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为什么讨厌李固(作为卢俊义的心腹)
卢俊义为什么讨厌李固(作为卢俊义的心腹)燕青对主人卢俊义是一片忠诚,卢俊义对燕青则是礼遇关怀,甚至有说法称燕青就是卢俊义养大的。如果按照大众对燕青和卢俊义的形象,好像他们俩是亲如父子的好兄弟,可以说是最值得磕的CP。为什么会在卢俊义被俘梁山后,面对管家李固的诬告夺权,燕青却没有任何还击之力呢?聪明伶俐的燕青怎么就束手就擒了呢?1、燕青无非是卢府的家奴
相比于其他梁山好汉,燕青在水浒里不光知名度极高,而且在读者面前相当讨喜。
甚至在作者眼里也是个被关照的人物,燕青不止一次被旁白称赞过机灵,当然燕青的确是水浒里难得的聪明人。
作为水浒里智商极高的人物,燕青最后也确实功成身退,免于被朝廷清算而落入悲剧中。
然而在燕青刚出场不久时,他作为大名府土豪卢俊义的最大心腹:
为什么会在卢俊义被俘梁山后,面对管家李固的诬告夺权,燕青却没有任何还击之力呢?
聪明伶俐的燕青怎么就束手就擒了呢?
1、燕青无非是卢府的家奴
如果按照大众对燕青和卢俊义的形象,好像他们俩是亲如父子的好兄弟,可以说是最值得磕的CP。
燕青对主人卢俊义是一片忠诚,卢俊义对燕青则是礼遇关怀,甚至有说法称燕青就是卢俊义养大的。
总之就是俩人的关系特别的铁吧。
但其实这就是一种误会,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燕青就是卢俊义养大的。
相反原著中则明说了燕青的身世:
“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养的他大。”
燕青家里没有任何背景可言,就是大名府里土生土长的住户,然是童年不幸家里双亲去世。
按说燕青的日子自然不会好过,不过可能是因为年幼的燕青太过于聪慧,所以就被大户卢俊义家给养活了。
注意,是卢俊义家把燕青养大了,不是卢俊义把他给养大了;还要注意,这个养不一定当成儿子去养,也可能仅仅是给口饭吃而已。
毕竟燕青跟卢俊义家又没有血缘关系,老卢家凭什么会对一个孤儿特殊照顾,能给他口饭吃就是行善积德了。
此后随着燕青的长大成人,由于燕青本身的聪慧加上俊俏,所以便脱颖而出被新主人卢俊义重视。
于是燕青就混成了卢俊义的心腹。
“原来这燕青是卢俊义家心腹人。”
燕青能够成为卢俊义的心腹,只能说明燕青得到了卢俊义的信任,但并不能表明他对燕青的重视。
因为燕青在卢俊义家没有任何职务可言,从燕青出场到最终上梁山,你知道他在卢俊义家是干嘛的吗?
不知道吧?因为燕青就是没有职务。
既不负责卢俊义家的生意,也不负责卢俊义的家务,就是每天去勾栏里瞎逛,所以混出个浪子的绰号。
“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燕青在卢俊义府上地位,自然是比一般奴仆小厮要高,但实际上燕青也就是卢府众多小厮的一员。
无非他是个深受信任的高级小厮而已。
就好比西门庆府上受重视的玳安一样,玳安也是西门庆的贴身心腹啊,但玳安说到底还是不入流的小厮啊。
地位甚至还不如西门庆家雇佣的幕僚温必古。
所以不管燕青是不是被卢俊义养大,不管是被卢俊义如何重视的心腹,也不管燕青有多大的能耐,在他主人卢俊义的眼里:
实际上就是自己家圈养的一个奴才而已。
不信就可以看卢俊义从梁山被放回后,因为燕青揭发管家李固和贾氏的事,卢俊义上去就是一脚把他踹趴下了。
“燕青痛哭,拜倒地下,拖住主人衣服。卢俊义一脚踢倒燕青,大踏步便入城来。”
翻脸无情,卢俊义始终没有过分抬举燕青,就是当一个奴仆来看的,燕青也始终把卢俊义当“主人”来看。
燕青的地位在卢府虽然高,但是高的也相当有限,他绝不是卢府的二把手。
2、留守的燕青没有任何实权
燕青的身份就是卢府的小厮,那卢府说话管事的二把手是谁?当然是卢俊义家的都管李固了。
李固在卢俊义家的表现,就能深刻地体现什么叫重用,五年间就从流浪者变成大都管了。
“因见他勤谨,写得算的,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
李固用五年时间就混成卢府二把手了,他说话和卢俊义说话的力度差不多,关键卢府的财务被他拿捏着。
相反燕青进卢府绝对比李固早,但燕青混来混去还是“心腹”而已,李固却已经是卢府实权派了。
所以你真不好说卢俊义对燕青到底算不算抬举。
在卢俊义深信吴用的“血光之灾”后,当即决定听说吴用的“善意劝导”,去东南一千里外躲避一番。
对于卢俊义要躲避灾祸的问题,卢府上下都反对卢俊义这么冒失,因为明显这就是算命先生在胡扯,完全不用放在心上。
不但管家李固对卢俊义劝谏,卢俊义的娘子贾氏也出面阻拦,心腹燕青同样也是苦口婆心的劝说。
但是卢俊义执意要去谁还敢反对?
