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大片(Winehouse--揭示了这个丑陋的世界)
amy大片(Winehouse--揭示了这个丑陋的世界)可以说,第一张专辑《Frank》是她的天才在音乐的初步实验,那一张专辑中是Amy对这个世界的小心尝试,饱含了Amy轻快的灵魂还有调皮可爱的小情绪。里面的许多歌,如今听来,隔着夜幕,恍惚间,仿佛看到Amy还是一个不懂世界的小女孩儿,在录影棚里,喝着酒,冲着麦克风傻笑,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真和善良。2003年发行首张专辑《Frank》,获水星音乐奖以及两个英国音乐奖提名。Amy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1983年9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女歌手。她成长于伦敦北部的Southgate地区。她的成长环境是被爵士音乐环绕着的。她母亲的叔父们,许多都是专业的爵士音乐人。恰好她的祖母与英国爵士传奇Ronnie Scott也曾有过一段恋情。在家,她聆听并吸收了她父母挑选的大师杰作,包括Dinah Washington、Ella Fitzgerald、Frank Sinatra以及其他一
了解更多资讯关注我们哦!微信号Yuleleok 欢迎来扰
-
《Amy》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主要记录了Amy生前的一些事件,还有一些私人影像。
Amy
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1983年9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女歌手。
她成长于伦敦北部的Southgate地区。她的成长环境是被爵士音乐环绕着的。她母亲的叔父们,许多都是专业的爵士音乐人。恰好她的祖母与英国爵士传奇Ronnie Scott也曾有过一段恋情。在家,她聆听并吸收了她父母挑选的大师杰作,包括Dinah Washington、Ella Fitzgerald、Frank Sinatra以及其他一些艺人。然而,在其青少年时期,她被当时TLC、Salt-N-Pepa以及其他一些美国R&B、hip-hop表演所呈现的叛逆精神所深深吸引。这些音乐影响了Amy的性格,也塑造了Amy独特而自由的灵魂。它成就了Amy,也让Amy最后走向了堕落。可以说,她一生的悲剧,也许就在她沉迷于爵士乐的童年中默默地播下了种子。
2003年发行首张专辑《Frank》,获水星音乐奖以及两个英国音乐奖提名。
可以说,第一张专辑《Frank》是她的天才在音乐的初步实验,那一张专辑中是Amy对这个世界的小心尝试,饱含了Amy轻快的灵魂还有调皮可爱的小情绪。里面的许多歌,如今听来,隔着夜幕,恍惚间,仿佛看到Amy还是一个不懂世界的小女孩儿,在录影棚里,喝着酒,冲着麦克风傻笑,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真和善良。
那时的歌词和旋律带着轻快,就像她对未来的向往,带着孩子一样的童真。
2007年发行第二张专辑《Back To Black》,获得第30届全英音乐奖最佳女歌手奖与第50届格莱美奖年度最佳唱片、年度最佳歌曲、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等大奖,成为第一个获得五项格莱美奖的英国歌手。
如果说第一张专辑只是Amy的天才,那么第二张专辑《Back To Black》则是Amy的天才和灵魂对这个世界回音。歌曲里的童真和稚嫩不再,留下来一丝怨恨和不满。还有更多的对这个世界竖起的中指。那时候的Amy已经在出名许久,体会到了无上荣耀。那时候,周围充满了鲜花和掌声。那时候,周围都是欢呼的人群。那时候,人们把她视为英国的上帝。只有Amy自己才能明白内心的伤痛,正如尼采所说,“凝视深渊已久,深渊回以凝视。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过人的才气也让Amy身心俱疲,同时也痛苦不已。她需要发泄,也需要别人的救赎。从某种意义上说,非常不幸,在最需要的时刻,没有人站出来。Amy最后选择了糟糕的感情和毒品。而这最后也毁灭了她。
第二张专辑,是注定伟大的音乐。是自由在呐喊,是灵魂在歌唱,是心灵在哭泣,却也是Amy最后的绽放。
Amy毫无疑问是一位天才般的歌手,她的歌曲中饱含着对她生命的种种情绪,让所有听过她的歌的人都难忘。而只有自由的灵魂才能理解Amy和她的歌。
她所有的争议和诽谤,最后都将被她璀璨星光般的音乐才华所遮盖,人们最终记住的,也终将是她和她自我的音乐。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天才总是被上帝着急的召唤。Amy在27岁就离开了我们。英国时间2011年7月23日,艾米·怀恩豪斯在英国伦敦的寓所被发现死亡,死因是饮酒过量。
今天这部纪录片,就深刻的揭示了一位天才的生和死。告诉了我们,Amy如何一步步的走向毁灭。
纪录片的开头讲述了Amy的家庭,还有朋友。她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喜欢的人,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忧愁。
直到,某一天,因为机缘巧合,Amy进入了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张专辑《Frank》,备受关注,也开始了她辉煌的音乐生涯。
这些数字不是关键,当我们再来回忆Amy的时候,荣誉成了过去。天才也不需要世人的庸俗褒奖。
为什么说关于她的纪录片像一部《变形记》?
