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沉花影瘦原文(水瘦品读花间词)
月沉花影瘦原文(水瘦品读花间词)对于此词,明人汤显祖评道:“风华情致,六朝人之长短句也。”而另一明人沈际飞在《别调集》中评得痛切:“惨境何可言。”而同为明人的徐士俊在《古今词统》中却给了一个酷评:“幽凉殆似鬼作。”“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一句生动、隽永,有着流丽,清亮之美,为飞卿又一传神之笔,历来受人赞誉。南宋时人黄叔旸云:“飞卿词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旧称温词香软,以绮靡胜。而这首《梦江南》却迥然不同,虽为别调,却属精品。词人的白描笔法情致幽远,意境清雅,令人遐想联翩。恨有千种万种。在这之中,最让人可恨的是,令人朝思暮想的良人远在天涯,久不归来。这“恨”还是“恨极”,仅此两字,就细腻地刻画出这个思妇爱恨交织的复杂心境。这“恨”是爱极而生的恨,这“恨”字又包含了更深的爱。就词的主旨而言,开头两句可谓一语道破了。接下来又如何呢?“山月”句是思妇抬头所见,“水风”句是其低头所见。字字是景语也皆是情语。山月、水
品读花间词(18)——水瘦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梦江南
恨有千种万种。在这之中,最让人可恨的是,令人朝思暮想的良人远在天涯,久不归来。这“恨”还是“恨极”,仅此两字,就细腻地刻画出这个思妇爱恨交织的复杂心境。这“恨”是爱极而生的恨,这“恨”字又包含了更深的爱。就词的主旨而言,开头两句可谓一语道破了。接下来又如何呢?
“山月”句是思妇抬头所见,“水风”句是其低头所见。字字是景语也皆是情语。山月、水风、碧云,本无所谓知与不知,而词中女子却把它们作为埋怨的对象,以为是山月不解人事而故意窥人,水风不理怨情而将落花飘于眼前,暮云悠悠,更牵动了她无休无止的离恨。山月本为无情物,只管自顾自地高悬空中,将一片皎洁的清辉洒满人间。词中不说“人不知”她心里事,而说“山月不知”,则女子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因此,山月也隐指远在天涯的良人,不解思妇心里事。
山高水长,远在天涯的良人不能体谅她的一片苦心。因此,思妇长夜难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她抬头望望明月,低头看看眼前,但见风吹落花纷纷,流水静静东去。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水风吹落的花也是以花自喻,隐指女子自身的命运和年华,亦如风中的“眼前花”,极易凋谢而难挽留。惜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所以,正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风吹花落,水逐花去;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百无聊赖之中,再凝望碧蓝的夜空,朗朗月光之下,云彩如风中花一般飘荡摇曳。随着时光的流逝,它在一点点地、缓缓地斜移。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一句生动、隽永,有着流丽,清亮之美,为飞卿又一传神之笔,历来受人赞誉。南宋时人黄叔旸云:“飞卿词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旧称温词香软,以绮靡胜。而这首《梦江南》却迥然不同,虽为别调,却属精品。词人的白描笔法情致幽远,意境清雅,令人遐想联翩。
对于此词,明人汤显祖评道:“风华情致,六朝人之长短句也。”而另一明人沈际飞在《别调集》中评得痛切:“惨境何可言。”而同为明人的徐士俊在《古今词统》中却给了一个酷评:“幽凉殆似鬼作。”
徐士俊是怀疑这篇《梦江南》非人所作,而是鬼写的。嗯,有些道理。
这首《梦江南》好似一幅清淡的水墨画,温庭筠避开惯用的一切浓丽辞藻,只轻轻勾画几笔,而人物的神情状态宛然纸上。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白居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故知古人眼中的“天涯”是一个忧愁结穴、离情成渊的去处。心中怨恨之极与天地之极——天涯海角居然相通,接通了无形之极与有形之极,人的寸心之情与广袤的天地精神相往来,岂不伟哉?游子远在千里之外,而怨妇独留于此地此时此景之中。她长守空闺,天边明月眼前花,故那“恨极在天涯”颇近蒋春霖《虞美人》中的“遥凭南斗望京华,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一句。
临水而居,看青山隐隐水迢迢。山边月圆,清光皎洁印万川;落花残红,水风轻拂,飞舞的花瓣穿越寂寞红尘,飞越想象中的关山云水,直抵梦中的天涯游子身边。与记忆对峙,与怀念相伴,纵不能长相厮守,相濡以沫,亦无法相忘江湖。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又是何等美妙的文字!
