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父亲狠心抛弃妻儿31年后母子现状(父亲深港闯荡近四十载)

父亲狠心抛弃妻儿31年后母子现状(父亲深港闯荡近四十载)1980年代早期,“三来一补”这种贸易形式在深圳逐渐兴盛,依靠这样的产业模式,在经济特区建立初期,很多深圳企业捞到了发展的第一桶金,由此快速进入工业化进程。到1994年,深圳此类企业达到近8000家,从业人员有100万人,实现了当时经济特区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值。浣明爸爸在香港的一家大型电器厂工作,从基层做起,直至升至小管理层。1985年,这家港企看到深圳“三来一补”的发展机遇,随即把部分加工业务迁移至深圳,浣明爸爸跟随工厂跨过深圳河。父辈:父亲双城闯荡 在这座充满激情的城市扎根陈浣明很特别,出生在香港回归之年,穿梭于深港双城之间,目睹两座城市的交融发展。她笑称:自己是幸福的一代,幸运的一代。

父亲狠心抛弃妻儿31年后母子现状(父亲深港闯荡近四十载)(1)

父亲狠心抛弃妻儿31年后母子现状(父亲深港闯荡近四十载)(2)

陈浣明

时代的脉搏,投射在一个香港女孩的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共振。

陈浣明的爸爸有着港人的敏锐和果敢,早年他跟随北上投资热,来到一座以“服务香港”为其中一个使命的年轻城市——深圳,开办模具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大家庭,也在这一年,陈浣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香港家庭,两年后,勇敢的爸爸,干脆把这个五口之家搬到了深圳。

7月1日,香港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将欢送一位港籍研究生;而深圳的一所小学,将迎来一位“香港来的陈老师”。“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的双城故事,将继续展现不一样的精彩。

父辈:

父亲双城闯荡 在这座充满激情的城市扎根

陈浣明很特别,出生在香港回归之年,穿梭于深港双城之间,目睹两座城市的交融发展。她笑称:自己是幸福的一代,幸运的一代。

浣明爸爸在香港的一家大型电器厂工作,从基层做起,直至升至小管理层。1985年,这家港企看到深圳“三来一补”的发展机遇,随即把部分加工业务迁移至深圳,浣明爸爸跟随工厂跨过深圳河。

1980年代早期,“三来一补”这种贸易形式在深圳逐渐兴盛,依靠这样的产业模式,在经济特区建立初期,很多深圳企业捞到了发展的第一桶金,由此快速进入工业化进程。到1994年,深圳此类企业达到近8000家,从业人员有100万人,实现了当时经济特区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值。

时代浪潮裹挟着每个人朝前走。在深圳工作几年后,浣明爸爸在香港的师傅提出在深圳办厂的想法,让他在宝安沙井拍一些照片参考。条件成熟之际,浣明的爸爸便辞职和师傅一起在深圳创业,在宝安区投资开设一家模具厂。“深圳正处于大发展初期,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浣明爸爸说,相比打工的安稳,在深圳闯荡尝试,成功机会高,试错成本低。让他印象很深的是,深圳当时非常欢迎投资,尽管自己开办的是中小型厂,但工作人员接待时很热情,很快就办理好办厂的各类手续。

早早就感受深圳的热情与速度的浣明爸爸隐隐觉得这座充满激情与干劲的城市所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

在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的深圳,浣明爸爸不仅开起了公司,也组建了跨境家庭,妻子入籍香港并产下三个女儿。陈浣明回忆说,父亲很少讲大道理,更多是身教,比如早出晚归的努力工作,工厂永远收拾得干净整洁,办公室画图工具等都摆放得有条不紊,有着良好的工作习惯,有着上进心。这些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她们三姐妹。

由于母亲住不惯香港的小房子,全家干脆定居到了深圳,姐妹三人以港籍身份,相继进入深圳的学校读书。

成长:

优势互补,目睹双城融合发展的力量

那是1999年,相比光彩夺目的香港,一张白纸起步的深圳,差距惊人。

“爸爸每个周末都要带我们回去,玩遍香港好玩的地方,吃遍香港好吃的小吃。”在陈浣明幼时的印象里,香港是丰富、彩色的,每样东西都是新鲜的。但那时的深圳百业待兴,整座城市就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灰头土脸,色彩单调,不好玩。

另外,香港注重规矩和秩序,人也非常讲礼貌,素质高,管理规范,这些好的经验也都传到了深圳。深圳年轻敢闯,发展机会多,试错成本低。在深圳创办模具厂后,其父对一手创办的企业投入很多心血,成就感不一样。

