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讲述的是啥(催眠大师的成功)
催眠大师讲述的是啥(催眠大师的成功)而当中年妇女和小女孩打开房门进入瑞宁的房间时,却变成了白天,蓝白色的冷光色调让整个氛围充满不真实感。影片最一开始,是瑞宁的一个心理治疗案例,中年妇女和小女孩在走廊里被一个年轻女子追赶,时间是晚上,画面以冷色调为主,中年妇女惶恐的神情举止和青年女子恐怖的表情,再加上紧张的配乐,为电影营造出了惊悚恐怖的基调。而影片的成功更是体现在导演在视觉艺术和细节上的优秀处理,细节处理精良可以让电影充实饱满,对于塑造形象、烘托气氛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悬念电影中,每一处视觉技巧更是都隐藏着创作者的用心良苦,每一丝细节也都铺垫着悬念。《催眠大师》的摄影师来自香港、曾获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的林志坚,影片的镜头调度、灯光、色调在林志坚的掌控下显得精致细腻。作为一部心理悬疑影片,影片的故事基调本身不是轻松的,加之悬疑片重气氛的营造,因此,影片总的色彩基调以暗色调和蓝色的冷色调为主,黑色、灰色占据了画面的
《催眠大师》是国内少见的优秀的心理悬疑电影,由80后新锐导演陈正道自编自导,曾作为压轴电影,亮相于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从上映伊始至今,好评如潮,无论是观众还是评论界对影片都给予了盛赞,而票房也取得了此前国内心理悬疑片没有过的佳绩。
影片《催眠大师》讲述的是心理医生徐瑞宁使用恍惚催眠法治疗一位特殊病人任小妍但最终却反治愈自己的故事。
从影片的情节发展来说,《催眠大师》剧情设计合理,推理环节逻辑缜密,没有以往国产悬疑惊悚片的生硬,基本做到了把故事讲的滴水不漏没有什么硬伤。
而影片的成功更是体现在导演在视觉艺术和细节上的优秀处理,细节处理精良可以让电影充实饱满,对于塑造形象、烘托气氛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悬念电影中,每一处视觉技巧更是都隐藏着创作者的用心良苦,每一丝细节也都铺垫着悬念。
色调的更替艺术《催眠大师》的摄影师来自香港、曾获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的林志坚,影片的镜头调度、灯光、色调在林志坚的掌控下显得精致细腻。
作为一部心理悬疑影片,影片的故事基调本身不是轻松的,加之悬疑片重气氛的营造,因此,影片总的色彩基调以暗色调和蓝色的冷色调为主,黑色、灰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这既符合人物内心的黑暗阴影,也营造出悬疑片应有的紧张压抑的整体氛围。
影片最一开始,是瑞宁的一个心理治疗案例,中年妇女和小女孩在走廊里被一个年轻女子追赶,时间是晚上,画面以冷色调为主,中年妇女惶恐的神情举止和青年女子恐怖的表情,再加上紧张的配乐,为电影营造出了惊悚恐怖的基调。
而当中年妇女和小女孩打开房门进入瑞宁的房间时,却变成了白天,蓝白色的冷光色调让整个氛围充满不真实感。
同样,暖色调的运用在电影中也很有特点,对画面起到了很好的调和作用。
影片的主要情节展开空间——瑞宁的心理治疗室中,照明采用点光源的设计,所有灯光选择了暖色调。
点光源的照明效果使画面明暗分明,但暗部失去了明晰的层次感,这既是对瑞宁和任小妍的心理梦魇有所映射,同时也成为两人难以摆脱心理重负的重大阻力,并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感。
在这一特殊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的灯具散发出错落有致的柔和暖光,昏黄的暖色光源点缀在整个暗色调的画面中,让影片在一开始就于悬疑惊悚的氛围下设定了一丝温暖,这里预示着瑞宁的被救赎。