这份刻骨的相思,这种神伤的惆怅,也许是每个经历过爱情的人共同的记忆。在那个情怀初露的年华里,一旦爱上了某个人,便满心是这个人。“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不由得想到那个伊人。山月初照,也会认为它不解人心事;水风吹花,也会触动一腔情思。那脉脉情丝,斩不断理还乱。就像《天龙八部》里段誉公子遇上了姑苏慕容家的表妹王语嫣,魂不守舍,“情愿为她死了也是好的”。自己仿佛只是个木偶,所有的线系在那语笑嫣然的女孩子身上,总是默默地关注着她。她笑了,你也会情不自禁地笑;她哭了,你也会不开心,满是一片怜香惜玉、呵护她的温柔心思。她不经意的一句话你也会时时记忆在心。如果她喜欢丁香花,你也许会在她生日那天给她一个丁香般的惊喜。
而女孩子却也是如此这般,就如王语嫣的心思处处在那位一心光复大燕的慕容公子身上。慕容公子高兴,她便也满脸嫣然笑意;他不痛快,她便也愁肠百结。惹得一边的段公子暗感风月无情,多情却被无情恼。又想起了那红楼女子林黛玉,当那不肖种种贾宝玉大承笞挞,被老爹打得皮开肉绽后,哭红了眼睛的林妹妹见到强撑笑脸的宝玉,却只是哽哽咽咽一句“你,可都改了吧”,怜惜之痛、不忍之情尽在其中。
站立在宿命的掌心中,相爱的人其实只是两颗懵懂无知而又顺从内心情感驱使的棋子。豆蔻少女的痴迷,纯情少男的忧郁,维特的烦恼岂止在书架上?恋慕少艾,感怀物华,那份情感淡雅而纤丽,像烟云的细语,也像梦境的叹息。但更多的时候它像生命中的一枚青果,以不成熟的酸涩,悬结在最低的枝头。风寒水瘦,相爱的青春时光隔着多远的距离?也许仅仅隔了一朵花的距离,却又如同相隔千山万水,遥遥无期。只应了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到后来,过往心情都被岁月碾成了青涩的恋爱滋味,旧时欢爱如同落花飘零在记忆的河床,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在岁月中渐渐沉淀,最终发酵成眼中温热的潮湿。对一个人的真情来说,错过一季就错过了一生,短暂相恋后也许就是漫漫一生的告别。山盟虽在,欢爱如旧梦,是宿命还是遗憾?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一个没有爱过没有被爱过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一页空白。彼岸总有繁华三千,荒凉的渡口,哪里寻摆渡的船。蓦然回首的灯火,总是那么遥不可及,万丈红尘,车水马龙,怎么看,都掩不住背后的苍凉。而一个真正爱过的人,他的生命则是圆满充实、无怨无悔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很难企及这种无相无色的境界,而世间真正能够做到赏花不沾襟,爱物不执著的人又有多少。或情深缘浅,或情深缘深,它就是如此无常。缘起缘灭,悲喜嗔痴,爱恨无尤。如同一枚水果,非得自己亲尝,咬一口有一口的滋味,各人有各人独到的领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体会之处,恰如佛家偈语:不可说。
于是,耳边只剩了温庭筠低低的吟叹:“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