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夏布绣传承之路(一丝一缕织出千年传承)
江西夏布绣传承之路(一丝一缕织出千年传承)谭智祥,是浏阳夏布世家的第五代传承人,从10多岁就开始做夏布,从事夏布织艺已有40多年,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掌握夏布全套制作工艺的匠人。他说,如果要全手工制作出一匹特细夏布,需耗时长达6个多月。收麻、漂洗、打麻、绩麻、牵经梳麻、过筘上浆……从麻到布,夏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细算起来,有60多道工序。夏布,又名苎麻布,是以苎麻为原材料,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具有轻薄、透气、防霉、耐用等特点,常用于夏季衣着,所以又被称为“夏布”。手工夏布主要产地在江西、湖南、重庆等地,其中浏阳高坪镇夏布以“织工精巧、质地细腻”而知名。近日,张新发“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栏目组来到浏阳,拜访浏阳夏布传承人谭智祥、走访浏阳夏布文创中心,近距离感受浏阳夏布文创产品的魅力。60多道工序,精心打磨
00:00
编者按: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意义非凡。即日起,省级非遗品牌张新发组织“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活动,走进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深入了解非遗的过去、现在,关注非遗文化的未来,助力这些文化都活起来。
【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
红网时刻记者 唐频辉 长沙报道
夏布,又名苎麻布,是以苎麻为原材料,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具有轻薄、透气、防霉、耐用等特点,常用于夏季衣着,所以又被称为“夏布”。手工夏布主要产地在江西、湖南、重庆等地,其中浏阳高坪镇夏布以“织工精巧、质地细腻”而知名。
近日,张新发“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栏目组来到浏阳,拜访浏阳夏布传承人谭智祥、走访浏阳夏布文创中心,近距离感受浏阳夏布文创产品的魅力。
60多道工序,精心打磨
收麻、漂洗、打麻、绩麻、牵经梳麻、过筘上浆……从麻到布,夏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细算起来,有60多道工序。
谭智祥,是浏阳夏布世家的第五代传承人,从10多岁就开始做夏布,从事夏布织艺已有40多年,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掌握夏布全套制作工艺的匠人。他说,如果要全手工制作出一匹特细夏布,需耗时长达6个多月。
“像这个麻线,断线头全部要一个一个手工接上,才能上浆。上浆时,要来回反复三次,确保米浆包裹平整,每个工序可都是细活呢。”谭智祥一边介绍,一边轻抚刚刷过一遍浆的白色麻线,微风中,线条颤动,宛若琴弦。
这与百年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非遗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需经过筛、选、煮、晒、拣、烘、洗、撩、凉、卤、发、焖、刷、滚、切、分、挑、点、晾等61道工序,每一份非遗技艺都工序复杂,需精心打磨而成。
非遗技艺,40年传承坚守
手工工艺的质感是夏布的魅力所在,很难用机器替代。但也正是由于纯手工制作,夏布生产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在现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效益严重下滑,逐渐没落。
在谭智祥印象中,八九十年代,是浏阳夏布的黄金时代。“那时候,国外订单很多,家家户户都在赶工,村里很多人都是制作夏布的能手。后来慢慢不行了。”谭智祥语气里,透着些许落寞。他话锋一转,又说:“不管怎样,我不会放弃这门手艺。”问他理由,他说,从10多岁就开始做夏布,做了40多年,习惯了,停下来,舍不得,再说,好手艺总要有人传承。寥寥几句话,一如那穿过千年岁月的夏布,质朴,自然,真诚。
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浏阳夏布入选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夏布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行情也在逐渐好转。“几乎每个月都有省内外甚至外国人,专程到我这学习夏布的制作手法,现在我这个小院是浏阳夏布研究基地,在浏阳城区,还有专门的夏布文创中心”。
发展多样化文创,沉淀时光
为了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浏阳文化产业园管委会主导建设了浏阳夏布文创中心。2018年11月,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现已入驻“心之夏”“浏夏”“夏予和”多家企业。中心以夏布为原料,融合非遗传承、手工体验、创意生产、文创营销于一体,生产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
夏布制作的产品
“传统并不意味着过时,只要产品有市场,技术有人学,就会得到传承和发展。”坐在老式织布机前,谭智祥感慨道。机杼声中,梭子在他手中飞快地左右滑动,一张张夏布慢慢成形,那泾渭分明的粗犷质地,自然纯粹,仿佛是岁月留下了的“纹理”,沉淀了时光。
夏布制作的产品
与百年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非遗一样,老技艺在新时代依然可以焕发新光彩,通过保护、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也可以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民众日常生活点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