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芦笋的定植技术)
芦笋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芦笋的定植技术)定植就是从苗床向大田移栽芦笋。挖定植沟就像字母M,栽芦笋就栽在字母M的中间凹点上,即定植沟中间开沟,将鳞茎盘(根盘)栽在地平面以下12~15厘米处。按照芦笋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要求,早春采用小拱棚培育的幼苗,当幼苗地上茎达3根以上时,一般在5月下旬即可进行定向定植。采用露地育苗的幼苗,可根据苗情在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定植。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育苗,为了延长芦笋大田的生育期,定植时都宜采用壮苗带土块定向栽植,这样成活率高。此期起苗易带土,伤根轻,缓苗快,生长好。大苗根系多,起苗易伤根,定植后易患病害。苗龄在60~80天为宜。超过5个月的大苗,移栽时由于伤根重,移栽后反而不如3个月苗长得好。尤其是老笋分株栽植的芦笋生长更差,两年内没有产量,不宜提倡。由于芦笋的遗传因子非常复杂,目前进口的芦笋种子绝大多数又是二代种,种子分离现象严重,苗子大小不一,定植后生长不整齐,采笋2年后,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影响
将芦笋幼苗从苗床移栽到大田的过程叫定植。定植是芦笋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芦笋是--种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一次定植多年采收,定植时期是否适宜、定植田选择及定植规格等是否妥当都直接影响到定植后的产量及品质。
1.定植田的选择定植田对芦笋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性能强、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的土壤种植芦笋,以沙壤土和轻壤土最为适宜。沙壤土和轻壤土不易板结,培土及采收方便,采收的嫩茎洁白,不易弯曲。黏重土壤通透性差,不利于芦笋根系的发育,且易板结,培土和采收不方便,嫩茎易弯曲,畸形笋多;沙性较大的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且易透光,嫩茎未出土即已变色,失去加工价值,所以也不适合栽培芦笋。
前作是桑园、果园、林地的地块不宜种植芦笋。因为土壤内残留的树根经过腐烂易产生紫纹羽菌,若种植芦笋,容易产生根腐病。小麦全蚀病较重的地块,前茬是韭菜、大葱、大蒜,打过除草剂或使用过大剂量剧毒农药的地块也不宜栽培芦笋。种植芦笋的地块,地下水位一定要低,不要邻近水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土壤pH以5.5~8为宜,不要在强酸、强碱土壤上栽培芦笋,否则植株的生长将会受到不利影响。土壤含盐量宜在0.2%以下,以有利于芦笋的旺盛生长。
种植芦笋的地块,光照条件要好,以利于植株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由于芦笋地上部高大、细弱,因此,不要在风口,上种植芦笋,防止劲风将地上部吹倒和出笋时嫩茎被风吹弯。定植田要集中成片,且交通方便,便于管理、收购及加工。芦笋一经定植要连续采收10~15年,所以定植地不宜在短期内变动。土地承包年限应在10年以上,以便稳定笋田的收入。
2.定植前的准备(1)深翻整地:芦笋的生长年限较长,定植前就要将土地全面耕翻40厘米,整平,施足基肥,培肥地力,为芦笋的丰产打好基础。定植前将深翻平整好的土壤按芦笋定植行整成40~50厘米宽的小畦,然后灌水沉实,避免定植后因浇水或降雨导致土壤下沉,使幼苗倒伏。灌水沉实后定植沟平面比地面低5~7厘米,不用再填土,这正是栽芦笋适宜的沟平面深度。
使用腐熟好的猪粪、鸡粪、鸭粪和人粪尿,羊粪和牛、马粪要少施。两沟间的垄面要整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小拱形,以后随着幼苗的不断生长,再将垄面土逐渐分次回填于定植沟内,使芦笋行形成高出原地平面10~20 厘米的土垄,以便汛期排水防涝。如果没有猪粪、鸡粪和人粪尿,尤其是大面积种植芦笋的基地很难做得到,可以使用豆饼、花生饼、菜籽饼、棉籽饼或蓖麻籽饼等饼肥,亦可以把大豆煮熟发酵使用。每亩地使用150千克。使用前先将饼肥粉碎,加入适量水拌匀,底部铺上塑料薄膜,饼肥上部再盖一层塑料薄膜在阳光下曝晒,这样饼肥逐渐发热发酵,7~10天会变黑发臭。每年一次作追肥使用时,可离芦笋30~40厘米开沟施入,然后覆土浇水。
(2)选苗分级定植:为了确保芦笋定植后生长整齐,起苗时按10厘米见方切成土块,便于带土移栽。营养缽育的苗直接将钵除掉即可栽植,不伤根。定植时要对幼苗进行分级,按幼苗大小选苗定植。定植苗的标准是,要求苗高30~40厘米,有3根以上茎及7条以上地下贮藏根。不合格者不能定植。