80年代的时候,摩托车在深圳盛行,浣明爸爸也经常骑着摩托车上下班,到处转转,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现在的深圳则是道路宽阔笔直,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摩托车在路上狂奔已成为历史。

25年间,陈浣明明显感觉到深圳日新月异的巨变。当年的工地、荒地全变成高楼和绿地,图书馆、少年宫、书城、美术馆、公园等各类文体娱乐设施拔地而起,一应俱全。考上大学后回深圳,陈浣明发现龙岗区也变样了,大型的娱乐设施建起来,大商场也建起来,马路也变漂亮,笔直宽阔,还建起了美丽的大学。这让陈浣明感到些许陌生。

生于香港,长在深圳。两代人目睹深港两城40多年来的融合发展。陈浣明的父亲对香港感情很深,对深圳感情也很深。一个是养育他的地方,一个是成就他的城市。“现在爸爸已经60多岁了,住在深圳却不愿退休,每天继续帮客户优化方案,把事业做下去。”

在陈浣明看来,香港的经济优势明显,金融业服务业发展很快,而深圳更像一张白纸,愿意尝试,发展中不断查漏补缺,产业更新迭代快,在变化中跨越式发展。而在疫情治理中显示出强有力的治理能力,也给了市民很大的信心。

这一代:

三姐妹深圳拼搏收获 两代人绘就新蓝图

三姐妹在深圳都享受到很好的教育,都考上了心仪的重点大学,大姐考到中国传媒大学,妹妹考到天津的南开大学。陈浣明本科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更考上了北京大学。三姐妹考大学时商量好,一定要考到其他城市去,见识到不同的历史人文,了解祖国的宏大历史。

在武汉大学,陈浣明接触到来自香港的其他学生,他们礼貌、自信、开朗,会玩会学,而深圳学生则是低调内敛,友善。独特的身份让陈浣明接触到更多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体会到多元化。

陈浣明安静内敛,但翻开她的简历,写满的都是优秀。本科就读武汉大学会计学专业,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一等或特等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研究生就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获“三好学生”、“学习优秀奖”、校级三等奖学金等。曾获得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

今年夏天,陈浣明将完成研究生学业,经过多轮面试,她将走进深圳校园,成为一名港籍小学老师。“有当教师的想法是研一研二的时候,当时到附近小学去当志愿者,看到孩子们成长、收获,自己也很开心。”陈浣明说,在研二就开始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然后参加教师的秋招,进行几轮面试考试才拿到职位。“不来实习完全不知道当老师的不易,大学阶段的课堂汇报、PPT都可以做的很漂亮,讲话流畅。但作为教师,不是一个人的表演,而是要与学生互动、对话,提醒学生正确。”陈浣明笑着说,没有想到小学教师挑战性这么大,对教师这一全新的身份,这种理念的转变,从中感受到乐趣与挑战,也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如今,陈浣明一家尽管不会每周回香港,但还是延续着回香港过年传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推进,深港两地的互动交融频繁深入。陈浣明也感到这一相融带来的便利,现在家人用香港身份证在深圳办各种手续也很便利,没有以前那么繁琐。

陈浣明的姐姐大学毕业后也在深圳有了很好的发展。从父辈的创业,到三姐妹的成才,陈浣明一家在深圳创业、求学、毕业、求职,跟随着深圳的发展节奏,抓住更好的平台和机会去实现自我,成就自我,过上幸福的生活。

陈浣明感慨自己是幸福又幸运的一代。在成长过程中,香港和深圳两地政府都非常关心她们,举办各类暖心活动,而且深圳不断出台各类针对香港的引才计划,让她们这些在深圳的香港居民有了更好的就业、创业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深港两地的人才有了更多互通互融机会。

2021年,超过千名香港青年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湾区城市工作,其中深圳有689名,占到总数的六成以上,成为教育、金融等各领域的人才。

采写:南都记者 张小玲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两代人说

深圳正处于大发展初期,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

——陈浣明爸爸说,相比打工的安稳,在深圳闯荡尝试,成功机会高,试错成本低。深圳当时非常欢迎投资,尽管自己开办的是中小型厂,但工作人员接待时很热情,很快就办理好办厂手续。

有当教师的想法是研一研二的时候,当时到附近小学去当志愿者,看到孩子们成长、收获,自己也很开心。

——陈浣明说,在研二就开始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自己对教师这一全新的身份,感受到乐趣与挑战,也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