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传递着什么样的精神和力量(亮剑精神只有两个字)
亮剑传递着什么样的精神和力量(亮剑精神只有两个字)到秀芹被抓,李云龙一个加强团敢打平安县城,靠什么?从李家坡战役,李云龙一个团敢和坂田联队硬碰硬,最终杀出一条血路,凭什么?李云龙曾经和楚云飞、赵刚煮酒论英雄,炸出了那一句经典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说亮剑精神便是勇,那这种勇气来自于哪里?
《亮剑》作为抗战剧的巅峰,年年热映,至今已经播出了15年。
刷过无数遍亮剑以后,我一直在想:《亮剑》精神究竟是什么?
李云龙曾经和楚云飞、赵刚煮酒论英雄,炸出了那一句经典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果说亮剑精神便是勇,那这种勇气来自于哪里?
从李家坡战役,李云龙一个团敢和坂田联队硬碰硬,最终杀出一条血路,凭什么?
到秀芹被抓,李云龙一个加强团敢打平安县城,靠什么?
后来和尚被杀,李云龙不顾一切要砍谢宝庆的头,为什么?
最后李云龙明知武力镇压会被扣帽子,他义无反顾平息暴乱,含冤入狱,为什么?
因为李云龙是个有血性的人!
男人没有血性,就是废物。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因为在狼的眼里,老虎都可以是它的猎物。
陆军特种部队有一句口号:为什么我们让敌人闻风丧胆?因为我们狠,因为我们准,因为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敢去死!
说白了就是两个字,特种部队比敌人更有血性。这两个字就是军人必胜信念的来源。
当别人都认为遇到坂田联队要避实击虚的时候,李云龙却放出狂言:什么他妈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揍他狗娘养的!
或许你以为这只是电视剧里的台词,其实不是,在解放军战史上,有一段令各国军事专家都研究不透的奇怪现象。
朝鲜战场上,无论是从军事素质、单兵战斗力、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交通通讯等方面我们都与美军天壤之别,但我们却把美军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
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回忆,最可怕的就是志愿军的冲锋号,每当我军的冲锋号响起,战士们闪着寒光的刺刀出现在战场上时,美军便不寒而栗。
后来金一南将军在《心胜》一书中专门分析了我军面对强敌所向披靡的原因,那就是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战斗,这样的血性之师,焉能不胜?
所以志愿军能以衣衫单薄的血肉之躯战胜机械化的钢铁洪流,我们的战士连一口炒面都吃不上,寒冬腊月衣衫单薄,好多人连件棉衣都没有。
朝鲜战场上最悲壮的长津湖战役,我军第九兵团三个军死伤惨重,他们很多人不是战死,而是被冻死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冰天雪地中。
一次20军某部负责伏击路过的美军,他们穿着单衣隐蔽在公路两旁的冰面上,信号弹响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冲锋。
美军大摇大摆走出了伏击区,战斗却没有打响。
指挥员破口大骂,他亲自跑到前线阵地要枪毙连长,但他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整整一个连的战士,他们一动不动地趴在冰面上,被冻成了冰雕。每个人都紧握钢枪,保持着准备冲锋的姿态。指挥员嚎啕大哭……
这就是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灵浩气存千古,烈士忠魂满乾坤。
志愿军的血性来自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来自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此乃我中国军魂也。"
这是楚云飞的血性之问,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就是因为中国人缺了血性二字。
鲁迅把这种缺血叫做"奴性",叫做"没骨头"。一个男人没有血性,便一辈子只能做缩头乌龟;一个民族没有血性,便只能任人宰割;一个国家没有血性,便只能割地赔款。
自古以来,卑躬屈膝、奴颜媚骨之流如黄河泥沙,但中国也不缺乏像李云龙、孙德胜、王喜奎这样的血性男儿。
独立团骑兵连与日军一个联队血战,全连阵亡,无一生还。骑兵连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只剩下骑兵连长孙德胜。
孙德胜被斩断了左臂,孤身一人对阵群敌,他仍然挥舞着马刀,大喊:"骑兵连,进攻!"
孙德胜单刀匹马向日军冲锋的悲壮场景,看哭了无数观众。那一幕,永生难忘。
"当军人要有股气势,要有股拼到死的劲头。就像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方竟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时候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
李云龙的这番话好像是在说他自己,在说孙德胜,在说王喜奎。
刺客田光在向燕太子丹推荐荆轲的时候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血性之人应有荆轲之风,执剑独行,纵敌有千万人,吾往矣。
就像《中国军魂》中所呐喊的一样:
就让鲜血染红最美的花
洒在我的胸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