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产业调整八要素(理论观察以三变)
贵州省农业产业调整八要素(理论观察以三变)三、“三变”改革有利于促进贵州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是产业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由于贵州省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占主导,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下;农业收益低对人才缺少吸引力,贵州省农技人才缺乏;大量农业生产必需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贵州省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低龄化、素质弱化,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难以壮大;农村金融服务和担保体系仍不健全,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涉农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种养大户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可供利用的耕地资源不足。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高原山区省份,山地丘陵面积比重大,喀斯特地貌广泛,未利用土地中的58.07%是裸岩石砾地,难以利用。不少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石漠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二是粮食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省粮食耕种方式落后,人工耕种占主导地位,种粮成本高收益低;
自2017年以来,“三变”改革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三变”改革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是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以股份合作为纽带,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激发粮食产业化发展内生动力,对推进贵州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变”改革的内涵
“资源变资产”是指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房屋、设备等资源要素,以一定的形式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取得股权;“资金变股金”是指将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生产和扶持类财政资金,按照规定和国家政策要求,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享受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是指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以及自有生产经营设施、资金、技术、劳动力、无形资产等生产要素,进行估价协商后入股到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
二、贵州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的困难
一是可供利用的耕地资源不足。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高原山区省份,山地丘陵面积比重大,喀斯特地貌广泛,未利用土地中的58.07%是裸岩石砾地,难以利用。不少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石漠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二是粮食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省粮食耕种方式落后,人工耕种占主导地位,种粮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资源的投入,科技含量低,机械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分散的小农种植缺少合理规划,导致部分品种盲目无序发展,特色优质品种较少。
三是粮食产业化水平较低。贵州省粮食产业化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粮食加工企业“小散弱”问题仍然突出,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层次低,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粮食产品科技含量不足,绿色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所占比例较小;粮油品牌带动作用仍需加强,还没有像“五常大米”“金龙鱼”等享誉全国的粮油品牌。
四是产业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由于贵州省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占主导,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下;农业收益低对人才缺少吸引力,贵州省农技人才缺乏;大量农业生产必需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贵州省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低龄化、素质弱化,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难以壮大;农村金融服务和担保体系仍不健全,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涉农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种养大户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三变”改革有利于促进贵州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有助于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三变”改革,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各类生产资料的集聚,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种植。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建立专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统一供种供肥和病虫害防治,促进了生产标准化。通过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推动粮食生产增产增效,以及土地综合利用水平和生产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二是有助于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新型经营主体在信息技术、市场开拓、销售渠道方面具备更大的优势。参与“三变”改革,新型经营主体会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获得比传统农业更高的效益,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
三是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新型经营主体以追求利润为导向,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更敏锐的洞察力,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优势品牌,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粮食主导产业,推进粮食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增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供给,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有助于培育粮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三变”改革通过股权纽带形成了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的创业积极性。农民不是被动参与,而是深度融入,通过入股、就业、分红,成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投资者和受益人。“三变”改革充分利用闲散资源,促进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也实现了企业增效。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粮食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立足粮食部门优势,为“三变”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粮食部门应立足自身优势,促进贵州省粮食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强化产业、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支持,为贵州“三变”改革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一是选准发展产业。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择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粮油产业发展项目。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各地实际发展一批粮食产业经济特色区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区域优势和特色,按一地一品标准,建立特色粮油生产基地,形成一批产业区、产业带。同时建立适当特色粮油品种储备,依托储备多样化,带动特色粮油产业发展。
二是培育承接主体。通过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集团,推动跨区域强强联合,引进大型龙头企业等措施,做优做强骨干粮食龙头企业。加大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家庭农场培育工作力度,扶持一批管理规范、运营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打造“贵州好粮油”品牌等措施,支持“三变”主体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粮油知名品牌。
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与农户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新型农民队伍建设,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保障农企双方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合作社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模式,推动合作方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各地统筹利用各项支农惠农资金,优先支持“三变”产业发展,形成政策集聚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三变”项目纳入粮食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中,明确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其发展。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对市场前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三变”产业项目,创建优惠、低门槛的金融创新产品,帮助“三变”主体解决资金困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三变”产业。
五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尤其是“世界粮食日”“全国粮油展示交易大会”和“全国贫困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帮助“三变”产业品牌进行推介,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及时宣传粮食行业在“三变”改革中好的做法和模式,打造改革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和制度成果。
六是建立健全粮食服务体系。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化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做好粮油质量检测服务,把好粮油产品质量关,切实服务好“三变”产业的品牌打造工作;积极搭建特色粮油互联网交易平台,或引导“三变”产业项目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作者单位: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文刊登于2020年12月1日粮油市场报B03版)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