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是第一大提琴吗(马友友我首先是一个人)
马友友是第一大提琴吗(马友友我首先是一个人)2006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任命马友友为联合国和平使者,同年获得唐大卫奖。1999年,与巴伦波因合作,和中东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在德国威玛演出,同年获得顾尔德奖。1985年,首次获得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无交响乐团)。1991年,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1998年,《马友友的巴赫灵感》问世。
1959年,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并和家人迁居纽约。
1962年,参加了为筹建华盛顿文化中心举行的巡回义演音乐会,美国总统肯尼迪夫妇出席晚会。
1971年,16岁的马友友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
1976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取得人类学学位。
1985年,首次获得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无交响乐团)。
1991年,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1998年,《马友友的巴赫灵感》问世。
1999年,与巴伦波因合作,和中东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在德国威玛演出,同年获得顾尔德奖。
2006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任命马友友为联合国和平使者,同年获得唐大卫奖。
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了授勋仪式,为马友友等颁发了代表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在法国出生,美国成长,父母都是中国人的马友友,虽然顶着国际知名音乐家的光环,却有着非常平实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人,第二是音乐家,第三才是大提琴家。尽管在音乐上的成就已经无人能及,谦虚善良又怀有梦想的他,仍致力于替古典音乐开创一条全新的路。
马友友出生在法国巴黎,父亲马孝骏是民国时期第一批去西方留学的音乐家,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曾师从马思聪。
1936年赴法国巴黎留学获音乐教育学博士学位。1947从法国回国任中央大学音乐系教授,内战期间回到法国巴黎,和来自香港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学生卢雅文结婚。
卢雅文(马友友的母亲)当时在法国音乐学院及凯撒弗朗克学校学习声乐,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歌唱家。在巴黎这个充满人文气息的艺术之都,这两个学习古典音乐的中国人生下了两个音乐神童(长女马友乘和儿子马友友)。
在父母的薰陶下,马友友四岁开始学大提琴,七岁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纽约,当年成名。1962 年11月29日,新来乍到的马友友和姐姐马友乘与著名音乐家李奥纳德.伯恩斯坦和纽约爱乐乐团在甘乃迪中心同台演出一鸣惊人,台下的五千名观众包括甘乃迪总统和夫人,把惊呼和热烈的掌声毫无保留的送给这对来自东方的音乐神童。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刊登了对这次音乐会的好评,七岁的马友友抱着大提琴的相片和美国第一夫人的相片并排登在一起。
马友友:首先是人,第二是音乐家
2010年8月马友友接受了《新纪元》的专访。以下摘录片段。
记者问:您从小学习西方古典音乐,也有学习中国音乐吗?
马友友答(以下简称答):有的,我的父亲是音乐教育家,我小的时候,他教我和姐姐学习中国音乐,民歌,中国音乐是我从小接受音乐教育的一部分。
问:在中国文字里,音乐的「樂」是「藥」的一部分,有治愈的意思,您对音乐的看法?
答:中国文化对音乐的诠释非常的特别,反映了音乐在精神领域对人的巨大影响力,这也是我对音乐的看法。在音乐里,声音就是能量,能量就像接触,我们都知道,接触对治愈有多么重要,即使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你去握他的手,给他安慰,如果他不会说话,也不会表达自己,你用温柔的声音对他说话,像对一个年迈的人,或者生病的人,或者一个新生的婴儿,你的声音,你的接触,会给他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人都在谈音乐对人的治愈作用,我想音乐不但能给带来心灵上的安慰,还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问:在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里,您的演奏表现了中国人含蓄深沉的感情,打动了很多观众,对于一直生活在西方世界的您,是怎样进入中国人内心的感情世界的?
答:这跟我的家庭背景有关,我的父亲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我从小就是听他讲故事长大的:三国志、诸葛亮、曹操,多的数不完。中国古典文化和价值观从小就根植在我的心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道家的思想,佛家的理念。所以,虽然我从没有生活在中国人的社会里,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问:您也有偶像吗?
