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爱迪生帅气发明(活动荣耀归来第五季少年爱迪生齐聚全球顶尖少年发明家)
少年爱迪生帅气发明(活动荣耀归来第五季少年爱迪生齐聚全球顶尖少年发明家)众所周知,印度并不是一个崇尚男女平等的国家,性别和种姓上的落差让寇西卡在科创道路上遇到了不少技术以外的难题。尽管如此,这个女孩仍执意带着自己的作品登上《少年爱迪生》的舞台。她希望借助这个优秀的平台让所有人看到印度女性风采的同时,也表示自己将来要立志成为印度首位女性宇航员,坐着自己团队发明的火箭飞向太空。寇西卡介绍,发射这微型颗卫星的目的是为了把最新的纳米材料方面的科技成果带入太空进行实验,这样科学家们就知道哪种科技最适合未来的人类社会。而最让评委感到惊叹的是,寇西卡的卫星发明已经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帮助下完成发射并回收,他们还将所得到的一切科研数据反馈给寇西卡和她的科创团队。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第五季《少年爱迪生》邀请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的小小发明家登上舞台。这不仅促进了相关国家青少年的科技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让不少极具未来科技感的顶尖作品首次得
由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教委、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青少年科学梦想秀《少年爱迪生》第五季将于2018年1月6日起,每周六晚20:05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与往年相比,新一季《少年爱迪生》从选手遴选标准到赛制模式都有了全新升级。节目吸引了来自全球三十二个国家与地区的数千名少年创客热情参与,发明作品涵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航天技术、工程等多个学科门类,不论是前沿性还是专业度,都令人叹为观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目标。然而,这些不同领域的“强国”建设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力量的强有力支撑。
众所周知,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创新的未来在于青少年。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若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就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正所谓青年兴则民族兴,少年强则国家强。第五季《少年爱迪生》的推出不仅用发掘人才的方式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也进一步激励着全市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创新,培育创新精神,集聚创新力量。通过电视荧屏和网络平台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创新、崇尚创新、人人创新的科学氛围。
【国际阵容带来蕴含顶尖技术的科创作品】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第五季《少年爱迪生》邀请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的小小发明家登上舞台。这不仅促进了相关国家青少年的科技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让不少极具未来科技感的顶尖作品首次得以亮相。
Koushika
17岁的女孩寇西卡(Koushika)来自印度,她也是本季《少年爱迪生》选手中唯一一个空手登台的选手。因为她的发明作品是目前全世界最小的一颗航天卫星,大小仅为3.8厘米,和成年人的一节手指差不多大,重量也只有64克。
寇西卡介绍,发射这微型颗卫星的目的是为了把最新的纳米材料方面的科技成果带入太空进行实验,这样科学家们就知道哪种科技最适合未来的人类社会。而最让评委感到惊叹的是,寇西卡的卫星发明已经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帮助下完成发射并回收,他们还将所得到的一切科研数据反馈给寇西卡和她的科创团队。
众所周知,印度并不是一个崇尚男女平等的国家,性别和种姓上的落差让寇西卡在科创道路上遇到了不少技术以外的难题。尽管如此,这个女孩仍执意带着自己的作品登上《少年爱迪生》的舞台。她希望借助这个优秀的平台让所有人看到印度女性风采的同时,也表示自己将来要立志成为印度首位女性宇航员,坐着自己团队发明的火箭飞向太空。
16岁的饶帅是位美籍华人,多年前由于自己尊敬的师长因为癌症不幸辞世,他便在做医生的哥哥的帮助下,试图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向难以攻克的癌症“叫板”。饶帅发明的智能医生利用了4种不同的计算机算法,对患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值得一提的是,这4种不同的运算模式就好比4个专业各有所长的名医对患者进行会诊,最后通过海量的计算和案例比对,得出最合适患者的诊疗手段。饶帅希望自己的智能医生不仅可以辅助现有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也能大大提升癌症患者的诊断率和检出率,为人类造福。
