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和白素贞有什么恩怨(法海对白素贞赶尽杀绝)
法海和白素贞有什么恩怨(法海对白素贞赶尽杀绝)法海年轻时曾考取状元,后拜在唐代高僧潭州(今长沙一带)的“灵祐禅师”为师,成为禅门沩仰宗僧人,他也是镇江金山寺开山之祖,以修练头陀苦行闻名于世。法海,唐代名相裴休之子,济源县裴村人,本名裴文德,别名“法海禅师”、“裴头陀”。白素贞和许仙两人虽相隔于一塔内外,但却永不得相见,二人依旧心系对方,这也正是故事的感人之处。《白蛇传》中的主人公除了有集美貌于一身的白素贞,和文质彬彬、不拘世俗的许仙,还有无恶不作的法海,更有那活泼可爱的小青,令观众印象深刻。接下来百味就给朋友们逐一介绍一下这四位主人公:
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剧中描绘了白蛇白素贞和许仙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
千年蛇妖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前世救命之恩,带着丫鬟小青到西湖寻找转世的许仙,最后白素贞以身相许,嫁给许仙,夫妻二人生活的无比恩爱。
后来白素贞为了救回许仙,不惜犯下水漫金山寺的大错,触犯天条,被法海强行镇压在雷峰塔下二十年。
而许仙为了能够永远的守候在白素贞身边,果断选择成为了一名出家护塔人。
白素贞和许仙两人虽相隔于一塔内外,但却永不得相见,二人依旧心系对方,这也正是故事的感人之处。
《白蛇传》中的主人公除了有集美貌于一身的白素贞,和文质彬彬、不拘世俗的许仙,还有无恶不作的法海,更有那活泼可爱的小青,令观众印象深刻。
接下来百味就给朋友们逐一介绍一下这四位主人公:
百味先说说法海:法海,唐代名相裴休之子,济源县裴村人,本名裴文德,别名“法海禅师”、“裴头陀”。
法海年轻时曾考取状元,后拜在唐代高僧潭州(今长沙一带)的“灵祐禅师”为师,成为禅门沩仰宗僧人,他也是镇江金山寺开山之祖,以修练头陀苦行闻名于世。
据《金山寺志》记载:
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并由时任潭州观察使的父亲,亲自送往湖南沩山去修行。
另据《宁乡沩山寺》记载:
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时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境内)。
时皇子得恶疾,看尽名医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
拜在当时密印寺主持、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祐禅师”足下为弟子,裴文德剃度时获赐法名“法海”,人称法海禅师。
剃度以后,其师“灵佑禅师”日日命其苦行,当“法海禅师”苦行生活圆满结束后,又开始了三年的闭关修行。
当三年修行圆满时,关门未开,师父“灵佑禅师”亲自到关门外大呼“法海”之名,“法海禅师”在关中应声而出,所关房门和窗户毫无损坏,这也是法海圆满得道的标志。
法海不但通晓佛理,且法力高强,可开天眼、辨妖物。
后来,在一次挖地基时,意外挖出一批黄金镒,法海禅师便决定将其全部上交镇江太守李琦。
李琦将此事奏报皇上,唐宣宗甚为感动,敕令将黄金直接拨发给寺院,作为修建寺院使用,朝廷供养,并敕寺院名“金山禅寺”。
法海禅师便成为金山禅寺开山初祖,受到后世的深深敬仰。
在“金山禅寺”完工之前,法海禅师一直在金山寺旁边的一个山洞中禅修,就是后来远近闻名的“法海禅师禅修洞”。
经过漫长的艰苦创建,“金山禅寺”最后圆满建成,成为江南地区佛教界中最大的禅宗丛林,名震古今中外。
法海禅师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金山寺的“开山裴祖”。
后来因临安城内有妖物作祟,法海的师傅“灵祐禅师”便将辟邪禅杖与紫金钵传于他,并命他赶往临安,身入红尘之中,为人间降妖除魔。
那也是法海第一次行走于人间,他认为世上所有的妖魔皆为邪恶,皆可除之。
但此次入世,法海的师傅却叮嘱他只可在禅杖出现异动之时,才可出手降妖。
朋友们,在大家眼里,出家人都是一个善良的形象,他们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但是在《白蛇传》这个故事里面却不一样,出家人法海却成了冷漠毒辣、不顾世间真情的化身。
其实在历史上,法海禅师在唐朝时期,一直都是正面形象,他苦行得道,是一位对中国佛教发展有卓越建树的唐代高僧。
他也是受到江苏地区千万民众敬仰的开山祖师,也从来没有过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
在史书记载中,也仅有一则“驱赶咬伤人畜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为民除害”的记载:
法海所住持的金山寺中有一座山洞,那里住着一条白色大蟒蛇。
时常出没伤害百姓及牲畜,使得当地百姓叫苦连天。
法海禅师知晓后,便施展神通,将这条蟒蛇驱赶入江,使其不敢再出来祸害人间。
