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演技巅峰之作上映鲜有人知(王宝强演技巅峰之作则将他推向一个新高度)
王宝强演技巅峰之作上映鲜有人知(王宝强演技巅峰之作则将他推向一个新高度)一个曾经的群众演员,却成为了中国当红的演艺明星之一。如果换作他人来演,电影并不一定能到达现在的效果。尽管他饰演的角色要么是傻气到叫人跺脚,要么浮夸到让你讨厌。王宝强都算是本色演出,这些角色中都透露出淳朴、傻气和坚韧。但不得不承认,那些角色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对作品本身的影响非常大。
王宝强可谓是影视圈中较为励志的一位明星了。
2004年凭借《天下无贼》中的傻根一角走红的王宝强这些年以来在荧屏上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
《士兵突击》中木呐傻乎的许三多、《囧途》系列中搞笑真诚的宝宝、《一个人的武林》和《天注定》中冷酷无情的杀手,还有最近两年火到爆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中神神叨叨的唐仁...
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演员,王宝强参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可圈可点的。
尽管他饰演的角色要么是傻气到叫人跺脚,要么浮夸到让你讨厌。
王宝强都算是本色演出,这些角色中都透露出淳朴、傻气和坚韧。
但不得不承认,那些角色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对作品本身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换作他人来演,电影并不一定能到达现在的效果。
一个曾经的群众演员,却成为了中国当红的演艺明星之一。
遥想04年的王宝强,还是北影厂门口庸庸碌碌等待机会的群演;
十年后,王宝强已成为内地一线男明星,王宝强的人生堪称“传奇”。
王宝强参演的影视作品带给了观众很多欢乐的回忆。但人红是非多,也有很多人质疑他的演技。
《大闹天竺》的失败可能暂时意味着王宝强可能不是一个好导演,但并不能阻止他是一个好演员。
安静下来的王宝强,是可以打动、甚至戳疼人心的。
成名作《天下无贼》已经说明了一切,演技巅峰之作《Hello!树先生》则将他推向一个新高度。
不夸张的说,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里绝对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
有些电影,看不懂还好,看懂了会心痛。
《Hello!树先生》就是一部这样的片子。
作为一部反映现实的黑色幽默电影,王宝强在片中饰演了一个小人物树先生,一个普通还带点神奇,一个木讷但是内心丰富的这么一个人物。
树先生渴望获得尊严,向往美好的生活。
可是电影中的树先生却是那么渺小,生活中毫无尊严可谈。
《Hello!树先生》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喜剧电影。
由贾樟柯监制、青年导演韩杰执导。由王宝强、谭卓、何洁等人参演。
对于《Hello!树先生》这样一部影片,如同你去看《寻枪》老是想到姜文。
这种影片的风格会让你觉得当去看《Hello!树先生》的时候,你将不得不想到贾樟柯和他的那些电影。
虽然贾樟柯只是这部片子的监制而不是导演。
无论是从故事内容、拍摄地点、影片风格,还是从画面中出现的那些建筑和风景,以及人,这都是一部贾樟柯痕迹十足的电影。
而这种痕迹似乎正是拯救这类片子的关键。
导演韩杰,就是在去年过年的时候拍出了平庸无比的《解忧杂货店》的那位。
韩杰从2002年大学毕业就开始做贾樟柯的助理,9年的耳濡目染使得韩杰的电影作品带着明显的“贾樟柯味道”。
不过《Hello!树先生》虽然坚持贾樟柯一贯的现实主义路线和底层视角,关注小人物的生活。
但韩杰又融入了黑色幽默的成分和超现实元素,塑造了一个神棍形象,并借这么一个带有荒诞色彩的人物巧妙地寄寓了韩杰自己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思考。
但相比起多年前看的韩杰的《赖小子》,《Hello!树先生》的力度要弱多了。
《Hello!树先生》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举拿下金爵奖的最佳导演和评委会大奖,以及传媒大奖的最佳新人导演奖。