作为现代人必不可缺的生存良方,Wi-Fi技术不仅让我们可以通过移动端享受到网络的便捷,也对移动计算机的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其信号不稳定和发射端固定的缺陷也让不少人叫苦不迭。和大部分人不同的是,来自上海交大附中的高二学生王瑜亮不愿被Wi-Fi信号所束缚,他探索出了一款Li-Fi上网的新模式,让广大网民可以在不连接Wi-Fi的情况下实现多种上网需求。
Li-Fi 或者可见光无线通信,这是一种新兴的无线协议,使用可见光谱来提供无线网络接入。王瑜亮介绍,Li-Fi 发射器使用 LED 灯来调节光强度,大多超出人类眼睛可以感知的范围,并且被光敏接收器读取为数据。由于 LED 已经使用芯片来控制其输出,因此它们可以每秒调制高达数百万次,理论上传输数据速度可以比 Wi-Fi 快100倍。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王瑜亮所设计的“扫一扫灯光就能上网”的新模式就会走进千家万户,让现代人再次体会到互联网技术革新带来的红利与福音。
【网络时代 全新学习方式引领科创新渠道】
随着互联网 教育的推进,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迅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改变教育细节,改变教育教学的形态,改变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自澳大利亚的尤马在6岁时决定学习编程,因为他觉得家庭作业的挑战还不够大。此后,尤马通过斯坦福大学的网上课程来学习Swift编程并很快独立开发出了第一款手机App。目前,年仅10岁的他已在苹果App商店上开发出6款手机App。在2017年6月召开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尤马成为苹果CEO库克亲自推荐的全球年龄最小的手机APP开发者。
尤马带着自己的最新作品登上《少年爱迪生》的同时,也让不少家长在互联网教育上有了新的认知。如今,大部分家长一看到孩子打开iPad就会感到焦虑,觉得游戏和娱乐类App就如同洪水猛兽般,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殊不知,现在孩子接触的已经是未来社会的学习方式。同时,如今不少网络软件背后都会涉及大量与逻辑和数学相关的知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诞生像尤马这样的少年编程神童,为网络时代的数字教学模式正名。
身处互联网思维的时代,传承了百年之久的传统文化同样能从中汲取到创意与灵感。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被各类小毛病和难以言喻的肌肉酸疼侵袭;也总能听说要多按某个穴位,可起到修心养身的功效。然而,大部分人非但不知道身体穴位的所在,就算按图索骥,也难免会差之毫厘。8岁的李牟慕容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作为康熙年间宫中太医的后人,他自小就在传统医学的耳濡目染中成长。
然而在学习穴位经络时,小慕容发现人体上的穴位实在太多,自己怎么也记不住,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于是,他偷偷地翻出了家中珍藏的祖传医典,制作了一件特殊的穴位服。只要穿上这件穴位服,患者就能根据服装上详细注明的穴位位置进行按压。而衣服上设置好的小钢珠不仅方便患者按压,也确保了穴位能得到足够的刺激,以起到通经活血的功效。
李牟慕容坦言,穴位服只是自己通过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对传统中医进行改造摸索的第一步。将来他还有意学习软件程序的编程,把穴位按摩的医术融入到手机APP中。届时,患者只需输入自己的病征,软件就会自动通过图片、视频和语音等多种方式提示该如何正确点穴按摩。在小慕容看来,现代技术和传统医学非但不会互相矛盾,还能结合各自的所长,让更多人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我们中医的博大精深。
【品牌效应厚积薄发只为登上爱迪生舞台】
关注第四季《少年爱迪生》的观众一定还记得,那个进入最终跻身“四大发明”总决选且自带“霸道总裁”属性的文浩。当时,扬言要在未来十年内创业做总裁的文浩现在真的成为了“文总”。
原来,凭借着在第四季《少年爱迪生》中的亮眼表现,回家后的文浩发现自己在一夜间成了家乡的科技红人,在鲜花和掌声纷至沓来的同时,也有公司和商机找上了门来。就这样,文浩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成为了某公司的“文总”。如今,已是企业CEO(首席执行官)和CTO(首席技术官)的文浩带着自己全新发明的作品重登《少年爱迪生》的舞台,意在证明自己实力的同时,向这个改变命运的平台传递最真挚的谢意。文浩的成功也向每个来到《少年爱迪生》舞台的选手证明了,在心怀科创梦想之余,不断地向那个方向努力,就终将迎来收获的一天。
如果说文浩和《少年爱迪生》之间属于再续前缘,那来自芬兰的欧拉(Ola)则纯粹是经历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和履行了男人间的约定。去年,当俞立中校长带着《少年爱迪生》科考团前往芬兰考察时,遇到了对创造发明有着浓厚兴趣的欧拉。当时聊得特别投机的两人约定:如果欧拉能将自己的科学畅想付诸实践,俞校长就会推荐他登上《少年爱迪生》的舞台。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第五季节目筹备阶段,俞立中校长意外收到了欧拉发来的邮件和作品介绍。喜出望外的他没想到这个来自北欧少年不仅仍记得彼此的约定,还通过不懈的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了现实。在身为教育工作者的他看来,这不仅是约定的力量,更是《少年爱迪生》这个节目平台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创苗子踊跃前来。