法海禅师为民除害,也受到了百姓们的尊重。
但是到了后人演绎的《白蛇传》中,法海却变成了破坏美好爱情的“糊涂僧”,还有他的形象在当代影视剧中被肆意塑造,甚至扭曲和丑化,许多问题都没有底线。
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对法海进行了猛烈抨击:嘲笑他是蜷缩在蟹壳内的“小虫”,实际上也是为了揭露当时社会的“封建伪善”现象。
百味接着讲讲许仙:在明清小说中,许仙这个的人物一直都被叫做“许宣”,直到民国中期,才“改名”为许仙。
据明代冯梦龙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书中在介绍许仙时写到:
话说在绍兴年间,宋高宗南渡时,杭州临安府过军桥黑珠巷内,有一个宦家叫做李仁。
“宦家”意思就是说世代为皇帝服务的人家,这也是古人一种自谦的说法,说白了也就是指“官宦之家”的意思。
李仁开始是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后来又给邵太尉管钱粮,他的妻子有一个兄弟叫做许宣,排行小乙。
“小乙”是啥意思呢?百味给大家解释一下:
就是在宋代时,年轻男性在家里排行第一者的,都俗称为“小乙哥”,《水浒传》中的燕青不是也叫做“小乙哥”吗!
后来到了民国中期,文学作品中的“许宣”开始变成“许仙”了。
比如: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
“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
从此之后,“许仙”的大名便盖过了“许宣”,不过这个“许仙”的名字确实比“许宣”好听,也更有意思。
接下来百味再讲讲白蛇白素贞和小青:传说在四川峨眉山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和一条修炼八百年的青蛇。
朋友们都知道,蛇这种动物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传说中,都并非善类,而且都是凶险和恶毒的阴暗化身。
但这条白蛇和青蛇却心地良善,从来不伤害人类。
二条蛇在修炼几百年后,终于得道成仙,精通仙术,翻江倒海,腾云驾雾,神通了得。
由于她们不甘山中修行的寂寞生活,便幻化为人形,化为主婢关系,取名为白素贞和小青,来到人间寻找自由幸福的生活。
“白、素、贞”的这三个字分别代表着洁白、纯粹和忠贞。
据说白素贞当初还是一条白蛇的时候,曾经差点丧身于黑鹰口中,是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的老人把她救下,后来这条白蛇为了报答许家救命之恩,修炼成神后便化作人形嫁给了许家的后人许仙。
有一年清明时节的一天,她们变成两个美丽的姑娘,一个叫白娘子,一个叫小青,相约来到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游玩。
她们来到了繁华锦绣的西子湖畔,在船上白蛇白素贞与药店伙计许仙相遇,二人以借伞、还伞为机缘,相恋后结姻。
白蛇褪去“妖性”蜕变成人,拥有着美好的爱情理想,当遇到许仙后,作为一位贤妻良母,相夫教子,也成了传统女性的象征。
后开金山寺的和尚法海对妖怪有着刻骨的仇恨,全然不分善恶,定要棒打鸳鸯,将白素贞收服镇压在雷峰塔之下。
于是又引出了人们所熟悉的“昆仑山盗仙草”和“水漫金山”等一系列感人的故事。
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林。
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
经历过此事之后,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问了:不管是水漫金山,还是昆仑山盗仙草,亦或是与法海斗法,其中都有小青的身影,在白素贞被压在雷峰塔下之后,法海又为什么没有再追杀小青?那么法海为什么一定要针对白素贞?为什么又致力于拆散她和许仙的婚姻?难道仅仅是因为法海“不懂爱”?接下来百味接着就给朋友们讲讲这是咋回事:
先说说法海为什么处处针对白素贞?原来是因为法海和她有仇怨在先。第一、因为法海曾经被白素贞咬伤过;
法海当年作为捕蛇人的时候,逮蛇专取蛇胆吃,偶然间抓到了还是白蛇的白素贞。
因为当时有个小牧童在一旁分散了法海的注意力,小白蛇趁法海和放牛娃对话的时候狠狠的咬了他一口,这才侥幸逃脱。
法海又气又急,赶忙自己吸毒,最后又吃了小牧童给的水蜜桃,还听了一首小牧童用笛子给他吹的曲子,方才解气。
从那以后,法海就对那条小白蛇记恨在心。
又过了七百年之后,小白蛇与法海再度重相逢,便问他:
“和尚,你还记不记得我了?我就是七百年前差点被你害死的那条小白蛇。”
法海说道:“当年我是慈悲为怀,才放你一条生路。”
第二、白素贞偷吃了上仙赐给法海的金丹。
法海当时已经是得道的高僧了,颇受玉帝赏识。
玉帝便赐他舍利子灵丹六粒,这六粒灵丹可以助他提前六百年修成正果,好下凡尘降妖伏魔,替玉帝分忧。
当小白蛇修炼成人形后,为了报复法海,又跑到法海那里偷吃了佛祖赐给法海的金丹。
有的朋友说了:“不就是几粒灵丹呢,有什么了不起的?”
