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说的是哪一年的事(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的情节)
家有儿女说的是哪一年的事(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的情节)这个鬼点子多、不爱学习的男孩,制造了不少经典爆笑场面。小时候,经常被《家有儿女》中的刘星逗笑。三个孩子性格不一:优秀傲娇的小雪、淘气幽默的刘星和可爱纯真的小雨。欢乐一家人,演绎着温馨有爱的日常。豆瓣剧评截图
提起家庭教育片,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家有儿女》。
这部10多年前8.4分的情景喜剧,让很多人看得捧腹大笑。
贤惠有爱的护士刘梅,遇上了智慧淡定的编剧夏东海。
两个再婚的人带着各自的孩子,重组了一个五人的家庭。
三个孩子性格不一:优秀傲娇的小雪、淘气幽默的刘星和可爱纯真的小雨。
欢乐一家人,演绎着温馨有爱的日常。
豆瓣剧评截图
小时候,经常被《家有儿女》中的刘星逗笑。
这个鬼点子多、不爱学习的男孩,制造了不少经典爆笑场面。
三个孩子自我介绍时,小雪和小雨依次回复:
我叫夏雪。
我叫夏雨。
轮到刘星呢?
他说:“我叫下冰雹。”
《家有儿女》截图
年岁渐长,最近重看《家有儿女》。
意外发现为我们带来最大欢乐的刘星,竟然是处于家庭食物链最低端。
1
血浓于水的亲妈
却给出最不平等的待遇
三个孩子中,小雪从小成绩优异,七岁后在爷爷家长大,直到爸爸夏东海再婚,才来到这个组合家庭。
刚进家门的一段时间,小雪对刘梅这个后妈很排斥,急于宣誓自己的主权。
而平时急脾气的刘梅对待小雪非常关爱,连夏东海都非常佩服她的耐心。
《家有儿女》截图
小雪对大猩猩感兴趣。
刘梅开始恶补大猩猩的知识,把小雪的房间布置成“猩猩主题屋”。
在房间里放了猩猩的模型、书本资料,并且想方设法找来化石、树枝做一个猩猩窝。
刘梅为小雪搭建的猩猩屋,墙上贴了猩猩海报/《家有儿女》截图
小雨年纪尚小,刘梅也呵护有加。
蚊子咬了小雨的手,刘梅温柔地挠小雨的手指。
小雨和刘星因为争抢着上厕所,小雨憋急了,尿到了刘星的床上。
被夏东海罚洗床单,不懂洗衣服的小雨,混合着各种刷皮鞋的颜料却越洗越脏,五颜六色的颜料沾染到了自己的衣服。
刘梅回家之后,帮小雨洗好澡,责备刘星不懂得谦让弟弟。
到了刘星这,画风突变,刘梅日常中对刘星说得最多的是:
“你是不是又调皮了?”
“你等着我揍你。”
刘梅和夏东海刚结婚时,介绍自己的亲生儿子刘星时:
“我有一个淘气的儿子叫刘星。”
刘星是活力四射的。
他会叫上小区的小伙伴鼠标、键盘一起踢足球;迷上福尔摩斯时,聪明地帮家里破案。
他是讲义气的。
好兄弟鼠标有难时,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他是勇敢的。
小区里的小孩子受欺负,他会见义勇为。
但由于学习成绩差、“不务正业”,在妈妈眼中他是三个孩子中最不懂事、最调皮的。
这也是属于刘星的“少年维特式烦恼":
“明明我才是妈妈亲生的,为什么妈妈更爱小雪、小雨。”
他偶尔也懂事以求获得刘梅的关心。
刘星认真擦卧室的玻璃,想得到刘梅的表扬。
刘梅却质疑刘星的初心:
“你不是就想通过擦玻璃,逃避写作业吗?”
刘星主动收拾小雪遗留在茶几上的垃圾,刘梅不分青红皂白地数落:
“你看你把这屋子弄的,都乱成什么样了?”
