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厉害(楚汉争霸项羽为何会失败)
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厉害(楚汉争霸项羽为何会失败)
项羽[1](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本名项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在楚汉相争4年时间里,本来拥有绝对优势的楚霸王项羽,却因为一连串的战略失策,变主动为被动、优势变劣势,宛若“小二黑过年”,一步步走向失败的结局。在项羽所犯的种种失误中,最让他后悔的莫过于三件事。
1.错放刘邦。楚怀王熊心当年为快速灭秦,曾向项羽、刘邦许诺先入关中者封王,结果让后者捷足先登。刘邦入关灭秦后,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清楚,项羽想要做天下的霸主,最大的对手就是刘邦。所以为铲除刘邦,谋士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设宴,借犒劳刘邦的名义,派人在席间将其刺杀,以绝后患。
2.错杀义帝。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之初,在范增的建议下,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也称楚怀王),并在他的名义下征伐攻讨、西进灭秦。不管项羽内心怎样想,怀王至少在名义上是他的主公,也是他获取权威与合法性的来源,是他要“誓死效忠”的对象。项羽入关后,在没有获得怀王允许的情况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天下诸侯,摆明没把主公放在眼里,犯了为臣者的大忌。
更要命的是,项羽觉得义帝“碍眼”(此时项羽已“尊奉”怀王为义帝),竟然将他流放到郴县,稍后又指使九江王英布将其击杀,犯下大逆不道的弑君重罪。项羽弑杀义帝行为让天下人切齿,也给刘邦起兵提供了绝佳的借口,后者正是在讨伐“逆贼”的名义下占领道义高地,并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从这点来看,项羽此举无异于替刘邦“助攻”,实在是生平最愚蠢的举动。
3.错逐范增。项羽刚愎自用、固执己见,轻易不会听取谋士们的建议,唯独对范增还算客气。范增在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之初投靠,替他们剖析天下的形势,主张拥立楚怀王之孙为王,然后在他的名义下,联合其他诸侯共同伐秦。范增的一连串建议给项氏叔侄指明前进的方向,从后续进展来看,一切都在范增的预料之中。项羽因为范增辈分高、年纪大,加之足智多谋,便尊称其为“亚父”,视为心腹谋士。然而过早的功成名就让项羽迷失了自己,加之对于武力的过度崇拜,使得项羽坚信只要有强大的军队,自己便可以称霸天下,永远制约诸侯的生死。在这种心理变化下,项羽不再听从范增的任何建议,两者间渐生隔阂。君臣不睦的事实给刘邦提供实行反间计的机会,竟然真的使项羽将范增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