朋友们,玉帝赐的六粒灵丹,每一粒能增加一百年的法力,太上老君每一百年才能炼得一粒,足见其珍贵之处。
当时法海正虔诚地去送给他送灵丹的天君使者,还没来得及吃灵丹,就被白素贞给捷足先登,偷吃掉了。
气得法海当时就要大开杀戒,杀掉白素贞,可惜那时的他还不是白素贞的对手,被白素贞戏弄了一番,然后就逃之夭夭了。
所以说,这金丹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就这么被白素贞给偷吃了。
要不是白素贞捣乱偷吃丹药,法海可能早就成仙了。
从此之后,法海更是和白素贞势不两立,非要置她于死地。
而白素贞偷吃法海的灵丹,既是为了早日修成正果,也是为了报当年法海欲杀她的仇。
也正是因为白素贞偷吃了玉帝赐给法海和尚的6粒仙丹,增加了600年修为,才能提前化为人形。
朋友们,这两桩事情加起来让法海异常恼火,按理说这样的深仇大恨,法海应该恨不得将白素贞碎尸万段才对,但是为什么只将白素贞压在雷峰塔之下,却没有取她性命?第一、因为白素贞的师父是黎山老母,法海惹不起;
黎山老母是天庭里地位极高的女神仙,也被称为“骊山老母”、“无极老母”或者“无当圣母”。
传说黎山老母是“斗姆元君”的化身,而“斗姆元君”生育了北斗九星,是北斗众星之母。
说起黎山老母的徒弟,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中有比较著名的徒弟穆桂英和樊梨花,还有就是白蛇白素贞。
大家还记得在《西游记》中“试禅心八戒撞天婚”这一章回吗?
黎山老母曾与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一起去调戏唐僧师徒。
黎山老母当时就是扮的母亲,而其她三位菩萨分别扮作她的女儿,足以可见黎山老母的地位之高。
因此,法海碍于白素贞师傅黎山老母的威名,不敢伤害白素贞的性命,只是将她镇压在雷峰塔下,让她安心修炼,以待来日出塔飞升,修成正果。
但白素贞毕竟还是妖,跟凡人结合是有点说不过去的,法海还是勉强占点理的,因此黎山老母碍于这点也不好去找法海麻烦的。
第二、白素贞与观音菩萨私交颇深,法海惹不起。
白素贞的身世不简单,非寻常人可及。
她的父亲是白矖,母亲是腾蛇,所以白素贞出生后便是蛇形。
而白矖和腾蛇是女娲娘娘驾下左右护法,白素贞出生后,父母便将她安置在青城山下,希望她能修炼成仙。
白素贞还与观音菩萨私交颇深,她一出世就去找观音菩萨,请求助她一臂之力,帮她白日飞升。
观音菩萨便点化她,让她去凡间报恩。
为此,北极真武大帝还赐她一粒去蛇毒的仙丹,说她是妖,有毒,下到凡间会害了凡人。
白素贞还好几次扮成观音菩萨的样子,在民间积德行善,更是有“小观音”的美名。
而白素贞每次有难,观音菩萨都会准时现身,及时帮助,助她化险为夷。
比如:白素贞为救许仙,上瑶池盗取仙丹,被王母娘娘用天罗地网困住。
就在白素贞性命垂危之际,观音菩萨及时出面救下她,然后还说通了南极仙翁送给白素贞一株灵芝仙草。
最后,王母娘娘看在观音菩萨的面子上,这才放了她。
这也充分说明,白素贞面子真的挺大,连观音菩萨对她都照顾有加。
但法海知道白素贞是奉旨报恩,而且在人间奉公守法,并无逾越之处。
于是就苦思冥想,逼白素贞水漫金山寺,残害了无数精灵生命,因此犯下了天条,法海也正是以这个理由收服白素贞。
但法海只敢将她镇压,却不敢杀,这回朋友们知道原因了吧。
最后百味再给大家讲讲,为啥法海没敢收小青?小青对于法海和尚的挑拨和陷害,敢于挺身而出,与之反抗斗争,
而小青在初见法海之时,对他是极其讨厌,一个迂腐不堪的和尚,竟然敢用禅杖困住她,所以每次相见,都称呼法海为臭和尚。
小青她也是蛇妖,但却被法海放过,就是因为小青后台很强大,比白素贞还硬。
其实也并不是法海不想追捕小青,是根本就惹不起,而且是追捕小青付出的代价太大:
第一个后台:小青的父亲是东海龙王,法海惹不起;
