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钢市抗战老兵张德正(舞钢人物良师张金泉)
河南舞钢市抗战老兵张德正(舞钢人物良师张金泉)八0年四月,毕业分配时,由于种种原因,我被分到了尚店高中。张老师心中很是不平,亲自到尚店高中,找到了担任学校领导的老同事,说二高现在缺少老师,让我回二高把这学期的课上完。学校很给张老师面子,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当时,尚店北河正在修桥,不通汽车,他是步行而去的,中午没吃饭就又返了回去。由此可见张老师提携后进的爱才之心。到这年的8月,教育局对二高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张老师担任了校长,经他上下活动,我又调回了二高。由于我经常听他的课,学习他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和张老师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心想如果毕业能分到二高,在他的指导下,对我以后的教学肯定会提高很大,言谈中我就对他谈了这些想法。张老师也很欣赏我,就积极向学校建议,毕业分配时把我留在二高。时隔半个月后,我来到了二高实习,分到了语文组,教研组长就是张老师。从老师们的口中我了解到,张老师是六十年代初河大毕业的,原在舞阳高中任教,随着舞钢的
作者:王松凡
张金泉老师,生于1937年11月,舞钢市八台镇彦张村人。张老师青少年时,曾求学于舞阳县中和漯河高中。1957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舞阳高中、八台高中、舞钢市二高任教,曾担任舞钢市二高校长、舞钢师范校长。1998年从平顶山学院宣传部长职位上退休。
张老师遗照
初识张老师,是在一次语文教学观摩课上。那是我上师范的第二年下期,学校组织我们语文班一些同学到市二高听课。那节课的主讲人就是张老师。随着上课铃声,走上讲台的是一位中年教师,穿着一件灰色中山服,身体很瘦,面上略带病态,但两眼炯炯有神,显得干练敏捷。那节课讲的是徐霞客的《游黄山记》,他范读一遍课文后,就开始了讲解,字分句析,十分清晰,整个课堂很少废话,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时隔半个月后,我来到了二高实习,分到了语文组,教研组长就是张老师。从老师们的口中我了解到,张老师是六十年代初河大毕业的,原在舞阳高中任教,随着舞钢的开发,调到了市二高。当时由于二高建校时间不长,像张老师这样科班出身的教师,确是凤毛麟角,是全市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在和他的接触中,我感到张老师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但对同辈、晚辈却和蔼可亲,很有长者之风,在教师中很有威信。对他的为人很是佩服,教学中也很愿向他请教。
有一天,张老师对我说,你们几个年轻人,给语文组添了不少生气。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咱们语文组准备办个“学语文”墙报,听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就由你来抄写吧。不几天,他交给我一篇稿子,名字叫“李清照和宋词”。我利用中午时间,抄了满满一板,并画了插图,课外活动时,张老师亲自看了一遍,直夸我粉笔字写得不错,并指出李清照是女词人,你抄成了“女诗人”了。由此可见他认真细致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张老师和夫人女儿在一起
由于我经常听他的课,学习他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和张老师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心想如果毕业能分到二高,在他的指导下,对我以后的教学肯定会提高很大,言谈中我就对他谈了这些想法。张老师也很欣赏我,就积极向学校建议,毕业分配时把我留在二高。
八0年四月,毕业分配时,由于种种原因,我被分到了尚店高中。张老师心中很是不平,亲自到尚店高中,找到了担任学校领导的老同事,说二高现在缺少老师,让我回二高把这学期的课上完。学校很给张老师面子,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当时,尚店北河正在修桥,不通汽车,他是步行而去的,中午没吃饭就又返了回去。由此可见张老师提携后进的爱才之心。到这年的8月,教育局对二高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张老师担任了校长,经他上下活动,我又调回了二高。
张老师有肝病,身体一直不太好,加上学校的工作,熬夜较多,有时熬得眼圈发黑。我就住在校长室隔壁,每每见到他不断地找老师谈话,安排工作,校长室的药锅是一直熬着的。到晚上10点多钟,我都睡了,还隐隐地听到他在召开校务会议。以学校为家,以事业为重,这点在张老师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几个年轻老师议论起来,往往感叹不已。
张老师和儿子在一起
张老师在工作上对年轻人要求很严,在生活上却非常关心。逢年过节,他就邀请我们几个年轻人到他家做客。他的妻子徐玉歌老师,为人很是热情,经常准备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我们边吃边谈,那种贴心的话语,使人如坐春风。对于年轻人的恋爱、婚姻也时常提及,并让徐老师帮着介绍对象。八三年前,我结婚时,张老师亲自主持婚礼。那是“五一节”的晚上,全校教师都参加了,宴席比较简单,无非是花生、瓜子和糖块,但很隆重,张老师既是领导又是家长的身份主持婚礼,热情的祝福,殷殷的期望,至今难以忘怀。
八四年秋,张老师调任师范校长,推荐我担任二高教导主任,张老师对我的信任、培养、提携,是我终生难忘的。我从师范毕业分到二高任教,从担任二高教导主任到舞钢市教研室主任,张老师对事业的执著和追求,为人的正直和善良,对后辈的培养和提携,都对我影响很大。每每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深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厚望而感动,其实,张老师对我的言传身教,是远胜藤野先生的。
按张老师的学识、才能、人品,担任教育局长也是绰绰有余的。但在舞钢,一直没有这个机遇。后来他调到平顶山学院担任党委宣传部长,并兼任德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还担任校报总编辑,河南省高校思想教育研究会理事,平顶山市第四届政协委员。这是他春风得意,精神最好的时期,编校报,编教材,工作干劲很大。其间,我曾借到平顶山开会之机,多次去看望他。在他家的饭桌上,我们忆起在二高的生活,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2017年5月的一天,忽然接到他妻子徐老师的电话,说张老师突然病逝,明日在龙泉公墓举行追悼会,这使我十分震惊。后来从徐老师的口中得知,张老师已患癌症两年,一直向他隐瞒了病情。在殡仪馆,瞻仰遗容,我不禁热泪泉涌,模糊了双眼。只能用一首发自内心的诗,表达我的哀痛:
河大毕业执教鞭,培桃育李六十年。
二高有幸识公面,灵堂无语泣先贤。
谆谆教诲称良师,铮铮硬骨树典范。
公虽逝去人犹在,音容永留天地间。
本期审稿 王松凡 执行编辑 张进锋@豫乡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