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今年冬捕头鱼多少斤(一网捞到50万斤鱼)
查干湖今年冬捕头鱼多少斤(一网捞到50万斤鱼)胖头鱼胖头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它有多个名称,学名叫鳙鱼,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叫法,比较常见的有花鲢、黑鲢、黄鲢、大头鱼等。而之所以把鳙鱼叫做大头鱼,是因为鳙鱼的鱼头比其他食用河鱼的都要大。胖头鱼头大但并不是白长了个空壳,鱼头富含脂肪以及鱼胶。胖头鱼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且肉质细嫩,外加鱼头特别“有料”,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捕获的头鱼将被拍卖头鱼都是通过拍卖的方式卖出去的,且每一年的起拍价以及成交价在逐渐增高。2008年拍卖的头鱼以11099元的价格成交,是成交价格最低的。而2019年起拍价以及成交价最高,起拍价166666元,最终的成交价高达296万6666元!排除商业炒作的元素,查干湖拍卖的头鱼也的确不便宜,这是因为查干湖每次拍卖的头鱼都是查干湖胖头鱼。在我国,胖头鱼是一种名贵的食用鱼。电商平台上一条八斤的普通胖头鱼也要258元,同样重量的查干湖胖头鱼价格比普通的贵了一百多元。
中央电视台的记录片频道曾播出过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记录片,探访了中国各地的美食。这部纪录片第一集就介绍了北京传统美食鱼头泡饼,同时也借此展现了吉林省蒙古族的传统活动——查干湖冬捕。在节目组的推动下,查干湖冬捕被大众熟知,很多人都慕名来查干湖旅游,一睹查干湖冬捕的盛况。很多人为了买到冬捕的首条鱼甚至不惜花掉十万余元人民币。
鱼头泡饼
那这个查干湖冬捕是有多奇特,才能吸引这么游客慕名观摩? 冬捕的鱼类是有多独特,才能吸引游客大掏腰包?
拍卖头鱼查干湖冬捕拍卖首条捕到的鱼是2008年才有的活动,这条鱼在行内被称为是“头鱼”。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9年,拍卖头鱼活动举办了十一届。每一届冬捕活动捕到头鱼的重量都不一样,最重的一次是2016年捕获的,重量达25公斤左右,最轻的一次是2010年,重量只有10公斤。
捕获的头鱼将被拍卖
头鱼都是通过拍卖的方式卖出去的,且每一年的起拍价以及成交价在逐渐增高。2008年拍卖的头鱼以11099元的价格成交,是成交价格最低的。而2019年起拍价以及成交价最高,起拍价166666元,最终的成交价高达296万6666元!
为什么拍卖的头鱼这么贵?排除商业炒作的元素,查干湖拍卖的头鱼也的确不便宜,这是因为查干湖每次拍卖的头鱼都是查干湖胖头鱼。在我国,胖头鱼是一种名贵的食用鱼。电商平台上一条八斤的普通胖头鱼也要258元,同样重量的查干湖胖头鱼价格比普通的贵了一百多元。
胖头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它有多个名称,学名叫鳙鱼,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叫法,比较常见的有花鲢、黑鲢、黄鲢、大头鱼等。而之所以把鳙鱼叫做大头鱼,是因为鳙鱼的鱼头比其他食用河鱼的都要大。胖头鱼头大但并不是白长了个空壳,鱼头富含脂肪以及鱼胶。胖头鱼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且肉质细嫩,外加鱼头特别“有料”,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胖头鱼
其实胖头鱼在中国的价格并不是一直都居高不下,在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胖头鱼因为头大且卖相不好,国内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吃,价格被压得极低。90年代因为剁椒鱼头、豆腐鱼头等以鱼头为主料的菜品在全国的爆火,让鱼贩看到胖头鱼巨大的经济潜力。外加养殖成本的逐渐提升,胖头鱼的身价也因此如同风口上的猪一样飞速上升。
养殖的大头鱼价格一路飙升,查干湖的野生大头鱼价格自然也不落下风。源源不断的嫩江以及霍林河流经查干湖,提供了大量新鲜的活水。外加查干湖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安全无污染。查干湖大头鱼因此比普通的大头鱼肉质更细嫩,脂肪质量更好,更绿色。查干湖大头鱼也因为过硬的质量于2006年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此后查干湖大头鱼更是获得多项国家奖项。
冰鲜的大头鱼
查干湖介绍俗话说得好“好水出好鱼”,查干湖大头鱼过硬的质量与查干湖的干净水质密不可分。查干湖位于我国吉林省松原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霍林河末端。“查干”是蒙古语的音译词,原为“查干淖尔”,在蒙古语的意思为“白色的湖”或者“圣洁的湖”。
查干湖周边地图
查干湖湖底海拔126米,最大湖面达307平方公里(也有一种说法是420平方公里)。查干湖水深4米,最大蓄水量达4.15亿立方米。查干湖的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14公里。查干湖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同时也是东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
查干湖的渔业资源特别丰富,除了胖头鱼外,还有鲤鱼、鲢鱼、鲫鱼等67种鱼类。不仅渔业资源丰富,查干湖也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这些候鸟中就有野鸭、大雁、灰鹤、雀鹰等鸟类。甚至珍惜保护动物黑脸斑鹭也会把查干湖当做栖息地。
