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民间故事之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济宁民间故事之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济宁民间故事之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济宁民间故事之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汶上县下薄子(冰雹),一年一回。”这句俗话来源于一种自然现象,每年的五、六月份,汶上、梁山一带都要下一场冰雹。传说这是老李从东北回来给父母上坟的原故。因东北天冷,老李是龙王离不了水,无论到那里都要随身带着水和冰块,所以从东北飞回汶上时,他身上带的水就变成了冰雹,落了下来。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内容很丰富,但主体故事基本是一致的。即其母奇异受孕、分娩、断尾、大战小白龙等。秃尾巴老李的民间传说故事在山东广为流传,与现在流传故事相似的文字记载,见于清朝袁枚的《子不语》:"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浣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这是秃尾巴老李故事起源的一个版本,还有许多其它的演绎与版本。2008年,山东省即墨市、莒县、文登市、诸城
传说一年夏天,汶上县草桥村李姓人家的妻子,晚上在自家院子里乘凉,犯了女人不准露宿的大忌。此后有了身孕,生下一个黑黑胖胖的男孩。男孩屁股上竟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李父恼羞成怒,抓过菜刀把孩子的尾巴砍掉了。孩子一声惨叫,随着一股青烟,升腾而去。这就是秃尾巴老李的来历。
秃尾巴老李长大后,来到东北的黑龙江畔。当时黑龙江叫白龙江,掌管这条江的是一条修炼七万年的白龙,它为害一方,弄得老百姓四处流浪。秃尾巴老李知晓白龙作害后,决定为民除害。他与逃荒来的山东人商量好,他入江斗白龙时,如果江面上泛白,就说明白龙占了上风,人们立即往江里撒石灰;如果江面上泛黑,说明老李占了上风,人们就往江里投馒头、大饼。
这天,老李在乡亲们的欢呼呐喊声中,纵身跳入江中,与白龙展开了生死搏斗,大战三天三夜,在老乡们的帮助下,秃尾巴老李终于战胜了白龙,从此掌管了黑龙江,黑龙江也因此得名。
直到现在,黑龙江一带若有灾害,只要对着黑龙江大喊三声“秃尾巴老李”,灾害就会减轻;船过江时,船老大一定要问:“船上有山东老乡吗?”如果有,就开船,如果没有就要等。遇见个穿“蚕鞋”的就会很客气地让上船。“蚕鞋”俗称“牛鼻子鞋”是山东人穿的一种鞋。
“汶上县下薄子(冰雹),一年一回。”这句俗话来源于一种自然现象,每年的五、六月份,汶上、梁山一带都要下一场冰雹。传说这是老李从东北回来给父母上坟的原故。因东北天冷,老李是龙王离不了水,无论到那里都要随身带着水和冰块,所以从东北飞回汶上时,他身上带的水就变成了冰雹,落了下来。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内容很丰富,但主体故事基本是一致的。即其母奇异受孕、分娩、断尾、大战小白龙等。
秃尾巴老李的民间传说故事在山东广为流传,与现在流传故事相似的文字记载,见于清朝袁枚的《子不语》:"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浣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
这是秃尾巴老李故事起源的一个版本,还有许多其它的演绎与版本。2008年,山东省即墨市、莒县、文登市、诸城市申报的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