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924年春游散文(陈佾生北方佳人来)

1924年春游散文(陈佾生北方佳人来)她虽远不如北方的红叶那样血红,红得彻底,也不象北方那样成片成林地红,红得蔚为壮观,摄人心魄;但因其少见,所以显得万分宝贵,也因其孤独一株,所以显得特别醒目。潮州四季不明,夏长冬短,平原地区难见霜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气变暖,潮州的冬天既迟来又短暂,更难觅红叶,但是,此处居然有一株如此漂亮的红叶!在我住的这个小区,居然就有一株红叶。红彤彤的,红得通透,红得明亮,在周围一片绿树掩映下,分外耀眼。树上几片尚未变红的绿叶点缀其间,红绿搭配,色彩艳丽而不单调,煞是好看。何来一株红叶!让人倍感意外和惊喜!红叶,又叫霜叶。“百度”得知,树叶变红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大量红色素,随着气温下降和白昼时间变短,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这时,淹没在树叶里的类胡萝卜素等其他色素就会显露出来。

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北方佳人来

岭南潮州,少见红叶。

1924年春游散文(陈佾生北方佳人来)(1)

在我住的这个小区,居然就有一株红叶。红彤彤的,红得通透,红得明亮,在周围一片绿树掩映下,分外耀眼。树上几片尚未变红的绿叶点缀其间,红绿搭配,色彩艳丽而不单调,煞是好看。

何来一株红叶!让人倍感意外和惊喜!

红叶,又叫霜叶。“百度”得知,树叶变红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大量红色素,随着气温下降和白昼时间变短,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这时,淹没在树叶里的类胡萝卜素等其他色素就会显露出来。

潮州四季不明,夏长冬短,平原地区难见霜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气变暖,潮州的冬天既迟来又短暂,更难觅红叶,但是,此处居然有一株如此漂亮的红叶!

她虽远不如北方的红叶那样血红,红得彻底,也不象北方那样成片成林地红,红得蔚为壮观,摄人心魄;但因其少见,所以显得万分宝贵,也因其孤独一株,所以显得特别醒目。

红叶之于文学作品,最早见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但历来她在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因她是秋冬经霜冻变红之树,多与悲秋,与离愁别绪等情感联系在一起。不论是李煜的“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还是蒋捷的“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都是借红叶写悲秋之意;不论是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还是许浑的“劳歌一曲送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都是借红叶抒离别之愁。

但是,眼前这株红叶,无论如何也跟悲秋或离愁别绪联系不起来。

我想,她肯定来自北方。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1924年春游散文(陈佾生北方佳人来)(2)

对,这首诗一定是为她而写的!她一定嫌北方太冷,太拥挤,于是跑到岭南来,跑到这“天南潮水头”的小城来。她既然选择了潮州,就适应了潮州冬季温暖如春的气候,却照样红得鲜亮,红得妖娆!

她不因环境改变而改变本色。

这让我想起了韩愈。

来潮州之前,韩愈是抱着必死的念头启程的。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可知他当时的心情,但是,他并不因此而自怨自艾,消沉颓废;相反,治潮八月,韩愈创造了一个文化潮州。从他开始,一个“人心尚草莱”的潮州,被一代代先贤和潮州先民改造成“海滨邹鲁”。

一颗忠君报国、大济苍生之心,不但没有因“瘴疠之乡”而沉沦,荒芜;相反,变得更加热血贲张,更加奋发扬励!

适者生存。我又想起了王定国和他的柔奴,想起苏轼。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待女寓娘》,道尽了王定国和柔奴克服岭南险恶环境,安然北归的乐观与豁达,其实也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随遇而安,以旷达自适的心态战胜困难,消除不适和不安,让心灵在陌生、艰难的环境中找到一处宁静与安详之地。

这岂止是一种生存之道!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在华夏大地上绵延了几千年。而在潮州,这种精神和文化尤为突出。

历史上,潮州人是一个移民的族群。他们来自北方,一旦站稳脚跟,便迅速扎根,开花散枝,繁衍生息。即使下南洋闯世界,同样在异域创业发展,风生水起。

就如这株红叶,在潮州温暖无霜的土地上,她依然红红火火,自信而热烈!

北方来的佳人,浸淫于潮州文化的沃土之上,必将更加红艳迷人……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彭晓剑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