戴保护环带的黑脸斑鬣
正因为查干湖内部有珍贵的渔业资源以及多种珍稀动物,国家十分重视对查干湖自然环境的保护,于1986年8月,成立了吉林省查干湖自然保护区2007年更进一步,成立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因为查干湖的重要意义,世世代代生活在查干湖周围的蒙古族居民自觉保护自然资源。他们在捕鱼时会使用6寸网眼的渔网,这样体重小于两公斤的小鱼就不会被抓到了。除了自觉保护渔业资源以外,现在的查干湖居民也不会猎取查干湖的禽鸟,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捕鱼的查干湖蒙古人
查干湖冬捕居住在查干湖的蒙古族有一个隆重的传统,那就是冬捕。顾名思义,冬捕就是在冬天捕鱼,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12月中旬至1月中旬。为了保护冬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规定每年的12月份为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在冬捕的这一天,参加捕鱼活动的人会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顶着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前去捕鱼地点,只为了能在中午的时候结束捕鱼活动。
参加冬捕的队伍一般由60多个成年男人组成,在正式敲冰块捕捞之前会举行隆重的祭湖仪式。祭湖仪式由喇嘛主持(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喇嘛会将怀抱的供品递给渔老大, 渔老大按次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然后渔老大会将九炷香分别插在三个香炉内点燃,喇嘛会带领参加冬捕的成员按顺时针方向绕供桌、冰洞和冰雪敖包转三圈并诵经。之后渔老大虔诚地朗诵祭湖词,向神明祈祷捕鱼会有大收获。
主持祭祀活动的喇嘛
等渔老大念完祭湖词后,喇嘛会把酒和贡品倒入早已凿开的冰洞中,再带领大家绕着冰洞转上三圈。所有的这一切做完后,祭湖仪式也就结束了。
为了讨个好彩头,祭湖仪式一结束,渔老大就会把捞鱼的网兜伸进早已凿开的冰洞中,从里面捞出一条大鱼。这条大鱼就是前面所说的“头鱼”,也叫开湖鱼,意味着开湖顺利。这条象征着好运的开湖鱼会被公开拍卖,出价最高者可以付钱拿走。
拍下开湖鱼的浙江商人
湖也祭好了,象征好运的头鱼也捕到了,那冬捕也就可以正式开始了。随着鱼老大一声“上冰”,所有冬捕人员,跳上拉网车或爬犁,分别乘坐三驾大马车,60多号人,浩浩荡荡开赴冰上作业。
等网车到达渔场后,渔老大负责确定位置,俗称“画窝子”。根据湖的地貌以及水深确定位置后,凿出第一个叫下网眼的冰眼。再由下网眼向两边各走上数百步(呈70—80度角)确定翅旗的放置位置,插上旗子。鱼老大再从翅旗向正前方走数百步,确定两个圆滩旗的位置,再从两个圆滩旗位置往前走数百步,确定出网眼的位置,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规划的冰面,就是下网的地方。网窝的大小方向形状、鱼老大送旗的角度等,都是一代代鱼老大继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里面有很大的学问。
凿下网眼
渔老大插好翅旗后,由打钻处沿下网眼向翅旗处每隔15米凿一冰眼,之后下穿杆(长18—20米的细杆),穿杆下好后再把捕鱼的渔网挂上杆子,渔网连着绞盘。之后渔老大再用马拉轮子绞动绞盘带着大网前进,其他成员跟在后面是跟网把头用大钩将网一点点放入冰下,并随时掌握网的浮与沉。整只网已经全部下入水中,此时水中的大鱼已经全部被围在网中。
接下来是出网。由渔老大牵引三匹马拉动出网轮,由出网轮上将双侧网合并一起。96张小网组成的一张大网,一次同时拉出每翅的3块,称为一拉,分16次拉出。第一拉一般没有鱼,只有第二拉的时候才开始出鱼。出鱼时,挂在网上的鱼直接随网拉到冰面然后摘下,浮在出网口的鱼用网兜捞出。在众人的努力下,一次完美的冬捕就这样结束了。
冬捕活动中负责拉渔网的马
十分复杂的捕鱼行动在渔老大以及手下六十多号人的努力下,成功完成了。说实话人类的智慧实在是值得敬佩。
关于查干湖冬捕的一些争议查干湖冬捕在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上一直是一个争议性极强的话题,很多人因此经常吵得面红耳赤。有很大一部分人质疑价格高昂的查干湖大头鱼都是从其他地方运进来的“洗澡鱼”。洗澡鱼就是把人工养殖的鱼类扔进自然水体中,让它在自然环境下恢复野性,肉质更紧实,身上脂肪更少。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查干湖捕捞上来的群鱼
这些人质疑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查干湖曾经出现过枯水期,是1976年(1980年)从松花江左岸引水到查干湖才让查干湖的水位恢复到现如今的规模。也就是说查干湖算是半个人工湖,而人工湖几乎捞不到野生的鱼类。
查干湖捞上的鱼个头都大的不正常,而且每年平均都能捞到上万斤的大鱼。2017年捕捞量最大,累计重达26万公斤,差不多合52万斤。按常理,野生的鱼根本经不住这样高强度的捕捞。
东北大酱炖胖头鱼头
对于这个话题,我本人不做评价,只是想提醒下读者朋友们:查干湖的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无论是否是“洗澡鱼”,都有食用价值以及对应的经济价值。与其质疑查干湖胖头鱼是否是“洗澡鱼”还不如好好研究下查干湖冬捕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