这是一部讲底层人故事的电影,其实也是讲所有人生活的电影。
树不只是一个底层人,边缘人,而且是一个底层人中的底层人,边缘人中的边缘人。
就是在自己的环境中,他也是一个任人摆布,可有可无的人。
人高兴的时候,可以赏他喝一顿酒,也可以让他在婚礼上讲两句话;
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命他在别人婚礼上下跪,连弟弟也会在他结婚前夜狠狠揍他,甚至都不顾撞翻的烛火已经点燃了房子,这就是树先生。
树,不知道是他的名,还是他的姓,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喜欢呆在树上而给他起的一个绰号。
不过,他确实有些像树。像树那样立于旷野,饱经风霜;像树那样张开手臂,满含期待。
对于一棵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土地。
影片开始,是一辆房地产的广告车,用艳俗的辞藻勾画着与周围景致格格不入的蓝图/
结尾时,每户五万元的遣散费将曾经生机勃勃的村庄彻底抹去。
《Hello!树先生》中的农民都存在于这样的一个包围圈内,他们告别了希望的田野,收起了农具,走进了黑矿区,开起了出租车,或者远遁城市...
王宝强扮演的树先生,总是一副扎起胳膊的样子,这个体态用东北话讲就是手里没抓没挠的.
因为他确实不知道该用这双手干点什么。一棵树的茫然和变异,就是从它失去土地开始的。
在电影《Hello!树先生》中,男主角的名字恰好叫“树”,既是那个人,也是那棵树。
导演用躲在树上的那个“树”勾勒了电影的核心:他躲在树上,因为他在自己凋敝的乡土上已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他就是“树“,却是一棵失去了根的“树”。
从村庄到县城、从小城镇到大城市,树哥一直做着最底层的工作,努力想留在城市中,却又总是不断回到村里。
可怕的是,连他最后的归宿地也正处在消失的阴影中。
与影片显见的贾樟柯痕迹相对,在树先生身上我们则并不容易想到傻根儿、许三多之类的痕迹。
如果我们想到了,也并不是因为树先生与这些角色的相似,而仅仅是因为前面那些角色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太过深刻。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角色盖过演员的一种表现。
如果王宝强试图成为的是一位优秀的甚至是出色的演员,而不仅仅是一位明星的话,那么这种现象无疑是珍贵且难得的。
王宝强的突破是我将这部整体并不算特别优秀的片子标定为力荐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近两年颇有几部以农村或小城镇为背景但却不仅仅探讨农村家长里短问题的片子,而且也都颇为有趣。
比如黄渤主演的《斗牛》,文章主演的《走着瞧》,甚至还可以算上晚近的《钢的琴》。
这几部影片从内容到风格都相差很远,但却给人某种有点儿类似的观感。
而且该片跟金马获奖影片《大佛普拉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里饰演一个大预言家,能预测吉凶。
但这些都只是包装,事实上在电影里展现的是树先生这一底层小人物在生活中一步步被挤压,最后人格畸形的整个过程。
树先生一出场就被调侃,甚至比他辈分低的人都开他玩笑,但树先生跟别人说话的口头禅总是“还有事儿,最近挺忙的,好多人都找我”。
其实他被炒鱿鱼之后每天闲的在街上乱逛,明显以这种虚话在别人面前找自尊。
而韩杰也正是以树先生的这种虚荣的姿态来制造笑料。
只不过笑料到最后越来越冷峻,成了黑色幽默。
最终树先生在朋友婚宴上被逼到要给别人下跪的地步。
这种情节像极了《小武》中小武送的彩礼被新婚的朋友退回,只是韩杰处理得更加直白和残酷。
当然韩杰突出的重点不是树先生成预言家之后的荒诞情节
而是通过这个人物的际遇和精神变化映射出真实社会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树先生生活的小镇是一个煤矿区,
当地财大气粗的恶霸身份是煤矿的小老板,
树先生口中的“地在动”、“要出事”和“停水”其实就是矿难。
让村民集体搬迁到太阳新城很明显是强拆的手段,还有电影中恶霸总是跟村长一起守在施工现场等等。
而树先生在成预言家之前就是一个被强拆的对象,家里的土地被人强占了也没处说理去。
《hello!树先生》讲的是一个失意落魄的青年人,无奈地选择了通过扮大仙、装神弄鬼的方式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小人物的不幸与悲哀,虽然不是娱乐性的商业题材,