昏黄的漫射光还增强了空间的神秘感,平衡了画面,在画面构图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另外,在电影中交代瑞宁和任晓妍前史的梦境和回忆镜头比较多。
任晓妍在被催眠的状态下对初进孤儿院的回忆是悲伤的,她的心理顽疾源自幼年时的被抛弃,只是她一直拒绝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
所以初进幼儿园的画面做了消色处理,将画面调成了虚焦效果,又加了一层蓝色的冷光,营造出幼时任晓妍被抛弃后的世界是一片冰冷的效果。
消色画面中,刺目的红花是任晓妍潜意识中抗拒的事实真相:隔着孤儿院铁门她看到的抛弃她的养母抱着的亲生儿子手里的那朵红花,红红的木棉花是被养母舍弃的任晓妍痛苦回忆的象征。
被催眠的任晓妍在小女孩的牵引下,沿着螺旋形的楼梯上到楼顶,看到了成年后的自己在孤儿院和孩子们嬉闹的场景,此时画面呈现了亮调的效果,色彩以鲜绿色为主,因为任晓妍在这里遇到了他的恋人,这时的晓妍是青春快乐的。
但之后爱人不幸死去,整个画面色彩的饱和度被降低,隐含着一种沉重之感。
而两人相爱的场面,以亮调摄影、橙黄色的暖光,刻画了任晓妍曾经拥有的短暂的幸福快乐。
反催眠的瑞宁淋雨的那场戏,夜雨的情境本身使得画面被处理成暗调,室内所有的暖色光源消失,同时画面调了一层蓝色的冷光。
包括瑞宁和爱人、好友溺水的场景,依然是暗冷的色调。
导演和摄影力图在色调的控制上完成瑞宁那种不愿为人知,又陷入负疚自责中难以自拔的复杂心境的刻画,同时,瑞宁无法摆脱痛苦的感受也在阴暗冰冷的色调中很好地传递给观众,从而让观众们下意识的走进了他的内心,认同他的痛苦。
精致的细节艺术与隐喻一、场景细节
导演陈正道是沿袭欧美国家所拍摄的悬疑作品中场景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架构——绝对封闭空间,也可称之为限定空间。
故事发生一个垂直式组合环形空间内,它由上下层相连接的空间构成。
这个取景是在一个天津的老洋房,其中包括环形楼梯、医生办公室(内含:诊疗室、洗手间)、秘书办公室(资料室)。
主要情节还是集中在心理医生办公室内。它是个纵深套层空间,房间中串联着面积较大的会客厅,在这里配有沙发、桌椅、茶几等。
心理医生徐瑞宁与病人任小妍的催眠与反催眠对决就是在这间充满复古阴郁神秘的心理诊疗室展开。
现实与梦境中的门
门有着开启和关闭空间的属性,是人进入到空间的安全保障,也是建筑与人进行情感沟通、吐纳真情的重要设施。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物之间催眠治疗的整个具体环境,封闭局限性空间设计就像是人物内心世界。
当双重身份的任小妍到来时,心理医生徐瑞宁打开门让她进入诊疗室,其实也是走进他自己的内心世界。
看似医生为病人治疗但事实上是双方内心世界互相交流与较量;其次,在催眠梦境中,任小妍打开了一扇很老很旧的门,其实这扇门是她的内心世界,她并没有告诉医生门里真实情况,所以她没有对徐瑞宁说真话;
同样,她谎称门是502,这道门是通往徐瑞宁内心世界的大门,她一直在暗示医生,令他回忆当时发生的场景;再次,徐瑞宁第二次催眠任小妍时,她打开了自己当年获得幸福的大门,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与后来失去爱人的悲痛形成反差;
最后,徐瑞宁与任小妍分别打开楼道中的两扇门,这意味着他们互相敞开心扉,任小妍试着放下,徐瑞宁得到救赎,两人如释重负获得新生。
紧闭的窗户
在影片中仅有2次给予窗户具体镜头。
一是,秘书送来咖啡给正在工作的医生徐瑞宁时,镜头在外透过拉着厚厚的百叶帘的窗户拍摄,给人一种偷窥感。
首先,在场景中每一扇窗户都是拉下百叶帘,这就阻断了与外界的交流,为营造神秘魔幻的催眠世界提升氛围;其次,镜头的偷窥感也印证了窗子的功能。
它除了沟通的用意,更带有一种偷看的窃视意义。
