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歌词(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歌词(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太阳下山了。”读完,布布还是不肯去睡,恳求再讲一遍,我便指着绘本问他:“天黑了,什么下山了?”星星出来了,小猫出来了,宝宝该睡觉了。

01. 城市只有霓虹灯没有星星

给二岁半的布布读睡前绘本:

天黑了,

太阳下山了,

月亮出来了,

星星出来了,

小猫出来了,

宝宝该睡觉了。

读完,布布还是不肯去睡,恳求再讲一遍,我便指着绘本问他:“天黑了,什么下山了?”

“太阳下山了。”

“什么出来了?”他指着月亮当成了星星,指着星星当成了月亮。

我才想起,虽然布布每日跟着我和哥哥早出晚归,见识过火热的日头,却从未见过月亮和星星,而我也很久没有看过星星了。

为了让布布知道月亮和星星,回家的路上有一段路是在建的工地,没有什么车流,视野也宽阔,我都会骑得慢悠悠,让他抬头看天空。天晴时,月亮倒是很少缺席,只是数月过去,从未见过星星。偶见一闪一闪移动的亮光,孩子们以为是星星。

“那是飞机。因为很远,所以变成了一闪一闪的亮光。”我说。

02.那样的光,后来我竟是再也没见过

老家在南方的一个海边小镇,近年来以女人、石雕和古城闻名于市。石雕和古城是后来为了发展旅游业加进去的,我印象中的三宝是女人、庄稼和大海。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家的房子是一座古旧的石头瓦房,坐东朝西,屋外是一片树林子。不宽的客厅像是一道楚河把房子隔成了南北四间房。

南面两间,一间是卧室,一间是分给我家的柴火间,山上捡来的树枝、抄来的树叶、稻谷打出来后剩下的草梗,晒干后便可作一日三餐的柴火。北面也是两间,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分给叔叔家的柴火间,门口堆放着奶奶要用的柴火,爷爷坟墓上捡回来的棺木也放在那,虽然已经旧得和普通木头没什么两样,上面未掉的红色油漆看着还是让人有点发怵,那是乡下棺木惯用的颜色。虽然害怕,但是我也从来没有问过奶奶这件事情,小时候,很擅长把恐惧藏在心里。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歌词(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1)

房间的屋顶盖着瓦片,客厅屋顶则是用长石条盖的,上面浇上水泥,一条旧式的木梯子可以通往屋顶,支开天井盖,那里便是我小时候的夏日乐园。

夏日炎热,没有风扇,奶奶会把饭菜打好,一手扶着木梯,一手提着饭菜,小心翼翼地爬上屋顶。晚餐一般就是简单的地瓜粥,咸菜粥,囫囵两下入了肚就解决了,便急着喊上对面的堂姐、堂妹过来玩耍,铺上草席,三四个女孩子躺在一起瞎闹起来。

“星星可真多啊!”我说。

“你知道北极星在哪里吗?”堂姐问。

“最亮的那颗吗?”

“对。”

但是北斗七星到底在哪个方向,我从来都没有找到过。

“我们来唱歌吧。”小我一岁的堂妹提议道,说完她便唱起来,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我扭头看她的眼睛,在星光下闪着光。那样的光,后来的我竟是再没有见过。

闹得欢了,有时候就那样披着星光睡着了。林间的湿气重,奶奶不让我们睡在屋顶,把我们一个个叫醒赶去床上睡。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歌词(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2)

03.那被揉碎了散落在人间的星光

林间夏日蚊虫多,蚊香费钱又不管用。睡觉前,奶奶会把树林子刚落下的湿树叶往门口堆在一处烧,湿树叶生不了火,只会生出滚滚的浓烟,再借着晚风吹进屋子里。但每次浓烟还来不及把蚊虫驱走,我就被呛得直咳嗽,眼泪鼻涕一把。