可今天的中国市场,无论在农村或者城市引进都极易引进共鸣。
票房或许未必大卖,但应该很赚口碑。
我一直觉得,白山黑水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国人对于土地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
韩杰讲述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故事,用一些超现实的手段,也是符合题意的。
当然,所谓的超现实并不仅是“二手玫瑰”那几句充满隐喻和二人转趣味的歌词,而是树先生独树一帜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家庭发展轨迹。
从一个无人理睬的助理修车工,到一个资本家们都点头哈腰的半仙,树先生完成了一次华丽丽的成功转型。
偶像与实力同在,草根与精英并存。
这好像也是现实生活中王宝强的真实写照。
乡下大都少不了“半仙”的传说,中国文化中虽然体系化的宗教意识薄弱,这大杂烩式的民间信仰却一直绵延不衰。
在树先生生活的东北农村,同样有着孕育这些民间信仰的肥厚土壤。
所以,树先生张口诩几句“玉帝要收你”、“你身上跟着脏东西”这类的话,再横的人也要打几个哆嗦。
树先生一直是村里的风云人物,他人格不稳定,脊柱也不稳定,走路时习惯性的耷拉着脑袋,
总叼着一根廉价香烟,说话也不看你。
一个无能、窝囊到家的底层青年,究竟要怎样才可以改变命运呢?
常规的处理,要么是《少年吔,安啦》那样的颓废放纵,要么是《香港制造》那样的灰飞烟灭。
如果侥幸没有成为古惑仔的话,那么学一下周星驰,自创一个“无敌风火轮”的招术,打败情敌,抱得美人归也不错。
当树看见了按摩女小梅,小梅是个哑巴,但树看上了小梅。树去找小梅提亲,俩人就成了
树和小梅的爱情在影片中看似是重要的情节,但是叙述过于单薄,他们发展的状态过快。
可惜的是小梅对树为什么会发生兴趣,交代模糊。
这次爱情结束的也太快,小梅主动的将自己的身体交给树。
而一天又突然离开,显然她受不了树的状态,但是这种转折过快的反应缺少铺垫。
父亲失手打死哥哥的回忆一直缠绕着树,他对哥哥有着深厚的感情。
哥哥代表着一种外来的文化,是唯一关心他的人,是可以将他带离这个村子的人。
哥哥的死让他失去了这种寄托,而弟弟对自己的态度使他更加感受到亲情的冷漠。
这一切将树彻底打垮,并逼疯。
疯了之后的树成为得道的大师,有钱的人都来找他算命,他让那个曾经让他下跪的青年为他下跪。
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贫乏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正常人的树受到的待遇和疯了之后受到的待遇形成对比,这无疑是对社会拆迁、开矿、征地等行为对人的异化的一种映射和讽刺。
树没学历,但自学成才,脑海中总是涌动着《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式的创意。
树高屋建瓴的指出:太空那个地方很不平静,我们在地球上发展好了,将来还是要去月球上发展滴。
矿要挖,原子弹也要搞,要搞成五大发明。
其实出个树也不稀奇,村里经常有世界末日的感觉:
开矿伟业引来大地惊雷,村里水源枯竭,农民们的房子塌陷,老头赶着马车落荒而逃。
全村人都在竭力避免不能承受的沉降之轻。
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自然会有“神人”降世出现,先知般普渡众生。
电影以极度现实的影像笔触刻画着“树”的形象:
影片采取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揭露主人公于所在之所的地位。影片的开始展现了树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总是漫不经心地游荡着,习惯性叼着烟、伸着懒腰。
他善良、质朴、向往美好,但又迷信、懦弱、自私、虚荣。
已经被学者们批判了百余年的农民“贫、愚、弱、私”特点仍能在他身上看见踪影。
树先生总是用一种奇怪而夸张的方式伸展身体生活的地方离城市并不遥远。
虽然手机信号不太好,不过从村风景点到普罗旺斯花园也不过20分钟的车程。
这里似乎还保留着一些纯朴的民风,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一声声“叔”、“哥”、“兄弟”,
走到哪都能碰到那谁谁谁家的闺女和谁谁谁家的儿子,亲切的一声“树哥”真的就能代表那人就拿自己当亲哥哥一样看待吗?
