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第九个寡妇结局(第九个寡妇严歌苓)
严歌苓第九个寡妇结局(第九个寡妇严歌苓)没有吃的那些年月,葡萄把地里、水里、树上的东西都找来吃了,把白面和高粱米省下来给二大,吃鱼喝羊奶走到哪儿人们都惊坏了,“都说这女人吃了什么了?怎么水豆腐一样嫩,粉皮一样光呢?”,只是那些连盐和酱油都见不到了的日子,想起来太让人心酸。最喜欢看葡萄在二大的指导下找各种吃的,养猪喂羊捞鱼,蒸玉米棒子芯儿,煮桐树花,全是生活的智慧,不得不感慨,会干活的人也是会生活的,就连闹蝗灾时,二大都教过葡萄怎么焙蝗虫吃,要先把碎了的虫翅和残了的虫爪都先箩掉,在热锅里铺些大粒盐,再放上蝗虫慢慢转铁锅,最后洒了红辣子面,想象中那些蝗虫都飘着焦香味。葡萄的公公二大干活漂亮肯吃苦,收账都配合着秋收等时节,对作恶的人并不赶尽杀绝,在那个年代八面玲珑地应对各方外力,保护史屯里的父老乡亲,“一共种五十来亩地,开一家店铺,看能给个什么高帽子戴戴?”风起云涌的,居然到了要被枪毙的份儿。斗争会上举手的那个场面最耐看,“手都举起来
《第九个寡妇》:严歌苓,一个寡妇,藏起一个男人,躲了几十年
回城那天下着大雨,我刚进电梯准备关门时,挤进来一个送外卖的小哥,说送的是麻辣香锅,如今物品过剩物流又如此便捷,天气不好时人都不爱出去,也懒得做饭,所以外卖才那么火爆吧。忍不住想,如果时光倒退几十年,需要我们土里刨食养活自己,能有多少人好好地活下去。
飞机上,我一直低头读的书是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这是严歌苓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不记得翻了多少遍了,一阵一阵儿的,有时候在家也会随手翻开看几页,总是有笑有泪。有时候会觉地这本书是女人版的《活着》,但是因为王葡萄,这活着的过程更精彩、更真,更揪心却更让人有力量,何况葡萄几十年来还背负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葡萄是如何成为寡妇的,让人心悸,但是二大是如何要被处死的,却让人心酸。上个世纪初到七十年代,广袤的农村都经历了什么,无休止的乱,战乱、内乱、土改、肃反、饥荒、动乱、下乡,一拨又一拨的人,来了又去,新名词换了一个又一个,“来的时候不问问俺们愿意不愿意,反正也呆不长”,葡萄打小就趴在门里往外看,总是看到“腿都满了”,又总是看到人影一下子都没了,只剩下街道上的黄土黄烟。
葡萄的公公二大干活漂亮肯吃苦,收账都配合着秋收等时节,对作恶的人并不赶尽杀绝,在那个年代八面玲珑地应对各方外力,保护史屯里的父老乡亲,“一共种五十来亩地,开一家店铺,看能给个什么高帽子戴戴?”风起云涌的,居然到了要被枪毙的份儿。斗争会上举手的那个场面最耐看,“手都举起来了。有快有慢,有粘粘糊糊举上去,又放下来,看看周围,再粘粘糊糊举上去”。而二大对犹豫的谢哲学还说“举吧举吧。少你一票能咋的?”
老天有眼,葡萄救下了死里逃生的二大,也开始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二大在地窖里躲了几十年,也许真像葡萄相信的那样:“什么人什么事在史屯都是匆匆一过,这么多年,谁在史屯留下了?过去了,史屯就还是一样活人过日子。什么来了,能躲就躲,躲过了就躲过了。”只是揣个这个秘密,葡萄还是要过日子,要不顾一切地找吃的,要下意识地和留心眼和周围的乡亲们相处,还要应对被时代赶着来到史屯的外面的人。
几十年,二大和葡萄是互相成全的,有一个要拼命保护的人,何尝不是活着的意义,而葡萄和二大又是相似的,葡萄干活和做人都是二大从小调教的。通篇的河南话读起来很亲切,热闹的孙家店铺所在的史屯,那些院落、窑洞、地窖看着好像就在眼前,河南山西有很多地方相似。
最喜欢看葡萄在二大的指导下找各种吃的,养猪喂羊捞鱼,蒸玉米棒子芯儿,煮桐树花,全是生活的智慧,不得不感慨,会干活的人也是会生活的,就连闹蝗灾时,二大都教过葡萄怎么焙蝗虫吃,要先把碎了的虫翅和残了的虫爪都先箩掉,在热锅里铺些大粒盐,再放上蝗虫慢慢转铁锅,最后洒了红辣子面,想象中那些蝗虫都飘着焦香味。
没有吃的那些年月,葡萄把地里、水里、树上的东西都找来吃了,把白面和高粱米省下来给二大,吃鱼喝羊奶走到哪儿人们都惊坏了,“都说这女人吃了什么了?怎么水豆腐一样嫩,粉皮一样光呢?”,只是那些连盐和酱油都见不到了的日子,想起来太让人心酸。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葡萄,我总想起来另一个人:杨绛,虚构的葡萄可能与杨绛先生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在什么环境下都安之若素,没有发愁的事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葡萄最上心的就是养猪场和那些猪,而杨绛先生就连负责清扫厕所,也用小铲子把厕池内外的污垢清除得干干净净,她们天生是什么事情都能做的,身手漂亮。而在这些苦难之中还不忘揶揄生活,“窑洞着火关上门就完了,都跑来干啥?看我晒的柿饼比你们的甜吧?”
活着就有希望,有时候躲着也是希望。“谁说会躲不过去?再有一会儿,二大就太平了,就全躲过去了,外头的事再变,人再变,他也全躲过去了。”过去的事情都在迷雾中,将来也更是不知道会怎么样,不管怎么样,活在现在,好好地活着总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