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杀杨涟(魏忠贤为何要处死杨涟)
魏忠贤杀杨涟(魏忠贤为何要处死杨涟)明光宗朱常洛画像要说“盗宝案”还得从“移宫案”说起,对于“移宫案”的经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这里就简单叙述一下: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在位长达四十八年的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历经“梃击案”后被确立为太子的明神宗长子朱常洛继位,年号泰昌,是为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不到一个月就因服用“红丸”驾崩,这就是三大案中的“红丸案”。由于朱常洛在位时间短,并没有立皇后,后宫中最为得宠的是西李李选侍,于是身为太子的朱由校与西李一起搬到乾清宫中居住,由西李负责照顾朱由校。然而,即使没有齐浙楚三党与东林党的积怨,魏忠贤与东林党其实也早已结下恩怨,起因就源自于天启继位前后的一件案子——盗宝案。我们都知道东林党能够执掌朝政与明末三大案有很大的关系,这三大案就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而“盗宝案”就发生在“移宫案”期间,只因牵涉较小,所以与三大案比起来影响不大,但“盗宝案”却与魏忠贤崛起有莫大的关系。我们
党争是我国古代历史有上颇为常见的现象,历朝历代皆有不同程度的争斗,而其中最有名的则是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北宋时期的“新党与旧党”之争,还有就是明末的“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
在这三个最著名的党争中又以明末的阉党与东林党斗争最为激烈、残酷。魏忠贤掌权后对东林党大肆镇压,起因就源于东林党人杨涟参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彻底激化阉党与东林党的矛盾。
魏忠贤画像
实际上阉党与东林党早已结怨甚深,源自于东林书院的东林党自万历年间掌权之后,秉承着“非我族类必有异心”的原则对当时朝中的另外三大势力齐党、浙党、楚党大肆打压,导致齐浙楚三党基本退出朝堂,等到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之后,魏忠贤把持朝政,三党残余势力投靠魏忠贤开始展开对东林党的残酷镇压。
然而,即使没有齐浙楚三党与东林党的积怨,魏忠贤与东林党其实也早已结下恩怨,起因就源自于天启继位前后的一件案子——盗宝案。
我们都知道东林党能够执掌朝政与明末三大案有很大的关系,这三大案就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而“盗宝案”就发生在“移宫案”期间,只因牵涉较小,所以与三大案比起来影响不大,但“盗宝案”却与魏忠贤崛起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魏忠贤本是出身于街头的混混,后因赌博输了之后躲债选择自宫,改名叫李进忠,而“盗宝案”就与“李进忠”有关。
要说“盗宝案”还得从“移宫案”说起,对于“移宫案”的经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这里就简单叙述一下: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在位长达四十八年的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历经“梃击案”后被确立为太子的明神宗长子朱常洛继位,年号泰昌,是为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不到一个月就因服用“红丸”驾崩,这就是三大案中的“红丸案”。由于朱常洛在位时间短,并没有立皇后,后宫中最为得宠的是西李李选侍,于是身为太子的朱由校与西李一起搬到乾清宫中居住,由西李负责照顾朱由校。
明光宗朱常洛画像
然则,朱常洛驾崩之后,李选侍为继续控制朱由校,于是在内侍“李进忠”的鼓动下密谋挟持朱由校以皇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这显然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警惕与不满。
于是在东林党杨涟、左光斗等人带领下直奔乾清宫要人,被李选侍派内侍阻拦,最终经过杨涟等人的力争之下,李选侍准许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而杨涟等人在见到朱由校之后立即拥护着朱由校离开乾清宫,暂居太子宫。朱由校虽然离开了乾清宫,但李选侍仍不罢休,提出朱由校年幼,朝中大臣们所上的奏折需先经过自己过目之后再交给朱由校,朝臣自然不会同意,于是促使李选侍搬出乾清宫,至九月初五朱由校登基的前一天在朝臣和司礼监太监王安的逼迫下,李选侍无奈最终搬离乾清宫,这就是“移宫案”的始末。
杨涟
“移宫案”前后不过十天,然而过程却跌宕起伏,其中有三个关键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一个是时任兵科给事中的杨涟、一个是司礼监太监王安,最后一个就是李选侍的内侍“李进忠”。
我们都知道魏忠贤自宫之后就改名李进忠,那么为何魏忠贤为何要阻止朱由校搬出乾清宫呢?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移宫案”,在第一条互动百科在介绍“移宫案”时解释称:“ 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
互动百科“移宫案”
然而这个解释并不合理!
假如当初魏忠贤极力阻止朱由校搬出乾清宫,那么等到朱由校正式继位之后又怎会不计前嫌的重用魏忠贤呢,这显然说不过去。
问题就出在“李进忠”的真实身份上!
其实,此“李进忠”非彼李进忠也!