至少一开始树是这么认为的。
修车闲暇叼个烟四处晃晃,解决一下小学生的“民事纠纷”,树还真拿自己当个人物。
其实城市近了,原本静静伫立的树木应该听得更多看得更远,可一下子听得太多看得太远,看着身边的人和事一天一天不断改变着,再低头看看自己那好像没什么前途的生活。
树也想小小地改变一下。
就像村口那棵大树一样,树自身的条件并不好,他早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一个早已经与这个时代脱节的人。
要么随着时代可有可无地继续生活,要么随着时代可有可无地消亡。
树的哥哥应该就属于被“随意”定为流氓罪的那一类人。
他们是当时的弄潮儿,喜欢留长发、戴蛤蟆墨镜、穿裤口一尺半长的牛仔裤,提着四个喇叭的录音机大声播放奇怪的摇滚乐跳动作夸张的迪斯科。
时不时地也就男男女女地躲在一间屋子里瞎胡闹一通,
这些行为是刚刚走出文革阴影的固执群众所不能够接受的。
可正是这样的哥哥带给树的是童年的快乐和离经判道的鼓励,有这样的一个哥哥也许会给家里带来很多麻烦。
但在少年时代的树的眼睛里,这个哥哥很可爱。
古板老父亲却总是严肃地看着树,仿佛这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
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另外两个孩子重蹈覆辙,但因为知识的限或是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表达。
因为三弟没有借到皇冠做为婚车,喝高了的树真的生气了。
这一次,他依旧是个失败者,他根本打不过自己的弟弟,想要体会一些地将梅接回家愿望成为了泡影。
从看到车里的小梅到站在黑板着画着不知所谓的图面再到拿着手机与小梅对发短信,树努力地改变着自己。
可我总觉得从那一刻开始,树已经变了,变得喜欢冥想和思考,当他当老三打倒在地之后,树已经真正开始转变,他真的疯了。
在婚礼火灾之后,树哥突然对自己和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热情。
一直以来,父亲的责骂对树是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尤其当他审视自己的时候。
他哥哥就是因为不走正道被父亲失手勒死,暴力教育在农村很常见。
其中包含着父辈对农村生活种种不如意的怨恨、对儿辈摆脱这种生活的强烈意愿。
对父亲的愧疚,是压垮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电影的结尾处,“失常”了的树走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背景从农村渐渐地变成了城市,从平房变成了大片公寓楼和烟囱。
走向城市之路,对他而言格外冰冷、荒诞。
通篇看下来,影片前半段对时代裹挟下的农民性的展现方式带有贾樟柯的《小武》的叙事痕迹。
在主线情节不明晰的情况下,主要靠大量的细节填充叙事空间和刻画人物心态。
而镜头调度又比贾樟柯电影更多变和灵活一些。
加之东北地域文化的特有活力,对于不单纯追求故事性、喜欢通过影像来观察生活的艺术片观众来说,这个过程还是有趣的。
有功能叙事来自于树所遭受的几次大的羞辱,有来自村霸的,有来自城市的,有来自兄弟的,
这种对失去土地后身无长物的农民的处境揭示是很残酷的,夹杂在其中的是来自爱情的抚慰。
虽然他无所适从的手最后终于放在了小梅的肩头上,但最后证明那只是一个虚妄的支点,只是让他陷入更深的绝望而已。
后半段的魔幻叙事其实是来自树的幻觉,这种手法贾樟柯在他的《三峡好人》中也使用过。
如那个走钢丝的人,这是艺术电影将人物心理外化的一种方式,只是在这里被运用得更加功能化更加惊悚而已。
