抱的时候,总是睡不着,即便是睡着了,也不安心。

有时候我们会不理解,有什么好抱的,不抱不是照样能睡吗?

于是我们会不让孩子抱,不让孩子动,总以为这样就好了,孩子就能够不抱了,可现实中,恰恰相反。

我们越是不让孩子抱,孩子越是想要抱,甚至为此还会大声地哭闹。

为何孩子这样喜欢抱这些玩偶睡觉呢?

1、孩子总是抱着玩具,父母的有些行为错的很离谱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了孩子,我说我家孩子现在晚上睡觉总是要抱小猪乔治,每次去老家,还要拿着他的乔治。

朋友听到我的话,也怼我说,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朋友的女儿前几天刚刚5岁,每天睡觉的时候,不抱着自己的玩偶就不睡觉,有一次洗了没干,孩子就不行,非要哭着抱,之后自己对孩子说,现在还没干,这样抱了会生病,可是孩子不行,非要抱。

自己和丈夫看到孩子这样不听话很生气,两人一起责骂了孩子,并且强行不让孩子抱。

那一天晚上,孩子哭了很久,最后哭着睡觉了,晚上还做了噩梦。

朋友说自己和丈夫看孩子如此依恋这个玩偶,觉得不是一件好事,都5岁了,还这样,以后了怎么办,于是第二天,玩偶干了以后,他们就藏起来了。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2)

孩子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自己找玩偶,结果自己说送人了,孩子就晚上一直哭,睡觉的时候也闹着不睡。

最后自己和丈夫看着孩子这样很生气,都责骂了孩子,孩子睡下了,可是却一直在哭哭啼啼,半夜的时候,依然做了噩梦。

最近已经不让孩子抱一周了,孩子几乎每天晚上都做噩梦,不是被吓醒,就是吓哭,而这几天孩子也不愿意说话。

朋友有点不理解,不就是一个玩偶吗?至于这样吗?

其实,真的至于,对于孩子来说,玩偶不是简单的一个玩偶,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而父母一旦强行的收走了,对孩子来说伤害很大。

2、孩子为何恋物呢?

可是我们不理解,为何孩子会恋物呢?

《儿童行为心理学》一书中说,孩子恋物,其实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有些孩子喜欢玩偶,有孩子孩子喜欢小汽车,或者是某一个玩具,在他们心中,这个玩具是他们的伙伴,是他们的第一个朋友,是可以陪伴他们的,能够给他们安全感。

当这样物品在的时候,他们心中就是安全的,就是踏实的,若是这样东西不在,他们就会焦虑,就会害怕。

因为孩子恋物,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依恋的行为。

一般孩子的依恋是6个月到3岁之间的,一般2岁的孩子表现得比较明显,而这种依恋是孩子最重要的一种心理需求。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3)

孩子的这种依恋行为,一般被称为“过渡性客体。”

当孩子需要过渡性客体,也就是安抚物的时候,其实就是自身缺乏安全感,需要用外界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而此时,孩子也开始逐渐变得独立了,心理开始成长了,但是她们不是完全地接受或者适应,从而用物品来过度。

因为孩子从出生到2岁前,身边一直有人陪伴,可是过了2岁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有了自我的意识,此时他们知道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体的,于是他们会担忧,会害怕,为了缓解自己的害怕,从而用安抚物。

温尼科特曾说,“安抚物”的出现,是孩子开始构建自身安全感的里程碑,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得很大的进步。

一开始孩子会依恋妈妈,妈妈的手,或者妈妈的头发等,慢慢地就开始向外依恋,比如玩具之类,这样的依恋其实是孩子更独立的象征,代表着孩子在成长,孩子更自我。

3、孩子恋物会持续多久

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恋物的行为,总觉得这样是很不好的一种行为,也不知道孩子恋物会有多久。

其实,孩子恋物是一个发育中,很正常的过程,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这种恋物也会慢慢的消失。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4)

有的孩子5-6岁准备上小学就放弃了,有的孩子到了上班的时候,才会慢慢的放弃,其实不管是什么时候放弃,都没有关系,因为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他终会走出来,终会不恋物。

4、孩子恋物会恋人吗?

面对孩子的恋物,有人会疑惑,孩子会恋人吗?

其实,孩子恋物是从恋人到自我的一个转变,也就是说,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恋人的,而这个对象,就是他们的妈妈。

之后随着他们慢慢地长大,对妈妈就没有那么依恋了,当他们对妈妈没有依恋的时候,就转向开始恋物了。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5)

以前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孩子恋物是有怪癖,是不好的行为,这样的孩子心理有问题,其实并不是,孩子恋物是成长发育的正常阶段。

这个阶段的出现,不过是孩子从恋人开始转变,变得成熟了,当孩子更成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独立了。

5、孩子恋物需要纠正吗?

