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区杨梅红了是一道风景线(痛别如友杨梅红了)

小区杨梅红了是一道风景线(痛别如友杨梅红了)岭脚村有230户970人 种植优质杨梅树1600亩。村里杨梅虽甜 但保质期短、知名度低、销售不畅 因此烦恼不少。再有 村道只有4米宽 村民出行不便 更影响运输。五六十平方米的杨梅交易市场规模也太小 限制了销售 村民只好赶到15公里外去卖 很不方便。“当村干部吃力不讨好 生意做得好好的 回去受那罪干嘛?”妻子徐秋芬表示反对。“有机会能让自己的家乡发展起来 我还是想去试试。”就这样王如友结束了外面的生意 参加村委会主任选举 并于当年3月当选。(小标题)让“杨梅村”告别“销售难”“我家的150多株杨梅5月底就被预订一空 这要感谢如友。他和村干部一起办了杨梅节 打响了岭脚村杨梅的名气 再也不愁卖了。”村民林国友说。2017年初 岭脚村要换届选举了。在外做生意的王如友接到了很多乡亲们的电话 请他回村参加村主任选举。

小区杨梅红了是一道风景线(痛别如友杨梅红了)(1)

王如友(左二)和村书记(左一)在移民新建房屋现场勘察。林国友供图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王俊禄)6月24日 《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痛别如友:杨梅红了 路开工了 他却走了--浙江仙居近千名群众送别岗位上猝死的村干部王如友》的报道。

“杨梅红了 道路开工了 你咋就走了!”“51岁 太可惜了!”6月18日下午 浙江省仙居县安洲街道岭脚村的天空有些憋闷。哀乐声中 岭脚村村委会原主任王如友的送别仪式在村里举行 近千名村民自发悼念。

6月2日下午5点半 一大早起来忙了十多个小时的王如友突然感到头痛、乏力 返回家中同妻子徐秋芬说了句“我累了睡会儿” 随即歪躺在沙发上。七八分钟后 他被村民的电话叫醒 又起身出门办事 不料走到门口时突然倒下。家人边急救边打120 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 但还是回天乏术 被宣告“猝死” 年仅51岁。

(小标题)让“杨梅村”告别“销售难”

“我家的150多株杨梅5月底就被预订一空 这要感谢如友。他和村干部一起办了杨梅节 打响了岭脚村杨梅的名气 再也不愁卖了。”村民林国友说。

2017年初 岭脚村要换届选举了。在外做生意的王如友接到了很多乡亲们的电话 请他回村参加村主任选举。

“当村干部吃力不讨好 生意做得好好的 回去受那罪干嘛?”妻子徐秋芬表示反对。“有机会能让自己的家乡发展起来 我还是想去试试。”就这样王如友结束了外面的生意 参加村委会主任选举 并于当年3月当选。

岭脚村有230户970人 种植优质杨梅树1600亩。村里杨梅虽甜 但保质期短、知名度低、销售不畅 因此烦恼不少。再有 村道只有4米宽 村民出行不便 更影响运输。五六十平方米的杨梅交易市场规模也太小 限制了销售 村民只好赶到15公里外去卖 很不方便。

王如友上任后 与村支书张水平等合计 决定举办杨梅节 提高当地杨梅的知名度。2017年6月18日 安洲街道杨梅嘉年华在岭脚村举行。

“没想到 首届杨梅节就打响了品牌 外地客商慕名而来 当年全村杨梅销售额增加到了700多万元 今年预计将达上千万元。”张水平说。

为了扩大杨梅销售 王如友又建议新建道路、扩建杨梅市场。这些民生实事要真正落地 还要考虑每户村民的诉求。新建的12米宽、长768米的村道 还涉及邻村岭下张村的土地。白天村民不好找 王如友和村干部们抽出晚上时间 三次、四次地上门 反复沟通 最终使工程得以顺利开工。

村文书张国良介绍 王如友在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同时 还积极到街道、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经过不懈努力 该村获得了190万元的补助资金。

“今年杨梅嘉年华活动放在杨梅市场新址上举办。没想到杨梅红了 他却走了……”村妇女主任张文娟哽咽着说。

(小标题)村民的难事 如友的账本

“全靠如友啊 我们村的移民房才能如期开工。今天他走了 我们一起来送送。”邻村60多岁的张金花老人抹着眼泪说。

完山头村下坑自然村 在岭脚村后面的高山上 海拔300多米 全村40多户 110人因为地质灾害急需搬迁 规划征地20多亩。2017年 安洲街道把这任务交给了岭脚村。时间紧任务重 王如友一上任就一头扎在了村里 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 有村民想不通的 他就一趟趟上门 一遍遍做思想工作。在王如友没日没夜的努力下 下坑移民村如期开工建设。

忙完移民征地 王如友又开始谋划起村里的美丽乡村改造工作。岭脚村地处仙居县城区的最西边。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当周边已是高楼林立时 岭脚村还是一片破旧的矮房 村民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 新村规划建设是要求一户一宅 先拆后建。当真要求村民拆除老房子时 大家又担心:拆了建不回怎么办?

张永其一家7口挤在8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是村里的缺房户。王如友找上门来时 张永其还是下不了决心。王如友个人向他承诺:任期内一定让他们一家住上新房 要不住我家!

“我和如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关系特别好 我相信他的能力和承诺。”在拆迁协议书上签字后 张永其还主动做起哥哥张卫国的工作。目前 该村一期70%的老房已经拆除 新村规划也已完成。

(小标题)“拼命三郎”赢得百姓口碑

妻子徐秋芬说 王如友血压偏高 有时劝他休息一下 但他总是拍拍胸脯 说身体强壮着呢 “事情太多 忙完再说”。

从村民们的口中 拼接出了王如友最后两天的日程表——

6月1日早上7点起:开始忙新建村道工程开工准备 以及安排工程队到杨梅市场进场施工等工作。

1日晚上:在村里和梅农签订安全责任书 直至2日凌晨才休息。

2日6点起:仅休息3个多小时后 与村干部一起在工地上忙碌。

2日中午:没有休息 现场了解移民房屋建设进度等。

2日下午:突然辞世。

英年早逝 闻者皆悲。“这几年 他为村里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大伙儿不会忘记他!”71岁的张仙花老人感慨;村民张园林身患重病 王如友多次上门慰问 给钱给物;92岁的张文照说起重阳节时 王如友和张水平自掏腰包买补品来慰问 泪洒衣襟……

“以前我总不明白 村里有什么好忙的 还倒贴钱 光烟钱每年就倒贴五六万元。可是今天 这么多人来送父亲 我很感动 也很自豪。”儿子王子翔说。

在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康标看来 王如友能说会做 苦干又巧干 工作卓有成效。“让村子美起来 村民富起来 这个村干部才没白当。”这是当选后 王如友给村民们的承诺 他用责任和忠诚践行着一个基层干部的初心。

痛别如友 岭脚村党员干部们正振奋精神 将王如友未完成的工作进行到底……(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