父亲的幻象是依附于传统农耕生活的父权威慑,哥哥的幻象是超脱土地束缚的自由感召。
这两点构成了让树无法摆脱的选择困境。
树最后的羽化成仙实际上是被妖魔化了的。
他用一种荒诞的方式来对抗社会不公,报复了曾经遭受的羞辱。
还愚弄了高高在上的房地产老板,这是一种农民作恶式的卑微戏谑。
树由病发而通灵,这是他现实命运的转机,又是他走向深渊的开始。
树看起来傻乎乎,可在很多方面超出于周围这个暴力与卑琐的环境。
他不去找什么绣花鞋,也不去坐什么皇冠车,而是径直背起新娘就走。
当然,他还是敌不过这个世界。
他不能保护自己新娘的安全,甚至都不能给她基本的生活保障,她只有选择离去。
最后,他那伸展双臂的姿势,已经不再是游手好闲的象征,而是热切寻求帮助与出路的表达。
他拿着强制拆迁的合同,疯狂地向远处的原野跑去。没有了家,树先生还能去哪呢?
此时,他多么希望真正有个人,能够牵着他的手,离开这残酷的世界。
从韩杰的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出他真的掌握了贾樟柯创作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
只不过他没有采用贾樟柯纪录式的创作风格,而是用一种草根气息的故事片创作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迷惘。
电影里他用黑色幽默的手法编织了一个社会寓言。
将时代社会呈现出来的各种荒诞和残酷的问题浓缩在电影里,展示给观众。
黑色幽默的效果就是观众在看树先生被调侃、被逼成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神棍的时候会笑。
而看过之后想想树先生的遭遇,再联想起真实的生活却会苦笑。
作为年轻导演,韩杰看上去想表达很多东西,例如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涉及了很多问题,拆迁、干部特权、两代人的矛盾、农村的衰落甚至还有婚外恋等。
有很强的表现欲,是一件好事,但如何把控,如何hold住,让火候恰到好处,还需要费有一番功夫。
而在这部电影上,我们也能看出树先生跟鲁迅笔下的阿Q十分相似。
片中的某些桥断有点借鉴自卡尔维诺的小说《树上的男爵》,在表现手法上韩杰也模仿两位文学大师,试图用喜剧和魔幻来衬托人物更深层次的悲剧。
我很喜欢影片不乏采用摇镜头与全景镜头去呈现互相毗邻的乡村雪景与现代化城镇。
但影片的后半段,导演似乎有些失控,荒诞的现实确实混乱。
作为文艺片,《树先生》的叙事过于零散,它描述了很多生活流,但这些生活流又构不成象征意义。
导演想要都囊括其中,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于是在剧情上显得极为跳跃。
一个事情没说明白就立马跳入了下一个,转折生硬,也就造成观众在理解剧情上产生困难。
不过话讲回来,基于中国电影的现实,宽容好像是必需的。
一个新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关注的又是下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
再加上审查之祸,这些理由已经足够加分。
毕竟,有些事,能够说出来或者拍出来才是重点,表达技巧、叙事手法之类的讨论,都是要靠后的。
有人说,王宝强之所以能在这部电影中演技爆炸,是因为和王宝强早期的小人物生活经历有关。
毕竟和树一样,成名之前的王宝强也过着最底层的小人物生活。
不过可喜的是,小人物的坚持最终换来了今日的腾飞,树先生成为了经典,也祝愿王宝强在演艺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