面对孩子恋物,很多父母都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需要去纠正让孩子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可是时间久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纠正不仅改变不了什么,反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

因为孩子恋物,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成长,而我们的纠正,只会伤害孩子。

所以,面对孩子恋物,不要去纠正了,也不要过于去较真了。

北京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赵红梅在“要不要主动给孩子引入安抚物”的视频中说: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安抚物,但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可以适当地提供。

也就是说,当孩子需要的时候,说明孩子还没有彻底地独立,而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孩子需要的安抚物。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6)

正如亲密育儿倡导者西尔斯医生说:我见过的安全感最强的孩子,在他们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前,都有他们内心所依附的物或者人。

所以,恋物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能够帮助孩子,让孩子的内心安定下来,让孩子感觉得踏实,有安全感。

6、面对孩子恋物,要如此做

曾有名精神医学家在《慰藉:精神医学失落的层面》中说:孩子在小的时候,与母亲长时间的接触,感受到来自母亲的安慰感,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心理感觉。

当孩子要走向独立,可是由于心智不成熟,此时与妈妈分开,那么孩子就需要有一个东西来替代妈妈。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7)

而安抚物就是孩子最好的选择品,孩子通过安抚物来感受和妈妈的距离,来感受妈妈的爱。

美国一所大学研究表明:安抚物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个小伙伴,在长久的陪伴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依赖,让孩子的内心更踏实。

面对孩子恋物,我们要一这样做,慢慢的引导孩子,让孩子逐渐的独立起来。

  • 第一、平时多拥抱孩子

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拥抱孩子,特别是2-6岁的孩子,在慢慢地和妈妈走向分离,此时他们就需要来自妈妈的拥抱。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8)

妈妈们的拥抱让他们觉得安心,妈妈们的拥抱,让他们觉得舒服,而一旦被妈妈拥抱了,他们聚会心中感觉很踏实。

那些经常被妈妈拥抱的孩子,很多都没有恋物的习惯,当你的孩子出现恋物的情况,那么先可以多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

  • 第二、 在孩子睡之前,多安抚孩子

孩子恋物,主要是在睡觉前,也就是在睡觉前,孩子是没有安全感,此时就很依恋物品,而此时,作为妈妈的我们,就要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

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阅读一本书,陪孩子做游戏,之后拥抱着孩子入睡,若是孩子想要抱着物品入睡,我们就让孩子抱着,然后拥抱着孩子和物品,一起哄睡觉。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9)

这样孩子会觉得妈妈也是喜欢他的物品的,他抱着物品睡觉,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慢慢的孩子习惯了妈妈哄着入睡,就会对物品的依恋减少。

  • 第三、为孩子多准备几个“载体”

当孩子喜欢毛绒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孩子多准备几个,比如一个脏了,可以用另一个,过几天换一个,这样孩子只会喜欢睡觉的时候抱东西,却不会固定喜欢抱哪一个。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10)

这样孩子就是有这样的一种习惯,却不会过度地恋物,即便一样不在了,还有另一样,对孩子不会造成伤害,也不会让孩子不习惯,或者是无法接受。

当孩子只是喜欢一种习惯的时候,只要我们耐心一些,慢慢地去引导,孩子很快就会习惯也会慢慢地不再恋物。

  • 第四、 避免强制或暴力手段拒绝孩子恋物

孩子恋物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也是成长路上的必经的一个阶段,而此时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允许孩子,并且慢慢地引导。

恋物症孩子怎么纠正(一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11)

千万不能强制的拒绝孩子,当我们强制的拒绝孩子之后,我们会发现,对孩子的伤害很大,轻则孩子很多天都在害怕中,重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安全感对孩子未来很重要,不管是生活或者是以后的婚姻,都要很重要的作用,若是我们不懂得好好保护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彻底失去了安全感,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都造成伤害。

孩子是娇嫩的花朵,我们要做的是细心的呵护和浇灌,只有细心的呵护和浇灌,孩子才会成长得越来越好,而当孩子恋物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并且慢慢的引导,切记强势的拒绝孩子,让孩子慢慢地从恋物中走出来,成为一个拥有安全感,且独立的人。

-END-

作者简介:

瑞妈,儿童心理学研究者,一手写文,一手带娃,与你分享育儿的秘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