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延安最新号段公示(我们刚刚把电台架起)

延安最新号段公示(我们刚刚把电台架起)3月奉新四军军部电令,曹丹辉率13 名报务员化装经南京于4月抵苏北(盐城)新军部。他本想去延安上"军政大学"改行带兵打仗,但此时有新四军一、二、三师数十个电台联名要求军委三局任命曹丹辉为华中电信负责人,经新四军刘少奇政委谈话后他被任命为军部三科科长兼电台总队长。后来,曹丹辉组织突围出来的十几个电台工作人员利用收音机零部件日夜赶装出一部电台,曹丹辉利用记忆中的密码和突围时写在大腿上及衬衣袖筒内的通信联络规定,与延安(中央军委)和陈毅、张云逸两个指挥部的电台呼叫联络,很快就叫通了。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由于敌人连续”围剿”,使红军游击队的通信人员不断减少,通信器材不断消耗,而又得不到任何补充。到抗日战争爆发时,无线电台基本没有了,只留下温亮彰(温诤)、袁德钧、江如枝、黄瑞兴等几个报务员;有线电通信、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只留下魏於生等少数人员和破烂不堪的器材。1941年1月发生皖南

我们刚刚把电台架起,耳机里就发来了延安的呼号。电文的大意是:皖南部队的一切军事指挥权,完全由叶挺军长负责。应高度集中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坚决组织突围。遭受损失时,应设法多保存些干部。副军长项英看了电报,把电报交给了叶挺军长,说:“一切请你决定吧!”叶挺看了电报,激动地说:“党中央和毛主席是信任我们的……”说着,泪珠掉在电报纸上。他接下去对大家说:“为了我们党的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我们要坚决战斗下去。从我起,直到每一个战上、炊事员、饲养员,就是剩下最后的一人一枪,也要与卖国贼打到底……”眼前的处境,考验着领导干部,也考验我们每一个人。同志们都抱定牺牲的决心,在叶挺军长的指挥下,和反动派拼到底。

反复的争夺战,从9日下午一直持续了四天四夜。我们顽强地守卫在石井坑这个小山村附近。13日黄昏,国民党反动派又发起一次总攻。军部指挥所的电话铃声不绝。五团阵地上打来电话:团长徐金树同志与敌人短兵搏斗牺牲,全团只剩下十几个同志,但是,同志们宁死不屈,决心与阵地共存亡。话还没说完,电话就不通了。

天黑下来之后,敌人占领了指挥所东边的一座小庙。情况危急,叶挺军长向周参谋长说:“子昆,左侧的小庙必须马上夺回来,不然不但我们指挥所难保,南山上的第三团也要陷入敌人的包围!”随后,特务团团长刘别生同志率领四名通信员,猛扑小庙,仅十几分钟便把小庙从敌人手里夺下来,暂时解除了敌人对指挥所的威胁。抗日战争时期,在江南新四军中,刘别生历任连指导员、副营长、营长、特务团团长兼参谋长等职。在“皖南事变”中,刘别生率领军部卫士排奋勇突围,连续冲破国民党军队七道封锁线,转战到了苏中,此时所部仅存5人,后突围至苏南,在苏南一带坚持抗战。

延安最新号段公示(我们刚刚把电台架起)(1)

此后,刘别生率所部新四军第一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团转战至苏浙皖地区,由于屡建战功,所部在新四军中被誉为“老虎团”,成为新四军的一支战斗劲旅。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由于敌人连续”围剿”,使红军游击队的通信人员不断减少,通信器材不断消耗,而又得不到任何补充。到抗日战争爆发时,无线电台基本没有了,只留下温亮彰(温诤)、袁德钧、江如枝、黄瑞兴等几个报务员;有线电通信、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只留下魏於生等少数人员和破烂不堪的器材。

