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眩光原理(镜头眩光的形成与消除)
镜头眩光原理(镜头眩光的形成与消除)某标准变焦镜头眩光表现显然,不全是坏事。眩光在实际效果方面分两大类,一类是我们比较常见的点状眩光。点状眩光在摄影师手上是一个能够增添画面表现力的工具,在不少科幻大片比如漫威电影中尤其的明显。甚至在不少风光作品中,我们还需要使用灯光工厂插件去增加点状眩光,提高画面整体的表现力。某大变焦镜头眩光表现某大光圈定焦镜头眩光表现眩光是不是都是坏事?
最近有关于大疆御3的眩光问题在各大视频平台持续发酵,各种摄影师众口不一,有的表示学习苹果不拍摄超大逆光场景就可以了,有的表示那么贵的设备还有这个问题是没有道理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眩光问题,并且给大家科普一下目前各品牌对于抗眩光问题的处理办法。
眩光是如何产生的?
大家都知道镜头是由一系列的凹凸透镜组成的,光线在穿过单独的镜片时,会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被反射的光在镜片组之间来回反射后会有一部分光最终会透过镜片到达传感器,就会形成光斑。所以眩光的产生原因就是光在镜头内部反射和扩散造成的。
相对而言,镜片组越少的镜头因为反射面更少,所以抗眩光相对好做一点。而那些变焦比较大的镜头,因为镜片数太多,即使抗眩光技术一样,但表现肯定是会差一点。
某大变焦镜头眩光表现
某大光圈定焦镜头眩光表现
眩光是不是都是坏事?
显然,不全是坏事。眩光在实际效果方面分两大类,一类是我们比较常见的点状眩光。点状眩光在摄影师手上是一个能够增添画面表现力的工具,在不少科幻大片比如漫威电影中尤其的明显。甚至在不少风光作品中,我们还需要使用灯光工厂插件去增加点状眩光,提高画面整体的表现力。
某标准变焦镜头眩光表现
某变形宽荧幕镜头眩光表现
另一类则是镜片之间反射光扩散严重导致的画面反差降低,这在老镜头中非常常见而现代镜头基本上已经拍不出这样的效果了。不过有些工业使用的线扫描镜头因为工作环境原因不需要考虑逆光拍摄环境所以在改装安在相机上拍摄时会有逆光发雾的情况。
大疆精灵4Pro眩光表现
如何解决眩光问题?
眩光产生的原因是镜片之间的反射,那么尽可能保持透射的前提下消除反射就可以最大程度解决眩光问题。如何做到这点呢?依靠的就是镜片镀膜工艺和镜头筒的消光了。
用光波动理论可以得出,如果在玻璃和空气之间增加一些折射率不同的薄膜,由于光的干涉作用,透光量可以大大增加,透光量增加了也就直接意味着反射量降低了。
既然镜片做到了尽可能的不反光,接下来镜头筒也要跟上。所以各个品牌会用消光漆或者植绒的方式对镜头内部进行消光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镜头有足够好的抗眩光表现。
当然还有个非常“苹果”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拍逆光画面了。但摄影就是用光的艺术,不拍逆光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目前都有哪些镀膜工艺?
镀膜工艺可以大致分三个阶段。最先出现的是单层镀膜,1935年蔡司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单层镀膜技术,是一种使用化学方法加工的130 nm厚的氟化物。
之后在1971年,宾得将SMC超级多层镀膜实现了商品化,具备7层防反射膜。而之后推出的富士EBC电子束镀膜更是将层数加大到了14层。
如今镀膜技术又有了进步,日系厂商通过在镜片表面蒸镀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纳米级楔形结构,控制入射光线折射率。尼康称之为纳米结晶镀膜,索尼称之为纳米AR镀膜,佳能称之为SWC镀膜。
目前主流的镀膜解决方案就是多层镀膜 纳米结晶镀膜一起使用,以做到尽可能的优秀效果。
目前各家抗眩光表现如何?
我认为点状眩光并不是很影响最终的表现力,而降低反差的雾化眩光几乎已经很难发现了。我用下来的感觉是尼康,索尼,腾龙,宾得在实际拍摄中效果是有着明显领先的,而其他日系品牌的大部分镜头也没有抗眩光问题。
使用腾龙18-400mmF/3.5-6.3 Di II VC HLD拍摄
而国产相机镜头在这几年里奋起直追,老蛙镜头虽然在几年前还逆光死,但现在的产品已经有了不错的抗眩光表现,永诺也给过我非常好的印象。
使用老蛙FFⅡ11mm F4.5 C-Dreamer拍摄
国产手机领域内卷激烈,目前最新产品都有了不错的抗眩光表现,值得肯定。
文章的最后我想聊聊我对大疆御3眩光问题的看法。首先大疆本身在抗眩光这个问题上做的一直都不是很好,从上面提到的精灵4Pro到御3,从X7云台配套的16mm定焦到50mm定焦,都有眩光问题。目前已经有可以做出优秀镀膜工艺的国产供应链厂商了,大疆没有做好属实可惜,
使用大疆御3拍摄
但大疆的眩光往往都是点状眩光,确实在前期更加容易进行规避,在部分拍摄中可以有更好的表现力,如果未来有特殊的附加镜片说不定能拍摄出更加具备电影感的画面。如果大疆能像老蛙那样知耻而后勇,我认为还是值得用户去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