和其他选手不同的是,来自湖南的吴轶男是在课堂上第一次得知了《少年爱迪生》的存在。在当地,学校的科技老师每逢上课时都会播放《少年爱迪生》的节目片段,一个个极具创意且精彩绝伦的发明作品让每个同学惊呼奇妙,大家也都对这个神奇的舞台感到心驰神往。就这样,年幼的吴轶男在心中默默地中下了投身科创发明的种子,寄望自己终有一天也能登上《少年爱迪生》的舞台。
经过几年来的反复钻研和打磨,他发明的便携鞋架终于得到认可,成功参与到了节目的海选阶段。尽管最终没能进入正赛阶段,但慕名而来的吴轶男依然对自己的“爱迪生之旅”感到满意,他坚信自己几年后会带着更优秀的作品卷土重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少年爱迪生”。
【无关天赋匠心与付出也能创造科学奇迹】
早在西周时代,人们就曾懒得“犁”谱。当时的农民都是自己下田犁地,不仅效率很低,还费时费力。某日,有个懒汉既想获得收成,又不想像别人那么辛苦的自己犁地,于是把树杈的一头削尖,上面的两个分杈做成两个把手。谁知,这个因懒惰而诞生发明也由此意外地令中国农业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来自宝山区吴淞中学的高三学生袁清也是个自认为特别懒的宅男。为了满足自己坐在椅子上边打游戏边能干所有事的愿望,他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发明了一个特殊的机器人。这样只需动动手指,小机器人就会帮忙完成一切琐碎的杂事。而在创作过程中,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稳定性始终困扰着这个男孩。
某次随父亲回崇明老家时,袁清发现螃蟹不仅爬行能力特别强,而且可以克服各种复杂地形的干扰,顺利抵达目的地。就这样,他回家后以螃蟹为原型,设计并制作出了一款仿螃蟹机器人。尽管老师眼中的袁清是个成绩并不怎么优异且整天沉迷游戏的普通学生,但没人会否认他强大的动手能力和善于观察的长处。在袁清看来,自己的这款发明不仅是为懒汉服务,更能为那些在山区工作的环卫工人、在危险区域作业的工程人员乃至消防员提供有利的帮助,让他们远离危险的同时事半功倍。
站在《少年爱迪生》的舞台上,袁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还有许多种可能,而不该终日只与游戏相伴。他于评委们约定,要将用在科创发明上的热情与定力用在学习上,将来和自己的机器人一同成长地越来越好。
比起真正的机器人,人体与机器的完美结合同样弹眼落睛。穿上特制的智能传感靴,将膝盖与拟人化设计的膝关节绑扎固定,再将背包肩带挎在肩膀上,一个“铁甲战士”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不是好莱坞科幻大片中的情景,而是《少年爱迪生》舞台上展现的科创奇迹。
来自山西太原的17岁少年王文鹤利用3D打印技术自行设计发明了一套外骨骼运动系统装置,他不仅凭借该作品拿到了日内瓦发明大赛的金奖,也让《少年爱迪生》的评委们为之折服。在王文鹤看来,
针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外骨骼运动系统装置可以辅助或者恢复其腿部的行走移动,从而提高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针对正常人,装置同样可以提高穿戴者的负重能力,并减少体能消耗。然而在发明这样一套次时代科幻作品时,王文鹤不仅要克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频频涌现的困难,还要面对父亲的反对与阻挠。
原来,王文鹤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并不算出众,而一头扑进外骨骼的发明项目后,成绩更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搞发明,他甚至自作主张地和老师约定,要晚一年参加高考,这让父亲怎么也不能接受。他认为学生的主业就该是学习,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发明上。
这时,学校校长武翻旺站了出来,他不仅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说服了王文鹤的父亲,还为孩子设立了科研专项资金,供王文鹤采购设备用于发明。在他看来,当今中国的青少年中并不缺天赋异禀的学霸和刷题能力特别强的考神,反而是这种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生太少太少。他坚信,王文鹤可以通过《少年爱迪生》的舞台学到与众不同的东西,将来发明、制作出有着更高级智能人机交互、更加灵活舒适运动功能的外骨骼运动系统装置,真正做到造福普罗大众。
Cleo Ballon
而在自行设计制作作品的问题上,今年13岁的法国少年白宇哲(Cleo Ballon)也不甘落后,出生在中国的他也是个动手能力超强的孩子。对他而言,家里的车库就是自己的工作室,那里堆满了各类旁人看来是垃圾,而在他眼中却是瑰宝的机械部件。
由于想买一辆摩托车上学,却被爸爸以不环保为由拒绝,白宇哲便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打造一辆全世界最环保的摩托车。在多方调研后,他认为没有比水更环保的燃料了。于是,白宇哲便自制了一个特殊的发动机,它以水为燃料,发动后可将水电解分离为氧气和氢气。氢氧混合产生微量爆炸后,最终为发动机提供可带动驱动轮的动力。