这样不问前因后果的责备,让刘星愁眉苦脸。
小小年纪就觉得自己过得很失败,连亲妈都不相信自己。
对一旁的小雪诉苦:
“在妈心目中啊,你们俩永远是最好的孩子。
我呀,我就是给你们垫背的。
你是没受到过那种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你才不了解我现在的心情。”
小雪安慰刘星的多心,提出用实践证明刘梅是否存在偏心的情况。
他们展开了实验。
实验场景一:
小雪和刘星一起趴在客厅的桌子上睡大觉,小雨拉来了妈妈,观察妈妈的反应。
看到这一幕,刘梅从座位上拽起了刘星,质问N连:
怎么做着做着功课又睡着了啊?
昨天晚上干吗来着?
你不是挺早就回屋了吗?
又玩游戏来着吧?
委屈的刘星指了指同样行为的小雪,刘梅轻声叫醒了小雪:
“肯定是昨天学得太累了。我怕你在这儿睡觉感冒,回屋歇着吧,听见没有啊。”
实验场景二:小雪和刘星都故意没去上补习班的课程。
刘梅恨铁不成钢地责骂刘星:
“不是你说你像话吗?看看人家别的同学,放了学,人家这补习班那补习班。
你呢,一礼拜就这么一堂补习课,你还旷课。”
对待同样逃课的小雪,刘梅会耐心地听小雪解释,小雪觉得补习课老师讲得太简单,不如拿这个时间玩耍。
在相同的两件事情上,刘梅对待小雪、刘星的态度截然不同。
差别待遇的强烈对比,刘星委屈巴巴地不满:
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同一件事小雪是对的,而自己却是错的。
2
同一屋檐下
差别待遇的伤害
对刘星的差别待遇不止一两例 。
刘星去夏令营回来之后,特意采摘了一捧野花,献给刘梅。
刘梅的第一反应不是对刘星的孝心感到欣慰,而是下意识认为刘星在夏令营中犯了错误。
刘星躺在床上,对刘梅长久以来的忽略、偏见感到难过。
“还说是我亲妈呢,我看您倒像小雪小雨的亲妈,对我就是后妈。”
对刘梅而言,她想照顾好三个孩子,做好三个孩子的母亲。
对待小雪、小雨亲切,和刘星却有诸多责备。
因为是亲近的,是血浓于水的,刘梅可以没有太多顾虑。
在小雪和小雨眼中,她是一个好妈妈。
可是在日积月累地不平衡中,刘星却渐渐感到失望。
旁观者小雪对刘梅说:
“妈,您老误解刘星。其实他一直很努力,可就是因为您老误解他,他已经失望了。”
家人的不信任感,造成刘星没有安全感。
他觉得家人不在乎自己,不爱自己。
甚至听好朋友键盘的建议,躲在厨房的柜子里,观察家人的表现。
对于刘星而言,爱需要验证,才敢相信。
漫画家几米曾在绘本中刻画过一个经常犯错的小孩,有句台词是: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地活下去。”
那些以为是自己不辞辛劳一直包容孩子的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也在被孩子包容,才不至于被不断地放大。
3
好的家庭教育
应该给予每个孩子重视
大的疼小的爱中间那个拿脚踹。
如果说《家有儿女》中刘星状况频出,显示的更多是血缘亲近带来的忽视感。
那么小S就是用实力,证明了“中间小孩不受宠”这句话的真谛。
《真相吧!花花世界》中小S无意中透漏,自己对三个女儿的爱是不平等的。
不知不觉中长期冷落了二女儿。
《真相吧!花花世界》截图
深究原因,只是因出生顺序不同,三个孩子得到的关注也就不尽相同。
资深妈妈小S生大女儿时,和大多数人一样,满怀忐忑与谨慎。
在初为人母的小S的观念里,每天一定要念故事给女儿听,一定要陪女儿很久很久。
《真相吧!花花世界》截图
当大女儿磨光了小S对婴儿的关注度之后,随之而来的二女儿就成了她口中的“一块肉”。
“没有必要与其多做互动。”
《真相吧!花花世界》截图
为了照顾到大女儿的心情,落到二女儿身上的关注度更是少之又少。
小女儿的姗姗来迟,又成功燃起了小S对婴儿的爱,相较于二女儿,小女儿得到的关注多上许多。
《真相吧!花花世界》截图
小S这种赤裸裸的偏心,不仅惊呆了同为主持人的蔡康永,更是惊呆了众多吃瓜群众。
而那个不受疼爱,只是小S口中“一块肉”的二女儿,却是三个女儿中最贴心、最孝顺的一位。
小S对此感到很满意。
《真相吧!花花世界》截图
殊不知偏心、不公平,这些在父母眼里刻意忽略的字眼,是很多孩子的梦魇。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Middle-child Syndrome”,中间儿综合症,即中间的小孩相对于自己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被忽视被排挤,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特征。