同时,影片中医生与病人之间治疗反治疗的全过程是被方教授以及徐瑞宁家人等成员共同监视着,并且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在荧幕外所审视着,我们就好比窗外窥探的好奇者。
二是,在影片中的35分11秒处,当任小妍述说完自己的遭遇后,镜头拍摄徐瑞宁拔下百叶帘朝窗看的特写,这个镜头与上面的不同在于:上个镜头是被偷窥,而这个是人物主动朝外看,表现人物开始希望获得真心交流与真正答案。
在影片中,徐瑞宁听完任小妍的陈述后,他一直觉得其实病人并没有说实话,一个拨动窗户的微妙动作,表现出了他对这位特殊病人的好奇心理。
螺旋的楼梯
房中的螺旋楼梯传递出一种空间上的错位感。一方面丰富了镜头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故事推进埋下了伏笔。
台阶是建筑语言的初始元素,是引领人们进入到建筑空间的一条通道。
影片中,任小妍再次被徐瑞宁催眠时,她被小时候的自己牵着来到了二楼,镜头跟着她们跑随后照到明亮的天花板,画面中出现的两个八边构图使影片的神秘氛围更加强烈,且产生了新的表现力。
二、装饰细节
在影片随处可见欧普艺术的身影,它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
首先,电影的片头设计就是利用重复的曲线组成波纹的图案,流动起伏的动感使观众眼花缭乱,从而引领观众进入催眠世界;
接着,徐瑞宁在大学讲座中,投影仪背景就是一张通过平面线条架构起的空间感欧普艺术的画面,光线投射在他的脸上,画面中的虚幻性正好符合催眠主题同时也暗示了人物此刻状态。
其次,在医生办公室、诊疗室以及秘书办公室(资料室)的墙壁上都挂着欧普艺术的一些透视错觉图案画。
画面上有着不断延伸重复的圆形、方形几何图案和条纹,线条之间精心编排在画面上产生波折流转的效果,这都很好营造出一个魔术、玄幻的催眠世界。
影片中任小妍看着墙上的画面说:“我看的什么并不重要,问题是我为什么会看到他们?”
最后镜头落幅在一张不断重复的圆形图像的欧普艺术图画上,圆形好像不断地起伏波动,产生“流动漩涡”的幻觉,造成一种不明确以及不稳定的造型效果,暗喻任小妍所诉说的一切真正的含义以及其言语真假难辨,让观众产生“无法看清其真正的状态”的神秘感。
再次,在资料室内不仅挂有欧普艺术效果的图片,还有脑部分析幻灯片。这种道具设计为人物职业塑造,环境交代都有很好的暗示。
诊疗室墙壁上还挂有欧洲中世纪形状的模型,影片中徐瑞宁通过它的镜面效果观看任小妍的举动,镜面的透视也预示着人物内心复杂性从而使得情节的展开。
最后,在回廊里近似圆形的地板设计。板面颜色由棕红、墨绿、淡黄以及白色搭配而成,图案是由大到小圆形嵌套、不同方向三角形与弯折直线相交而成,都是为了营造出催眠梦境的艺术效果。
同样在诊疗室内的地板设计也是由同样的色彩构成,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渲染催眠神秘的气氛。
在影片中洗手间是黑白棋盘式格纹地板,徐瑞宁在洗手间不小心踩到了溢出水池的水,摇晃的主观镜头中一双不知该往哪儿踩的脚、满地的水以及充满魔幻色彩的欧普艺术特色的地砖,把此时人物紧张不安、迷糊的内心状态表现了出来,这些细节都为营造催眠的神秘气氛,起到了重要的渲染烘托作用。
画面中的细节有时是以符号的功能出现的,而符号的隐喻性、象征性给欣赏者带来了解读过程中的快感,又有时细节用来传达意,渲染某种情绪或氛围。
1.茶几上摆放的沙漏:它代表着时间。每当任小妍讲述自己“能看的”、收养自己的父母时,徐瑞宁都会放置一下沙漏,这表明时间倒流回忆过去;
2.办公桌椅:办公室是徐瑞宁的主场地,而他经常办公的桌子就代表他的权威性一样;
3.办公桌上的工具:除了纸笔外,还有放大镜,这表明通过催眠窥视人物埋藏在心底的故事;徐瑞宁在告诉任小妍身上真相时手中摆弄着尺子暗示着徐瑞宁有自残行为;
4.诊疗室中的椅子:任小妍与徐瑞宁坐在诊疗室中的沙发椅子上其实就暗示着两人之间的对决,并且她在引导徐瑞宁进入自己设置的催眠陷阱中;