由于芦笋的遗传因子非常复杂,目前进口的芦笋种子绝大多数又是二代种,种子分离现象严重,苗子大小不一,定植后生长不整齐,采笋2年后,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即使一代杂交种也有部分小苗不宜使用。不是营养缽或营养块育苗,栽植时不能带土块定植的,起苗时一定要提前先浇一.遍小水,使苗畦土壤不干不湿比较松散时出苗,且挖苗时要深挖,轻轻地放置,将根系固结的泥土轻轻抖落下来,达到逐株自然分离。尽量把根留长一点不要弄断,要保护好根系的完整性,这样栽植后才能不缓苗、生长快。定植后的株苗不仅靠原有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更依赖肉质根的贮藏养分供应新芽的再生长。
3.定植时间定植就是从苗床向大田移栽芦笋。挖定植沟就像字母M,栽芦笋就栽在字母M的中间凹点上,即定植沟中间开沟,将鳞茎盘(根盘)栽在地平面以下12~15厘米处。按照芦笋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要求,早春采用小拱棚培育的幼苗,当幼苗地上茎达3根以上时,一般在5月下旬即可进行定向定植。采用露地育苗的幼苗,可根据苗情在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定植。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育苗,为了延长芦笋大田的生育期,定植时都宜采用壮苗带土块定向栽植,这样成活率高。此期起苗易带土,伤根轻,缓苗快,生长好。大苗根系多,起苗易伤根,定植后易患病害。苗龄在60~80天为宜。超过5个月的大苗,移栽时由于伤根重,移栽后反而不如3个月苗长得好。尤其是老笋分株栽植的芦笋生长更差,两年内没有产量,不宜提倡。
4.定植密度定植密度即单位面积栽植芦笋的株数。定植密度的合理与否,关系到采笋年限内的株丛发育、嫩茎数量、产量、质量和采笋年限的长短及管理是否方便等。定植密度过大,对芦笋的前期产量有一定好处,但随着芦笋鳞茎盘的逐年扩大,鳞茎群数量的增加,会造成地上部生长郁蔽,通风透光不良,易招致病害的发生。定植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下降。所以合理的密度应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光照,提高嫩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能连续多年稳产高产。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行间通风透光不影响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适当缩小株距会对产量有所增加。
根据试验和笋农实践,栽培白芦笋由于需要培土软化嫩茎,所以行距不能太小,以行距1.8米、株距0.25~0.3米,每亩定植1 300~1 400株最为合适。绿芦笋栽培由于不受培土的限制,行距可缩小到1.3~1.5米,株距同样是0.25~0.3米,每亩定植1 800~2 000株较为合适。南方地区行距适当加大到1.4~1.5米为宜。为避免植株间剧烈竞争,都不宜采用双行密植。
5.定植方法栽芦笋时提前7~8天将整好的定植沟进行浇水沉实。栽笋时先将定植沟搂平,在定植沟中间划一条直线,然后将带土块(栽后不伤根,不缓苗)的幼苗,按芦笋幼苗地上茎萌生的生长发展方向进行定向定植。定植苗应有3条以上地上茎,若按南北沟向定植,将第1次抽出的地上茎(较短细的一条茎)放置在北面或南面,不可放在沟的两侧;若按东西沟向定植,第1次抽出的地上茎应放在沟的东面或西面,做到与定植行向一致。大苗与小苗分开,不要混栽,要栽大苗弃弱苗,以免影响芦笋的整齐度。定植时沿直线株距0.25~0.3米,随挖穴随栽植。
穴径的大小以能放进幼苗为标准,栽后覆土4~5厘米并按实,然后浇水。做到深栽浅埋,即栽植深度距地平面较深,一般在地平面以下13~15厘米,但是栽时苗子埋土厚度较浅,埋土厚度4~5厘米。相当于栽在M中间的凹点上。随着笋苗的生长,在以后管理过程中,逐渐取土分次将定植沟填平,使栽苗的深度保持在12厘米左右。栽植过深,容易造成缺株或使幼苗发育不良。栽植过浅,植株营养不良,地上茎易倒伏,且产量不高。
试验表明,芦笋的地下茎(鳞茎盘)在土壤中具有自行调节深度的功能,栽植过浅向下发展,栽植过深向上发展,定植于13~15厘米处则水平发展,说明13~15厘米深度为最好,13~15厘米是鳞茎盘所处的最佳土壤深度。定植行的方向没有具体规定,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以当地7~10月刮风的方向定位芦笋的行向比较科学。由于7~10月正值芦笋地上部营养生长期,也是降雨集中期,这时的空气湿度大,芦笋病害会增加。如果顺风设行定植芦笋,芦笋行内就会通风顺畅,芦笋底部和行间空气湿度会大大降低,也就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