这就要从“盗宝案”说起了,万历四十八年对明朝来说是个多灾多难的年月,先是七月明神宗万历皇帝驾崩,仅仅一个月后明光宗又驾崩,短短一个月内先后有两位皇帝驾崩,整个朝廷陷入一片混乱当中,宫中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有人趁着宫中大乱,私自打开宫中宝库偷盗财物,其中就有李选侍的内侍李进忠与刘逊。
正当朝臣们与李选侍就朱由校是否搬出乾清宫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宫中发生“盗宝案”,而盗窃者又是李选侍身边的人,这显然给朝臣们提供了把柄。
朱由校画像
于是,兵科给事中杨涟率先上奏请求严惩盗宝案的参与者,然而在杨涟的奏折中却是这么说的:“且谓李选侍令李进忠、刘逊、魏进忠等擅开宝库盗取珍藏岂必欲尽”。
在杨涟的奏折中分别提到了“李进忠”与“魏进忠”,显然这是两个人。
那么宫中究竟有没有另外一个叫李进忠的呢?
有的,而且还是李选侍身边贴身的内侍。在《明熹宗实录》中记载了一条“朱由校回复御史左光斗移宫案始末”的回复中曾提到:
“ 李氏(李选侍)又差李进忠、刘逊等传每日章奏文书先来奏我看过方与朕览,仍即日要垂帘听政处分,御史有言李氏他日必为武氏之祸者。”
从这条回复中可以看出参与盗宝的李进忠与刘逊俱是李选侍身边贴身的内侍。
紧接着“盗宝案”参与者刘逊被抓,供出更多内情:参与盗宝的有李进忠、姚进忠、赵进忠、刘尚礼、郑稳山、刘尚礼、姜昇、卢国相等人,李进忠与刘尚礼在盗宝后潜逃,其余人全部被抓,然而其中并没有魏进忠的名字。
而魏进忠就是后来的魏忠贤。
然则,不久之后,杨涟收到皇帝的回复“并李进忠、刘逊已有旨,魏进忠着司礼监查明奏请”。
那么,魏忠贤究竟有没有参与盗宝?杨涟为何又要参劾魏忠贤呢?
魏忠贤剧照
这就要提到第二个关键人物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王安,王安是朱由校的伴读,朱常洛继位后被擢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而王安又一向与东林党关系密切,曾多次劝明光宗重用杨涟、左光斗、刘一璟等东林党人。
可以说明光宗与明熹宗前期东林党能全面执掌朝政王安起了很大的作用。
杨涟弹劾魏忠贤参与盗宝,魏忠贤此时地位低下,自然是惶恐不安,于是求魏朝向王安求情。据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记略》记载:
“ 九月初一日,光庙升遐,先帝暂居慈庆宫,科臣杨涟时为给谏,疏参逆贤,贤无措,泣恳魏朝,朝在王太监前力营救之,遂得旨著司礼监,查明具奏。”
魏忠贤被杨涟参劾之后,慌乱无措,哭着求魏朝向司礼监王安求情,于是就有了司礼监回复杨涟:“魏进忠着司礼监查明奏请”,此后审理盗宝案过程中再未出现魏进忠的名字,显然魏忠贤在王安的帮助下脱身。
魏忠贤究竟有无参与盗宝案无从得知,但显然“移宫案”与魏忠贤无关!
同样是在《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记略》记载了魏忠贤自宫后改名叫李进忠,朱常洛由于不受万历皇帝待见,在宫中过的并不好,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待遇更不用说了,连办理膳食的人都没有,后来在魏朝的推荐下为朱常洛与王才人办理膳食,也是在这时候王才人让魏忠贤改回原名魏进忠,也就是说魏忠贤自始至终就是王才人的内侍,而不是李选侍的内侍,李进忠另有其人也。
魏忠贤借着为王才人办理膳食之际陪着未来的天启帝朱由校长大,日后朱由校登基重用魏忠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魏忠贤发迹之后却显然忘记了魏朝、王安对他的帮助,先是与魏朝争宠客氏,后又与客氏联合陷害王安将其处死,如此的忘恩负义让人怀疑当初杨涟参劾魏忠贤是否就是王安指使的。
客氏
“盗宝案”可以说是王安一手主导的,联合外臣东林党人杨涟等人一手策划,目的就是为了打压李选侍身边的人来促使朱由校搬出乾清宫脱离李选侍的控制,同时也是清除异己,维护主子朱由校的皇位。
因为“盗宝案”是发生在宫廷内,外臣不可能知道的那么清楚,有没有参与盗宝完全掌握在王安一念之间,起初杨涟弹劾的名单中有魏忠贤的名字很可能就是出自王安的授意,后来魏忠贤求魏朝向王安求情,王安被魏朝说动,将魏忠贤移除盗宝名单之中也是有可能的。
但王安和杨涟的这番操作却也是被魏忠贤记在了心里,等到攀上客氏之后,立即就陷害处死王安,而杨涟后来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对魏忠贤来说则是新仇加旧恨,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