答:我的偶像是大提琴家帕布罗.卡萨尔斯,因为他说过这样的话,「我首先是一个人,第二是音乐家,第三是大提琴家」,这句话说得很美,对我的印象很深,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也完全相信这句话。他在生活中也是这么做的,也是这样做出很多决定的。
丝绸之路演出音乐家Silk Road Ensemble Musicians on This Tour
Jeffrey Beecher 贝斯 (美国)
Nicholas Cords 中提琴 (美国)
Sandeep Das 塔布拉鼓 (印度)
Haruka Fujii 打击乐 (日本)
Johnny Gandelsman 小提琴 (以色列/俄罗斯)
Joseph Gramley 打击乐 (美国)
Colin Jacobsen 小提琴 (美国)
Eric Jacobsen 大提琴 指挥 (USA)
Kayhan Kalhor 卡曼恰 (伊朗)
Dong-Won Kim 长鼓 歌手 (韩国)
Ji-Hyun Kim 伽倻琴(韩国)
You-Young Kim 中提琴(韩国)
Yo-Yo Ma 大提琴 (美国)
Shane Shanahan 打击乐(美国)
Mark Suter 打击乐 (瑞士/美国)
Kojiro Umezaki 尺八 (日本)
吴蛮 琵琶 (中国)
吴彤 笙 (中国)
丝绸之路室内乐团
作为全球化文化交流的大数据时代下的代表,丝绸之路的音乐家们一同创造艺术作品,演出并激发灵感。自2000年创建以来,丝绸之路室内乐团为21世纪的观众重新定义了古典音乐。他们利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将我们共同分享的文化遗产,借由不同种族、背景下的文化碰撞,创造出一种新的、独特的,并生动的音乐语言以此反应我们多种层次的现代身份。
乐团被《华尔街日报》评价“充满活力与才华”,《温哥华太阳报》形容乐团为“21世纪最优秀的室内乐团之一”《波士顿环球》评价“这像是一种没有限制的,去除高墙的流动的音乐实验室”。亚洲,欧洲和北美的观众和评论家都热烈的欢迎这些艺术家对跨文化的理解和创新。乐团一共录制了五张专辑,包括一张对Tanglewood音乐家演出录像的最新的无国界专辑
马友友
多元的职业发展生涯证明了马友友对与观众的新型沟通方式和对他个人艺术水平的更新与提高的不断探索。马友友一直在作为独奏家和全球各大交响乐团演出和他的室内乐的活动中寻求平衡。除了创立并担任丝绸之路的艺术总监之外,马友友也是芝加哥交响乐团尼格尼音乐学院的“贾德森和乔伊斯绿色创意顾问”。他是联合国和平大使也是(美国)总统艺术和人文科学委员会的一员。他的作品专注于表现在个体生活中的革命性的音乐并治理于让观众有更多的机会在他们的国家欣赏音乐。
丝绸之路
受到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于建立跨文化、学科和年代的联系的渴望,大提琴家马友友在1998年创办了丝绸之路这个非营利组织。通过演出和积极地发展新音乐、教育项目,文化和跨学科的合作。丝绸之路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联系、合作并让大众产生了富有意义的变化。丝绸之路是一个用教育、商业和艺术一起来改变这个世界的小小角落。
2011-2014年韩国晓星集团是丝绸之路的主要赞助商。
马友友与丝绸之路演出曲目
Gaita/Suona/Percussion trio 风笛 唢呐与打击乐三重奏
Ichichilla图阿雷格族古调
If You Shall Return….盼你早归
Green(Vincent’s Tune)翠绿(文森之歌)
Moon Over Guan Mountain月亮照耀关山上
Playlist for an Extreme Occasion非常时刻的播放列表
- 中场休息 –
King Ashoka 阿育王
Kio
Going Home归乡
Zyryab
马友友和丝绸之路乐团音乐会演出单位: 马友友、丝绸之路室内乐团
演出地点: 青岛大剧院-歌剧厅
演出票价: 580元 880元 1000元 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