透过影片的视角,关于她成名后的世界,一切都变得那么的扭曲和不堪。让人震撼。
谁杀死了Amy?
她自己?
是的,她荒唐!
她三天两头就因为当街吸大麻、携带大麻、吸毒入院而上报,连在格莱美获奖也因为戒毒疗程而不能去现场领奖。
除了和毒品沾边外,其它诸如暴力、酗酒、滥交等消极词汇也都是她的写照。
在乳房上纹上丈夫名字刺青,却又在他入狱时和别人通奸。
她总是用剪刀、烟头自残、只穿内衣在街上游荡。
可是,难道是因为这个,我们这些普通人就能撇清干系的说自己与她的死无关吗?
-
公司
在艾米如此病态的情况下,真正的为她担忧过吗?
-
媒体
透过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当Amy在挣扎的时候,无数的闪光灯都聚集起来,逼迫着Amy在众人面前惊慌失措,逼迫着Amy没有时间去喘息。谁的错?当Amy想跟家人静下心来讨论一下自己的生活时,媒体竟然追到Amy的“跟前”。在Amy和家人所在的酒店,偷听偷拍Amy一家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然后将歪曲的事实无限放大。媒体,所谓公正的媒体,难道不是凶手?
-
主持人
在媒体热炒的同时,主持人又在做些什么?利用Amy的热点话题,像疯狗一样去咧着牙齿的扑过去,撕咬着蜷缩在角落里,被人们围观的Amy。疯狂的撕咬着Amy的每一寸肌肤,然后趾高气扬的朝众人摇头卖乖。
-
丈夫
影片中,Amy所有的疯狂背后,几乎都能看到她那位疯子一般的丈夫在招摇呐喊。更为可怕的是,这位所谓爱着Amy的丈夫,明知道自己在毁灭Amy,却像八脚章鱼一样,死死的抱住Amy,不让别人靠近一步,更不让所有伸出的援手,将Amy解救。
-
我们
这些所谓的普通人,跟Amy相隔万里,貌似无关。可是,一切跟Amy丑陋的新闻不是我们在消费吗?正是因为我们的喜好,我们驱使着媒体,主持人,和所有需要关注的媒介和人都去疯狂的偷窥Amy的私生活。我们,难道能无辜吗?
-
Amy的家人
影片的高潮部分在于,Amy在精神已经完全崩溃,在毫无退路的时刻,求助于家人的帮助,却是家人捅了Amy死亡的最后一刀。已经彻底失去反抗能力的Amy想要得到救赎,家人却带着大批媒体来到Amy的身前。
她的家人,难道就能摆脱干系?
现代变形记---《Amy》
《变形记》的意义在于,揭示了所有人在利益面前的考量,哪怕亲情最后也会成为利益的筹码。所有人都在变形,在这个社会里。《Amy》的价值在于,它不光揭示了Amy的死因。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亮了所有因为利益而面目狰狞的人,让一切都在聚光灯下,成为了一堂荒唐可笑的表演。
了解更多资讯关注我们哦!微信号Yulele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