严肃来说,这是种病。
孩子的世界简单,为其添上色彩的首先是父母。
心理学家 Eric H. Erickson 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孩子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
其实,青春期的子女不听父母的话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此时,如果父母仍然采用子女儿时的沟通方法,那只会让双方距离愈来愈远。
“唯我独尊”的父母会把孩子愈推愈远
父母要跟随着青春期的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要改善跟青春期子女的关系,先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需要更大的空间,正在一天天走向自立,不会再像孩童时那般整天跟在父母身边,听从父母的一言一行。
青春期的家长要清楚了解自己,因应子女的不同成长阶段而改变角色。
如果父母仍然摆出“唯我独尊”的长辈架子,坚持要孩子事事尊重,事事遵循,结果会造成亲子关系冷漠,双方不信任,隔膜。
智慧的家长会静静地等待,等着孩子悄悄成长。
这样的父母能跟子女平起平坐,愿意和孩子沟通,有么事情都彼此商量,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相处。孩子也愿意把生活和学习中苦恼与家长倾述,家长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建议,孩子也乐于接受。
家长要有更大的忍耐力和包容心。有时子女心情不好时,对父母便不瞅不睬;更甚者是心情坏透时会出言顶撞。这时就要考验家长的智慧。父母要引导孩子,走出阴云密布的心境。
有话好好说,不好的话不说
心理教授盖晓红提到,父母要以一个辅导者角色去了解子女身心方面经历着的变化,明白他们心中的苦恼。
父母在还没有考虑成熟时,就静静地等待,观察孩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过格的行为,父母应予接纳和体谅。
青春期是孩子们正常的成长阶段。孩子们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是一些挫折必不可免,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体谅和容忍孩子的一些不完美。
父母要陪伴孩子成长,应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尝试让孩子在一个个尝试中长大。孩子们在一个个挫折中,才能进步,一天天长大,并追寻他们的理想和人生。
家长要关注着孩子,从旁支持他们。
静静聆听,待孩子悄然而至的花开
孩子恰如一株美丽的花,要懂得等待他(她)悄然而至的含苞待放。
青春期是孩子们的花季,父母要做的是读懂孩子,倾听孩子,做孩子的知心人,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去面对青春期的苦恼和迷惘。
父母要经常向子女说:“你有甚什么心事可以吿诉我,我很愿意聆听你。”
盖晓红也提到家长不要杞人忧天,担心孩子的性格有弱点。其实世界那么大,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孩子都会有自己一片美丽的风景。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首先管理好自己的嘴,自己不要有抱怨,不要把负面情绪带进家庭,影响到孩子。
父母多鼓励孩子,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孩子,这样,子女也会变得阳光起来,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毋庸置疑,只是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会忽略孩子的一些感受。
希望每份爱不需要被验证,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拥抱人生。
———— / END/ ————
今日正能量
明日天气
今日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