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简单介绍竹编工艺作品(竹编艺人巧编巨作清明上河图)

简单介绍竹编工艺作品(竹编艺人巧编巨作清明上河图)这位六旬老人为什么会花费两年半的时间去编织《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巨幅画作呢?出于好奇,记者跟随黄佑明来到他的工作室,只见室内还陈列着《八骏图》、《八仙过海》、《耶稣为门徒洗脚》、《最后的晚餐》等中外题材的竹编画。一张桌子上摆着篾刀、剑门、刮刀、篾锹等竹编常用工具,一盏灰黄的小台灯以及一副老花眼镜。这就是黄佑明平时伏案工作的桌台。老人的手满是裂口,满是褶皱,不停地将一根根蔑丝编织成一幅幅精致的作品。“五十多年了,我不知道自己还有多长时间可以编织,我想留下一些念想。竹编这样的传统手工艺需要传承下去,这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黄佑明看着眼前用蔑丝编织成的三层十二生肖喜担,这是他留给自己女儿的嫁妆。(通讯员 肖瑶)

简单介绍竹编工艺作品(竹编艺人巧编巨作清明上河图)(1)

2020年10月29日上午,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象山公园内,一幅长16米、宽0.85米的巨幅竹编版《清明上河图》引来游人纷纷驻足观看。画面上,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人物栩栩如生,城市街巷、酒肆商铺、庙宇楼阁、桥梁船只、树木花草……巨细无遗,跃然“竹”上,精湛的手艺令人叹为观止。

简单介绍竹编工艺作品(竹编艺人巧编巨作清明上河图)(2)

这幅用竹篾编织成的巨幅画作《清明上河图》出自一位六旬老人之手,他叫黄佑明,今年65岁。为了编制这幅《清明上河图》,黄佑明亲自到本县山区毛竹种植基地,精心挑选毛竹。经过选竹、刮青、破竹、剖篾、染色、分丝、编织等20多道工序,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从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历时约两年半的时间,熬过900多个小心而谨慎的日日夜夜,终于完成这幅竹编版《清明上河图》。

简单介绍竹编工艺作品(竹编艺人巧编巨作清明上河图)(3)

简单介绍竹编工艺作品(竹编艺人巧编巨作清明上河图)(4)

“如果不是走近细看,我们还以为这是画上去的呢,原来是用竹丝编织而成的,真是厉害。”围观的游客纷纷竖起大拇指。

据黄佑明本人介绍,他从12岁便跟着父亲学做篾匠,最初只是编织箩筐、簸箕、竹篮、竹筛等常用竹编用品。后来,随着手艺纯熟,他开始尝试用蔑丝编织有关动物植物、名人肖像、乡村风情等题材的竹编画。这些竹编画精致传神、惟妙惟肖,得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一致夸赞。

简单介绍竹编工艺作品(竹编艺人巧编巨作清明上河图)(5)

这位六旬老人为什么会花费两年半的时间去编织《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巨幅画作呢?出于好奇,记者跟随黄佑明来到他的工作室,只见室内还陈列着《八骏图》、《八仙过海》、《耶稣为门徒洗脚》、《最后的晚餐》等中外题材的竹编画。一张桌子上摆着篾刀、剑门、刮刀、篾锹等竹编常用工具,一盏灰黄的小台灯以及一副老花眼镜。这就是黄佑明平时伏案工作的桌台。老人的手满是裂口,满是褶皱,不停地将一根根蔑丝编织成一幅幅精致的作品。

简单介绍竹编工艺作品(竹编艺人巧编巨作清明上河图)(6)

“五十多年了,我不知道自己还有多长时间可以编织,我想留下一些念想。竹编这样的传统手工艺需要传承下去,这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黄佑明看着眼前用蔑丝编织成的三层十二生肖喜担,这是他留给自己女儿的嫁妆。(通讯员 肖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