然而,白宇哲的构想和作品并未在《少年爱迪生》的舞台上通过评委和观察团的考验。尽管现场验证以失败告终,可他的作品依然得到了几位业界专家的高度认可。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黄文栋坦言,白宇哲不仅打开了一个非常大的脑洞,也为科学家在未来寻找清洁能源的路途中贡献了一个绝佳的创意。
他同时鼓励这个法国少年,在未来的科创旅途中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切莫因为失败和挫折而轻言放弃。
【关注社会 少年发明同样有机会改变世界】
如今课堂“低头族”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学生一组集体患上“手机依赖症”的现状让家长和老师倍感担忧。如何治理校园“低头族”,让学生们抬头听课,这也成众多高校特别想解决的问题。16岁的杭州少年何文骏早在读初中时,就曾因为玩手机游戏的问题和父母产生过难以调和的矛盾。但步入高中后,他渐渐发现身边有不少同学、朋友因为沉迷手机游戏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如何让青少年拜托对手机的依赖?何文骏决定借助科技的力量。
一款由何文骏独立制作编写的名为手机上网监控神器的App可以对特定的手机设置上网时间,到了上网时间就会切断网络并锁屏。因而只要家长的手机里安装了这款App,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管理孩子手机的上网时间。
何文骏坦言,自己总在发明这款App之初就层做过社会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成年人在使用手机的时间中,只有10%的时间是用来打电话和联络事情的,而50%甚至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的玩游戏和娱乐。因而,这款上网监控神器不仅可以帮助到小孩子,更能帮到那些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的成年“低头族”,让现代人彻底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以爱为名 暖意作品投射出少年心底真情】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文基础,只有科技创新与人文情怀的高度融合,才能推动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创新。·
7岁萌娃周开翔的爸爸是安庆市交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从警13年来一直奋战在一线。同时,他本人也是全国是年龄最小的交通安全义务宣传员。而他发明的防止二次事故的警示器正是送给爸爸和交警叔叔们的礼物。
原来,每当高速公路上出现交通事故或违章肇事后,交警都要到场处理。此时,后方来车若没能控制好车速,就会对交警和前车造成很大伤害。周开翔便把自己的发明做成了身着警服的1:1人形牌,放置在距离事故现场500米的地方。这样既对后车司机起到了警示作用,也保护了警察在执法时的人身安全。由于常年担任交通安全宣传员,细心的周开翔还想到,如果遇到那些酒驾和疲劳驾驶的司机没能及时减速避让,警示器在遭到碰撞或碾压后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交警及时避让。
在《少年爱迪生》的舞台上,以爱为名的发明不胜枚举。来自瑞金市九堡镇的9岁男孩刘明辉被当地人称作“馄饨侠”,因为他可以在3小时内包1万个馄饨。这次,“馄饨侠”也搞起了科创,而他发明的东西就是不插电的冰箱。
刘明辉坦言,自己发明这个特殊冰箱的初衷就是为了让爷爷奶奶不用这么辛苦,无需再一边包馄饨一边卖。每天,自己都会花时间把馄饨都提前包好,二老只需带着这个不用电的冰箱出门卖就可以了。刚开始,评委以为刘明辉发明的只是个可以锁住低温的保温箱。谁料他竟在科技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到了人体皮肤恒温的原理,让自己的发明的特殊冰箱不仅做到了锁住温度,更能确保馄饨在里面存放3个星期都不会变质。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刘明辉不仅用自己极具创意的发明征服了所有人,也用自己的善良和孝心向世人证明了作为“少年爱迪生”应有的优良品质。
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少年发明家齐聚上海,不仅为这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带来了活力和希望,也为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注入了新鲜血液。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辟出黄金时段强档推出《少年爱迪生》也展现了主流媒体的气魄和社会责任感。相信齐聚高新科技、未来元素与关爱情怀的第五季《少年爱迪生》将为上海这座创新之都的荧屏带来更多的科技活力和教育启迪的同时,也在在全社会形成浓厚创新氛围,自下而上激发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活力,为在建设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过程中不断提升上海文化软实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华东科技传媒】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新浪看点|大鱼号|搜狐号|网易号|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企鹅号|凤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