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简述罗西尼歌剧特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简述罗西尼歌剧特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从1822年,罗西尼和一个白富美歌唱家结婚了,此后开启了欧洲巡演。在1824年,32岁的罗西尼定居在法国巴黎,担任“意大利歌剧院”院长,次年被任命为法王御前音乐总监。在1829年,罗西尼倾注心血,完成了他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此后的近40年里,罗西尼再没写过一部歌剧,仅创作了一些其他体裁的作品。至于为什么不写歌剧了,仍是个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在当时可以说是喜歌剧的标杆,票房经久不衰。这部作品采用的是博马舍以费加罗为主人公的三部戏剧中的第一部,之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采用的是第二部。这部作品主要讲的就是理发师费加罗在精心设计下,帮助一对有情人避免了阴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唐克雷迪》(Tancredi)是一部正歌剧,其延续了意大利正歌剧的传统,也具有罗西尼的个人风格。内容梗概:在中世纪,A城得知B城要来攻打A城,A城的两个最大

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初期的歌剧,似乎德国和法国的歌剧创作风格流传更广,但从罗西尼开始,意大利歌剧开启了它全新的发展阶段。意大利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西班牙、法国、奥地利争斗割据的对象,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复杂的欧洲局势下,意大利人民开始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斗争,这一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创作也尤为活跃,歌剧是意大利艺术在这一时期的欧洲影响较大的艺术形式之一。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

简述罗西尼歌剧特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1)

罗西尼出身贫困,从小随戏班的父母游迹于意大利各地的农村,后来还当过肉店和铁匠铺的学徒。在14岁时,罗西尼才正式进入音乐学校学习音乐,罗西尼在学习期间,因为他的嗓音条件和歌剧习作让他在学校里小有名气。罗西尼在学习作曲时大量抄写了大量海顿、莫扎特等大师的作品,积累了很多创作的基础。罗西尼在18岁的时候,接受了威尼斯歌剧院的9部歌剧作品的委约,其中的滑稽剧《快乐的骗局》(1812)是最为成功的一部,这部作品让罗西尼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也让罗西尼的音乐风格受到了大家普遍的喜爱。

此后,意大利各大剧院陆续向罗西尼发起委约,罗西尼为费拉拉歌剧院创作了宗教剧《奇罗在巴比伦》(1812)、为米兰斯卡拉剧院创作《试金石》(1812)、为威尼斯剧院创作《软梯》(1812)、《布鲁斯基诺先生》(1813)等。在1813年创作的正歌剧《唐克雷迪》喜歌剧《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使罗西尼爆红,甚至贝多芬作品的上演都因“罗西尼风”受到影响。

《唐克雷迪》(Tancredi)是一部正歌剧,其延续了意大利正歌剧的传统,也具有罗西尼的个人风格。内容梗概:在中世纪,A城得知B城要来攻打A城,A城的两个最大的家族1家和2家结束了内斗。1家的老大“老A”在当时是A城城主,他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把自己的女儿“小A”许配给了2家的老大“老欧”。但是小A自己已经私下与一个叫“唐克雷迪”(我们叫他“小唐”)的骑士定了婚。小A写信让小唐赶快回来处理这个事,小唐秘密回来之后,小A觉得这事小唐平不了,于是让他快跑。不巧的是,小A当时给小唐的信落到了老欧手里,老欧认为小唐是B城的间谍,小A在通敌卖国,要判她死刑。小唐知道之后,乔装成律师,为小A辩护,最后还赢了,为小A洗清了罪名。但小唐没有留在小A身边,偷偷的离开了A城,因为小唐觉得小A好像喜欢老欧,同时也因为小唐真的是个间谍(小唐:“没想到吧”)。小唐前脚刚走,B城就来打A城了,小唐又回到A城来和大家一起反抗B城,最后受了重伤。在小唐死之前,小A和小唐把话说开了,化解了误会,小唐死了。老A给小A和小唐举办了“婚礼”。

简述罗西尼歌剧特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2)

《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L’italiana in Algeri)是罗西尼在早期创作中国最成功的的一部喜歌剧,彰显了罗西尼的独特风格。这部作品的喜剧效果非常好,同时融入了民族情怀。大致情节是意大利少女伊莎贝拉设下计谋,使喜欢自己的土耳其敌人上当,从而让包括自己男朋友林多佐在内的意大利同胞逃离阿尔及尔。全剧的高潮是伊莎贝拉在同胞的环绕下演唱英雄般的咏叹调,这部作品在当时寻求独立解放的意大利人们心中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1814—1822年期间,罗西尼在那不勒斯圣卡罗剧院担任音乐指导,这段时间内罗西尼创作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815)、《塞维利亚的理发师》(1816)、《灰姑娘》(1817)、《奥泰罗》(1816)、《贼鹊》(1817)、《摩西在埃及》(1818)、《湖边女郎》(1819)、《茂梅托二世》等。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罗西尼最成功的的作品。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在当时可以说是喜歌剧的标杆,票房经久不衰。这部作品采用的是博马舍以费加罗为主人公的三部戏剧中的第一部,之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采用的是第二部。这部作品主要讲的就是理发师费加罗在精心设计下,帮助一对有情人避免了阴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从1822年,罗西尼和一个白富美歌唱家结婚了,此后开启了欧洲巡演。在1824年,32岁的罗西尼定居在法国巴黎,担任“意大利歌剧院”院长,次年被任命为法王御前音乐总监。在1829年,罗西尼倾注心血,完成了他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此后的近40年里,罗西尼再没写过一部歌剧,仅创作了一些其他体裁的作品。至于为什么不写歌剧了,仍是个谜。

《威廉·退尔》(Guillaume Tell)是罗西尼根据德国诗人席勒同名诗剧改编的,讲的是瑞士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者的历史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对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追求。这部歌剧因为创作于法国,而且观众主要是法国群体,所以罗西尼在这一部歌剧中采用了一些法国大歌剧的创作形式。

简述罗西尼歌剧特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3)

结语

罗西尼的歌剧创作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意大利歌剧的歌剧音乐特征,歌剧在本质上是歌唱艺术的最高体现,他的基本目的是用流畅音乐打动听众。罗西尼的歌剧旋律容易记忆、乐队伴奏的织体简洁、节奏很有活力、乐句划分清晰。同时他也特别注重控制歌手过分的即兴发挥,这让他的音乐风格非常轻快灵动。这种创作风格为意大利后来的歌剧作曲家提供了创作参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