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节俭的做法有哪些呢(过分节俭有时反而会害了家人)
古人节俭的做法有哪些呢(过分节俭有时反而会害了家人)此事传到大儿子的耳朵中,他不知道是庄生运作的缘故,他认为既然要大赦天下,二弟自然会出狱,如此一来,便与庄生毫无关系。思来想去,大儿子登门向庄生索要钱财,气得庄生又去见楚王,说楚城里议论纷纷,齐人陶朱公的儿子犯了死罪,派人送来了黄金给大王手下,此时大赦全国不是宽恤子民,只是为了陶朱公儿子活命。楚王听了大怒,命令先杀了陶朱公二儿子再大赦天下。最后,老大带着黄金和老二的回到了齐国。陶朱公就很后悔,他说,大儿子小时候正值自己创业期间,跟着吃过苦,舍不得钱,小儿子生下来就已经很有钱了,他不会把钱看的很重,应该派他去办这事儿。大儿子听了陶朱公的话才明白自己做了糊涂事,可是后悔已经晚了。陶朱公却说,你能明白这点,老二就没白死。《史记》记载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可能想告诉世人,作为君子信义的重要,不管庄生救人成功与否,都不应该把已经给出去的金子强行要回来。另外最后二儿子伏法被杀,也不一定是个坏事。范蠡如果成功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有时节俭不仅无助于家族兴旺,把钱看的太重反而使得家族蒙受损失。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过这么一个故事,陶朱公救子。
陶朱公即是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成功打败吴国的越国大夫范蠡。他深知勾践性格,“只可共患难,难以同享乐”,功成名就之后辞别越国,带着大儿子去了齐国陶地经商,改名换姓,以种植农业和渔业为主,迅速积累了万贯家业,成了当地的富翁,被称为陶朱公。
天有不测风云,二儿子却在楚国犯了死罪。陶朱公听到自己二儿子被楚王囚禁的消息,心急如焚,想到楚国德高望重的庄生也许能救自己儿子,于是商量着让小儿子带金子赠予庄生请他出面帮助赎人。大儿子知道后很是不满。父亲居然让三弟出马,不让自己出马,是不是不信任他。于是大儿子自告奋勇,执意他要去救二弟。拗不过大儿子的陶朱公只好同意,嘱咐他把金子交给庄生。
大儿子找到庄生,把所有钱财都交给对方。庄生虽然家庭贫困,但并不贪财忘义,他让妻子把黄金收好,等事成后再还回去。庄生进宫劝说楚王:天有异象,楚王应该大赦天下,君王积德长寿。楚王觉得有理,随即宣布要将所有囚犯都释放。
此事传到大儿子的耳朵中,他不知道是庄生运作的缘故,他认为既然要大赦天下,二弟自然会出狱,如此一来,便与庄生毫无关系。思来想去,大儿子登门向庄生索要钱财,气得庄生又去见楚王,说楚城里议论纷纷,齐人陶朱公的儿子犯了死罪,派人送来了黄金给大王手下,此时大赦全国不是宽恤子民,只是为了陶朱公儿子活命。楚王听了大怒,命令先杀了陶朱公二儿子再大赦天下。最后,老大带着黄金和老二的回到了齐国。
陶朱公就很后悔,他说,大儿子小时候正值自己创业期间,跟着吃过苦,舍不得钱,小儿子生下来就已经很有钱了,他不会把钱看的很重,应该派他去办这事儿。大儿子听了陶朱公的话才明白自己做了糊涂事,可是后悔已经晚了。陶朱公却说,你能明白这点,老二就没白死。
《史记》记载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可能想告诉世人,作为君子信义的重要,不管庄生救人成功与否,都不应该把已经给出去的金子强行要回来。另外最后二儿子伏法被杀,也不一定是个坏事。范蠡如果成功搭救了二儿子,本家其他人和远支亲戚,可能会冒出活络的想法:即使杀人也罢,还不是被钱摆平?如此心态,必定会酿出更大的灾祸。富可敌国,到时他也无力回天,甚至连累一大家子人难逃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