小青是龙族,她是东海龙王敖广的私生女,她的母亲是蛇。
如果她不去害人,法海的法杖和金钵都无法对付她,因为她是半神之神。
虽然东海龙王不肯认这个女儿,但他还是派了四个小神仙来守护小青,其实说起来他对小青还是有感情的。
所以当小青逢难之时,东海龙王肯定会出手护她周全的,这也正是法海所顾及的。
第二个后台:小青的师傅是南极仙翁,法海惹不起;
东海龙王为了掩盖小青是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便请南极仙翁收她为徒,带她一起修炼,南极仙翁对她的身份应该很清楚。
朋友们都知道,南极仙翁就是《西游记》中掌管唐僧投胎的那位大神,他也是元始天尊的大徒弟。
当初,玉皇大帝很满意南极老人星在下界的情况,便封他为南极仙翁,居住在南岳衡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寿比南山”,主管人世间的健康长寿。
南极仙翁的道行极高,法术远在众师弟太乙真人、普贤真人、文殊广法天尊和慈航道人之上。
他的原型就是道教著名的神仙“寿星老人”,又称“南极真君”,他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因为居住在南极,因此得名。
还有,南极仙翁还是道德天尊老子的儿子。
虽然道德天尊执掌人教,但是自己的儿子出身仙门,总觉得愧对自己的儿子,于是便在南极仙翁自身修行的情况下,不断的给予其秘密帮助,并助他在仙界奠定了崇高的位置。
朋友们都知道,南极仙翁的形象是一位须发尽白、面容红润的老神仙,常乘白鹿或白鹤,手持拐杖、仙桃等物,与诸童子戏耍,极受世人尊敬与喜爱。
小青能拜南极仙翁为师,可以说是小青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法海自然不敢轻易和南极仙翁为敌。
第三个后台:小青与观音菩萨关系甚好,法海惹不起。
小青还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那就是观音菩萨。
法海其实在刚开始将白素贞压在雷峰塔下的时候,也想要趁此机会,一举捉了小青的。
但是最后观音菩萨却出面了,她告诫法海不能动小青。
所以法海在听了观音菩萨的话之后,更是不敢对小青动手的。
我们从《白蛇传》中也可以看出,小青的能力远在白素贞之上,许多白蛇不会的招数,小青都手到擒来。
她与白素贞也是差了几百年的功力,但是同样能够修炼成人形,这也充分说明了她的身份不寻常。
东海龙王的女儿法海不敢动,南极仙翁的徒弟法海也不敢动,观音菩萨的人法海就更不敢动了。
所以说小青的强大后台背景也不是法海所能够招惹的,于是法海便将所有的恩怨和仇恨都算在了白素贞的头上。
结语:我们不难看出,法海看似无情,但还是有自己如意小算盘的,他自己也是精明得很。
法海对白素贞和小青步步紧逼,一方面是出于公心,为了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私心,就是为了报白素贞当年的偷丹之仇。
他说白素贞是“妖”,而他自己又何尝是真正的“佛”呢?
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曾说过:“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事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其实世间恩怨情仇,不过都是执念惹的祸。白素贞爱不得而生愁,法海求不得而生恨,唯有小青利落坦率,放下胜负之欲后,终于回归心之所向。
因为“缺爱”,所以“嫉妒”;
因为“嫉妒”,所以“仇恨”;
仇恨引出悲剧,悲剧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