5.杯子:在徐瑞宁第一次为任小妍倒水时使用的是玻璃水杯,其实这是暗示着第一次催眠,后来出现陶瓷杯——厚玻璃杯——不锈钢杯,材质的不断变化也象征着不同的催眠梦境;
6.吸烟:徐瑞宁屋中不能吸烟,但是自己却在“停电时”点烟,镜头同时拍摄黑暗中烟丝发出光亮予以特写,这一前后矛盾的举动为即给任小妍实施第二次催眠进行暗示。
三、情节细节
一些情节中的细节设置在悬疑电影中起到暗示作用,它们赋予场面内涵、推进情节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催眠大师》中环环相扣的悬念铺垫,前后呼应的情境细节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例子在整部影片中比比皆是,比如:
1.在影片开始引入一个徐瑞宁通过恍惚催眠治疗一位在很多年前因倒车不小心撞死了自己的女儿的母亲,这个心结一直留在她心底。
在催眠过程中,那位母亲与过去的自己不断斗争,最终她得到当年的自己原谅,学会了放下。在这个情节细节里,与徐瑞宁最后也是以“没有人能够原谅你,除了你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原谅,内心获得解脱。
整个影片核心正与影片开始的情节如出一辙,治疗他人的心理医生其实正是那个最需要被治疗病人,而他伤痛的来源与车祸、爱、原谅都有关系,这样便达到首尾呼应叙事效果;
2.接着,徐瑞宁在大学中进行演讲,其中一位女同学向他提问“病人并不是自愿接受治疗,为什么就不能公开治疗”,而他的回答是:“关键问题不是讲不出口,有些人根本就不想讲……”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音调变弱,其实这是在暗示自己,他就是那个不愿意接受治疗认为自己已经从痛苦中走的病人,但是内心却一直藏着抹不去的伤痛害怕被提起;
3.当徐瑞宁说道这一席话时,导演有意安排方教授此时出场,这一情节安排也会在暗示她是安排为徐瑞宁治疗的幕后主人。她站在观众席的最后一排,用凝重的目光注视着徐瑞宁在台上的一言一行,这也是表明她对徐瑞宁病情的担忧;
4.方教授坐上徐瑞宁的车,他看了一眼方教授,便拔下车钥匙由开车改为步行。这一情节细节是为了暗示徐瑞宁对开车的恐惧感,设计悬念;
5.在影片中当秘书送来任小妍的资料时,徐瑞宁奇怪没有病人照片,此时镜头给予秘书一个9秒钟的特写镜头,通过秘书视线漂浮不定暗示着她有事瞒着徐瑞宁;
6.当任小妍站在大钟前,拨动指针,转头看着徐瑞宁介绍自己时,她的不寻常举动以及徐瑞宁再注视完她之后一个缓慢的转身,这样预示着他可能被催眠的迹象;
7.任小妍的爱人骆雨凇质问他是被谁害死时,突然任小妍就被黑衣人用手捂嘴拉走了。这样造成疑点,给观众留下悬念,为叙事进行铺垫;
8.电影中导演提供了不少情节细节,比如任小妍在被催眠过程中打开门时手指扎破出血;谎称自己看到了水、门是502以及她趁徐瑞宁调查资料时偷看手机这些都暗示了人物背后疑点重重,在为后续人物大反转进行铺垫;
9.任小妍在诊疗室内把沙发所有位子都绕一遍,这也表明人物此时占主导地位。
纵观《催眠大师》中的这些视觉及细节艺术,它们不仅创造逼真的环境效果而且为推动情节发展都做出突出贡献,把观众带入魔幻的催眠世界中,充满疑虑的细节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一直紧跟节奏,不断推理猜测,影片中细节也令观众记忆犹新,制作的精良使得它真正贴上国产“烧脑大片”标签。
这彰显了主创人员对观众极具诚意的尊重,是一次回归到商业电影本体的精心制作,年轻的80后导演陈正道擅于从好莱坞等成熟类型片中吸取元素与灵感,对自身进行准确判断与定位,着重于类型电影的创作,同时,他也有着极强的对电影艺术表现与商业创意的平衡与把握能力。
《催眠大师》从剧作的精巧构思到视觉技巧和细节艺术的完美呈现,都将会给今天国内诸多电影导演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