不过临走前卢俊义对府上成员,进行了新的人事安排,管家李固跟随自己外出“避灾”,心腹燕青则在家留守。
“因此留你在家看守。自有别人管帐,只教你做个庄主。”
虽然卢俊义给燕青安排了留守的职责,但是依旧没有赋予燕青任何相关职权,尤其是要紧的卢府财务问题。
卢俊义把账务问题交给了其他人,燕青就负责看守门户不出事就行,仅仅是赋予燕青部分“兵权”而已。
尽管卢俊义口口声声说让燕青当“桩主”,也就是充当卢府的临时大总管,但是燕青就是个空壳的管家而已。
因为他实际上不能负责和主导人家财务问题,而卢府最紧要的就是财务问题,谁掌握卢府的财务谁就能说话有底气。
但是卢俊义明说让别人管账,燕青就在边上眼巴巴看着就行,所以燕青就是个被架空的留守管家,实际上仍然被卢俊义当看门狗用。
这自然跟燕青没有能力管账有关,但是卢俊义如果真的信任燕青的话,自然也会让他干预卢府的财务,毕竟燕青这个人确实很聪明。
但卢俊义终究还是把燕青给安排成了花架子。
不得不说卢俊义这样的安排也挺妙,很符合古代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有总管名义的燕青没有任何实权,有管理财务实权的人没有管家名义,双方可以就相互制衡。
这样外出避灾的卢俊义就能够安心了。
如果卢俊义顺风顺水地回来,燕青自然可以当名义管家守好门户;但如果卢俊义出事发生变故的话,没有实权的燕青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3、燕青被管家李固轻松拿捏
结果卢俊义避灾时真的发生意外了,他在经过梁山时被张顺给俘虏,随后被宋江扣留在梁山上,非得把头把交椅让给他。
关键跟随他一块避灾的管家李固,还被吴用别有用心地释放下山,但是却通知他卢俊义已经上山落草了。
“你的主人,已和我们商议定了,今坐第二把交椅。”
侥幸脱身的李固就被放虎归山了,李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夺权,并且把名义管家燕青给驱逐了。
燕青在整个夺权斗争中,没有对李固造成任何的伤害,反而是自己一败涂地,完全就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那聪明伶俐的燕青怎么就被李固给拿捏了呢?
这就得说说卢俊义临走前的职责安排了,燕青名义上是总管却不能管账,是卢俊义安排的其他人在管账。
而这些管账的自然也是卢府的自己人,而卢府所有的管账人员,还都是都管李固的下属。
“手下管着四五十个行财管干,一家内都称他做李都管。”
由于卢府的财务一直都是李固掌管,而且卢府的其他行财管干也是李固的手下,所以李固从某种程度上也架空了卢俊义。
如果卢俊义不出事还好,一旦卢俊义在外出事的话,李固必然会接手卢府的家产,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事实上卢俊义被扣押在梁山后,李固回家后就是这么干的。
因为被安排管账的人是李固的属下,所以李固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财政大权,就等于实际上控制卢府了。
而最有能力对抗这种突发局面的,不是被赋予留守责任的燕青,而恰恰是卢俊义的娘子贾氏。
毕竟贾氏好歹是一家之主母,卢俊义出事后她是可以名正言顺接管家务的,李固在掌握实权也不是卢家人嘛。
然而据燕青说这俩人原本就有私情,所以李固控制卢府的财务后,不费吹灰之力就跟主母贾氏合流了。
至此卢府的财务和家务都被李固接管。
完事李固还跑到大名府首告,状告卢俊义上山落草坐交椅,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用卢府的财产了。
大名府的节级蔡庆就讽刺他说:
“你那瞒心昧己勾当,怕我不知!你又占了他家私,谋了他老婆。”
注意用的是“占”字。
那么燕青在整个过程中都在干嘛呢?答案就是坐看李固进行各种夺权,但燕青没有任何能力去阻止。
“他已和娘子做了一路,嗔怪燕青违拗,将我赶逐出门。”
卢俊义在的时候,卢府的人听命于卢俊义,但是现在卢俊义出事了,那就只能听李固的了。
燕青本身没有任何职权,在卢府也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势力,而且也得不到主母贾氏的支持。
孤军奋战的他能有什么能力跟李固对抗?
所以不仅被李固驱逐出府,而且威胁外人不许节级燕青,他要让燕青自生自灭;谁胆敢去接济燕青,李固就拿卢俊义的家产给他打官司,这谁能顶得住啊?
“更兼分付一应亲戚相识:但有人安着燕青在家歇的,他便舍半个家私,和他打官司,因此无人敢着小乙。”
所以燕青的遭遇就格外悲催了,直接从卢府的高级小厮沦为了乞丐,说到底还是怪卢俊义不把他当“人”看啊。
燕青的悲剧就是卢俊义一手造成的。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