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4.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在孩子一岁半以后,我们就经常能看到,孩子有时喜欢把自己关房间里,不让家长进入,这时说明他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了,而且他会把一些玩具放在大人想不到的地方,这也是他自主意识萌芽的一种表现。所以,建议家长单独给设立一个游戏区域或生活区域,也可以给孩子搭一个小帐篷,这对于孩子的独立培养也很有用。2.适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挑战孩子们因为一直有爸爸妈妈可以作为依靠,所以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也很容易向爸妈求救。父母可以在孩子求救时选择拒绝或只帮助一部分,鼓励孩子自己完成。比如孩子洗衣服,第一次肯定不行,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水盆、衣服和适量洗衣液,然后交给孩子来洗,鼓励孩子洗完一件接着再洗一件,搭积木也是这样,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立、独立的品质。3.给孩子单独设置一个区域

独立性的培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性强的人往往自理能力好,事事依靠自己,面对困难更容易解决,对于自己要做的事和整体人生规划也更明确。

而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干家务,甚至学习都要家长逼着催着,遇事也很依赖父母。独立性的培养一定是越早越好,但独立性的培养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引导,一步步引导孩子掌握生活和学习的技能,拥有理解和解决事情的能力,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1)

那么,父母具体该怎么做,才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呢?

1.学会适时放手

很简单,两岁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三岁孩子要学会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叠衣服,自己端饭,自己收拾玩具。只有父母学会适时放手,孩子才能获得做事的机会,长此以往才能获得自理能力,拥有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2.适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挑战

孩子们因为一直有爸爸妈妈可以作为依靠,所以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也很容易向爸妈求救。父母可以在孩子求救时选择拒绝或只帮助一部分,鼓励孩子自己完成。比如孩子洗衣服,第一次肯定不行,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水盆、衣服和适量洗衣液,然后交给孩子来洗,鼓励孩子洗完一件接着再洗一件,搭积木也是这样,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立、独立的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2)

3.给孩子单独设置一个区域

在孩子一岁半以后,我们就经常能看到,孩子有时喜欢把自己关房间里,不让家长进入,这时说明他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了,而且他会把一些玩具放在大人想不到的地方,这也是他自主意识萌芽的一种表现。所以,建议家长单独给设立一个游戏区域或生活区域,也可以给孩子搭一个小帐篷,这对于孩子的独立培养也很有用。

4.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我见过很多负责的妈妈,只要在家就会一直陪着孩子,无论孩子说什么她们都会积极作出回应,而论孩子做什么她们也都会指手画脚,孩子走到哪里跟到哪里,其实这种做法虽然尽责,但也有不妥之处。

在孩子玩游戏时,在孩子看一些视频时,妈妈应适当保持安静,让孩子独立去思考一些问题,如果孩子问的话再开口回答,妈妈应该做的是提供给孩子游戏道具和书,让孩子自己去看,在孩子提问时耐心回答。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3)

5.给予孩子鼓励、尊重和信任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马上就坐不住了,不是斥责孩子,就是把活拿过来自己做。这是父母一定要改掉的。

培养孩子独立做事,孩子在认识不足、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必然有犯错的时候,这时父母应少责备、多鼓励。另外,父母需要给予孩子信任,相信孩子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完成,要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要培养他们自行选择的能力,比如选什么衣服,选什么玩具,选什么兴趣班,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尊重。

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也有很多注意事项

6.不作过分保护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就得接受做这件事可能会面临的危险。比如,孩子自己吃饭可能会洒,会吃的哪里都是;孩子自己洗衣服可能会把全身弄湿。父母要做的就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去做,然后自己收拾懒摊子,该怎么收拾怎么收拾。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4)

7.保持耐心

作为父母,我们看到孩子笨手笨脚的,吃个饭费半天劲才吃几口,这时就很容易代劳,说“来来来,就你这么吃得吃掉猴年马月啊,我来喂吧。”这就会导致前功尽弃。还有是孩子说话的时候,有时孩子叨叨半天说不清楚,这时父母不要急着插嘴,也不要说“你看你,说半天也说不明白”,不要急着去否定孩子,要学会耐心倾听和鼓励。

8.给孩子保持思考的空间

孩子遇到问题就会向妈妈求助,比如问妈妈“这个是什么”“为什么”,妈妈这时可以给孩子提供一半答案,不要全部回答完,可以等着孩子接着提问,父母一步步这样引导。在孩子思考的过程中,父母重在引导,而不是解决,对于一些问题父母不必给出完整答案,应引导孩子自己去想答案,或者说“那你想想,换了你,你会怎么做呢?”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最好的认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