奶奶说,萤火虫会吃蚊子。我便央着堂哥入夜后带我去林间捉萤火虫,堂哥在杂草间寻着一处,用网子一捞,迅速用手封住网子口,再慢慢倒进准备好的玻璃瓶里,用塞子盖住,萤火虫受到了惊吓,在瓶子里四处乱窜。但也不能关太久,会被闷死,我把萤火虫带到房间,掀开蚊帐,把木塞子打开,放了进去。

黑夜里,萤火虫微弱的绿光,像极了被揉碎了散落在人间的星光。

奶奶告诉我,萤火虫娇弱,发光会消耗能量,过了一晚上就会死,我便再也没有去捉过。只是,之后也就没见过那样醉人的萤火了。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歌词(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3)

这些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举办萤火虫主题活动的狂潮,每年仲夏之夜,都会有无数萤火虫被圈养在公园里,它们被“放飞”,被“唤醒”,被迫闪烁光芒。然而萤火虫只活在最纯净的自然环境里,一旦受到城市灯光的污染,就会很快死亡。

如果可以,但愿城市不再有流萤,如果惦念,那就去到乡间,不用手电筒照明,远远望着它们,在草丛间自由飞舞。

04.披星戴月劳作,也不过是为了一日三餐

小时候对于季节时令是没有感知的,只知道天冷要穿衣,天热要冲澡。但对于乡下人来讲,季节、时令、天气是很重要的信号,因为它们决定着庄稼一年的收成。

南方海边小镇,即使是乡下,人口相对还是比较密集,因而每家每户分得的田地不算得多,以我家六口人来说,也不过是分得一亩旱地而已,也就见惯了东家伯母,西家婶婶为了一簸箕黄土从田间吵到了家里,从祖宗骂到了子孙。

分得不多的土地自然也不能什么都种,一般就是种地瓜、花生和麦子。生活渐渐好起来后,可以买大米了,麦子也就不怎么种了,一年到头就是种地瓜和花生。

每年正月十五过完,是雨水时节,就要开始翻地播花生种。播花生种也是有讲究的,花生种要往田垄的两边放,中间留作插地瓜藤。暑假到的时候,花生也就长熟了。一般都是大人去地里拔花生载回来让小孩在家里捻,暑假也就过成了社会实践。

之后便是晾晒,晾晒时最怕第二天要下雨。奶奶说,如果晚上有星星,说明不会下雨,把花生归拢到成一座座小山,再用防水布盖住压上一块砖头,次日便可直接再铺开来晒。如果星星和月亮都没有出来,次日大抵也不会是什么大太阳,就要收回屋里。

收花生是很辛苦的过程,但也是最开心的,因为那是一年为数不多的可以畅快吃花生的日子,余下的晒干后,一部分要留种,一部分要去榨油,还有一部分要去卖钱或者换大米。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歌词(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4)

地瓜栽种则更为麻烦,春天要栽薯藤也就是育苗,待到七八月时再进行栽插,冬天才能收成,可以一直收到春天,所以感觉小时候一年到头都没有离过地瓜。

后来老家的人到哪,说话都带着一股特有的地瓜腔。我中学去县城读书后,为了改掉地瓜腔,都尽量不说方言。有一次周末回老家,和父亲在路上遇见一长辈问话,我一半方言一半普通话地回答,长辈不悦,同我爸说:吃番薯长大的,还是得说番薯话。

只是这不多的田地,即使一年到头披星戴月地劳作,也断不能养活一家人,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是女人在家种地或做工,男人出海或者外出打工。

家乡的女人以勤劳能吃苦闻名,便是这么来的。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歌词(你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5)

奶奶去世后,我便再没做过农活,上了大学后,一年也没有回家几日。每次回去,我都喜欢去海边,坐在沙摊上,静静看着夕阳的余晖从远处的海平面慢慢隐没,直到夜色降临,远处的渔火渐次亮起,像极了我小时候躺在屋顶看到的那一片星空。

我曾经带孩子们去城市对岸的一座小岛露营,也没能见到有星星还有月亮的夜空。那样美的夜色,终究是被埋藏在岁月的记忆深处,成了我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和童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