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开始曹丹辉率领三部电台,一个通信连在军部随叶挺军长负责通信联络。在苦战一周后,粮弹俱缺、伤亡殆尽。他下令只留一部电台至最后失败时再破坏掉 ,其余则破坏机件并烧毁一切密件。然后抱定牺牲、死不当俘虏的决心,靠一支驳壳枪机智硬拼、坚决突围 曾与通信参谋周绍坤、陈烙痕(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主任的秘书)成立了三人战斗小组(后来扩大到50 多人40 多枝枪的队伍)继续战斗。毕竟寡不敌众,在突围中又被冲散。

后遇到军部机要秘书顾雪卿,一道忍饥挨饿、历尽艰险,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突出了重围。到江边找到了突围出来的特务团张闯初政委、袁大鹏营长,他们决定在长江南岸铜陵、繁昌地区继续收容突围出来的同志,并带领2个营四个连开展游击战争。在日、伪、顽三面夹击中坚持斗争了一个月,终于渡过了长江,在无为县遇到曾希圣、孙仲德同志,根据军部的命令,指派他们筹建新四军第七师(曾希圣任师长)。

后来,曹丹辉组织突围出来的十几个电台工作人员利用收音机零部件日夜赶装出一部电台,曹丹辉利用记忆中的密码和突围时写在大腿上及衬衣袖筒内的通信联络规定,与延安(中央军委)和陈毅、张云逸两个指挥部的电台呼叫联络,很快就叫通了。

3月奉新四军军部电令,曹丹辉率13 名报务员化装经南京于4月抵苏北(盐城)新军部。他本想去延安上"军政大学"改行带兵打仗,但此时有新四军一、二、三师数十个电台联名要求军委三局任命曹丹辉为华中电信负责人,经新四军刘少奇政委谈话后他被任命为军部三科科长兼电台总队长。

随即他确定了要先搞好电台工作的方针:重新调配干部,调整各方干部与工作的关系,创办报务训练班(办了四期,学员近200人)。颁发统一的条例,使电台工作日趋走上正规和健全之道,最终将全军通信组织工作统一了起来,使新四军的通信事业和部队一样壮大发展了起来。曹丹辉为重建、整顿和发展新四军的通信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组建新四军通信兵,中央军委及三局从1937年底开始就陆续派出通信干部到新四军工作。年底,中央军委派二局副局长胡立教到新四军组建二局工作,军委三局派了廖昌林、罗应清、廖肇权(廖辉)、吴茂达(吴群)、张悟道(张克南)、陈贤臣、温风山(后逃跑)等7名报务员到新四军工作。这8位同志是中央军委和三局派到新四军工作的第一批通信人员。

新四军通信兵的组建工作首先从军部开始。1937年12月15日军部在汉口成立,这时军部就有一部由叶挺军长出面从国民党军政部领来的15瓦的电台,雇有报务员吴志恒、机务员杜济民;有线电通信临时租用地方线路。

1938年1月6日军部由汉口移至南昌三眼井后,建立了司令部参谋处第三科(通信科)、无线电台通信总队和运动通信分队。三科长为胡立教,通信参谋为周绍坤。因胡立教同志随叶挺军长赴香港购买通信器材和建立秘密电台,参谋处决定,胡立教未到职前由颜伏临时负责通信工作。军无线电台通信总队长胡立教(兼),副总队长吴志恒,总队下辖3个无线电分队。第一分队队长袁德钧,联络中央军委、中央长江局(包括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第十八集团军电台;

第二分队队长吴志恒(兼),联络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三战区及所属部队电台;第三分队队长廖昌林,联络各支队电台(1月下旬开通)。3个分队使用的都是l 5瓦电台,在军部驻地三眼井开设两部,明德屯4号开设一部。3月,军司令部将第一支队第一团补充营一连改为军部通信连,连长王青云。

4月,首先在军司令部参谋处与副官处、军需处之间用4部皮包机架通了两路电话,电话员是黄宛年和李铁人。同月,军无线电台通信总队成立机务室,从延安派来的张相友任主任,机务员徐小弟、罗兴英、陈焕新、杜济民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