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洪灾无情大爱暖心(聚焦责任与担当)

洪灾无情大爱暖心(聚焦责任与担当)同样与洪水赛跑的,还有莲花村、司前村、长潭村、水车村、石门村等受灾区域。凌晨6时许,在重灾区田西村,救援人员淌过齐腋深的水,用冲锋舟安全转移被洪水围困的陈最山、王科连、陈军元、陈绍明、陈恩华、樊彦华、陈爱华、郑正连等8位群众。6月23日,渣津镇境内遭遇强降雨袭击,多个村组遭受洪灾。在洪涝灾害的紧要关头,渣津镇党员干部挺身而出。6月23日,整夜的倾盆大雨不停歇,河水暴涨,群众被困!24日凌晨2时许,司前村、石门村、田西村告急。24日凌晨2时许,修水县副县长、县公安局长程俊带领渣津镇党委书记樊雪刚等党员干部、公安民警赶赴一线指挥抗洪抢险。

洪灾无情大爱暖心(聚焦责任与担当)(1)

洪灾无情大爱暖心(聚焦责任与担当)(2)

“重建家园,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不抛弃任何一名群众的好干部,有这么多用责任和担当带领我们迎战洪灾,带领我们灾后重建的好干部。”8月20日10时,记者来到“8·12”洪水过后的九江市修水县渣津镇田西村,村民们正在抓紧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今年入夏以来,田西村虽然二次遭受水灾,但村支书黄烈生对灾后重建充满了信心。

田西村是渣津镇此次洪灾的重灾区之一。面对突袭而来的洪水,渣津镇的党员干部们始终冲在最前线,与洪水赛跑,彰显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洪灾无情大爱暖心(聚焦责任与担当)(3)

靠前指挥

及时转移营救被困群众

6月23日,渣津镇境内遭遇强降雨袭击,多个村组遭受洪灾。在洪涝灾害的紧要关头,渣津镇党员干部挺身而出。

6月23日,整夜的倾盆大雨不停歇,河水暴涨,群众被困!24日凌晨2时许,司前村、石门村、田西村告急。

24日凌晨2时许,修水县副县长、县公安局长程俊带领渣津镇党委书记樊雪刚等党员干部、公安民警赶赴一线指挥抗洪抢险。

凌晨6时许,在重灾区田西村,救援人员淌过齐腋深的水,用冲锋舟安全转移被洪水围困的陈最山、王科连、陈军元、陈绍明、陈恩华、樊彦华、陈爱华、郑正连等8位群众。

同样与洪水赛跑的,还有莲花村、司前村、长潭村、水车村、石门村等受灾区域。

暴雨片刻不停,甚至越下越猛!24日,渣津镇党委书记樊雪刚、镇长朱宝荣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分组分片至各村,组织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参加救灾的党员干部不论男女,冒着雨,进入农户家中救人,卷起衣袖清淤泥。

6月23日晚上8时许,莲花村三组匡阶平老人家被洪水围困,屋内进水被淹,80岁高龄的匡阶平老人和其71岁的老伴章会菊被困家中。当时渣津镇党委副书记梁刚、镇副主任科员冷克超带领公安干警刘冰、王子豪等人在莲花村转移危房中的群众,发现两位老人不愿离开祖屋,耐心劝说并转移老人夫妇。

镇人大主席石黄生不顾家中妻子生病住院,第一时间赶赴重灾区域石门村组织群众自救。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胡祥业,镇纪委书记韩勇将年迈的受困老人背出被洪水淹没的家中。

“中生大伯,今晚有暴雨,恐怕是扛不住这么大的雨,您家也做了新房,赶紧撤离吧!”水车村的驻村领导、副镇长冷碧春和水车村第一书记高升上户成功劝离水车村8组王中生老人夫妇。

这样一幕在今年夏天一次次上演。

6月29日凌晨起暴雨不停,第二轮水患又相继而来。渣津镇再次遭受了重大的洪水灾害。党员干部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早分布在各个水域重患的位置上,在充分预知下,未造成群众伤亡和较大的财产损失。

8月12日上午9点起,渣津镇北片区的石门村、田西村、司前村等已陷入一片洪水的包围。此次强降雨恰逢周末,镇政府值班人员在微信工作群里发出受灾情况后,全镇上下立即取消休假并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指挥险情处置,调配人员,转移群众,全力组织抗洪救灾工作。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修水救援队也闻“汛”赶来,参与到此次救援中,组织救援人员在司前街被淹的房屋中救出被困人员20余人,无人员伤亡报告。

爱心汇集

形成战胜灾难的巨大力量

灾情消息及时发布,各种力量不断向灾区集聚,形成了战胜灾难的巨大力量,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高高的铁壁铜墙。

洪灾过后,镇党委政府组织干群进一步监测雨情,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其生产生活,组织开展生产自救。

在灾后重建一线,党员干部再一次彰显团结和担当,干部群众因为灾难,紧紧地站在了一起。

几次洪水退去后,为尽快恢复群众的生产生活,渣津镇党委、镇政府制定了灾后重建方案,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家园重建。

6月28日,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彬杨到渣津镇司前村,察看了解受灾情况,看望奋战在一线的干部群众,指导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林彬杨充分肯定了渣津镇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

今年7月10日,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张晓宁率民政部优抚安置局调研员杨昆、国家减灾中心数据中心主任张云霞等一行,深入渣津镇检查指导特大洪水救灾工作。张晓宁一行首先到司前村、石门村等地察看灾情,看望慰问了部分受灾群众,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指导灾民进行灾后生产自救,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重建美好家园。

福星村咀背自然村有一个住在土坯房的贫困户叫郑振北,在洪峰来临之前,由党员干部组织转移到同村的熊龙家暂住,并负责他的饮食。经过镇村干部商议和反复劝说,决定暂时把他接到长仑敬老院去住。为了此事,渣津镇党委书记樊雪刚主动登门劝他“搬家”。

在这种情况下,郑老伯来到了新家——长仑敬老院,一个三室一厅带卫生间的居室。

镇里集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的朴田点正在建设,不久以后,老人就可以按照政策享受到拎包入住的新房。听到这些,老人喜笑颜开。

正是这样,洪水虽然冲毁了家园,但是却将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

精准帮扶

多措并举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8月20日,记者来到遭受洪灾二次重创的田西村,村支书黄烈生正带领干部和村民在引桥刚刚恢复通车的高碑堰大桥上规划大桥重建工作,他高兴地给记者展示了灾后重建的美好前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拨款下,高碑堰大桥重建设计方案已经出来,目前正在招标,整个重建工程将于明年全面完工。被大水冲毁的小港口桥和明月墩河堤的重建工作最快将在今年11月完工。”

“3座桥梁被冲毁、冷家坝300米河堤被毁、芳塅880米河堤被毁、沿河3.8公里道路基本损毁、42户村民家被淹、1300余亩水稻被淹……”黄烈生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他说,“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目前防洪堤已经全部恢复、沿河道路全部恢复、高碑堰大桥引桥恢复通车、司前村至花园村公路重建、沿河良田得到恢复……”

记者随后从司前村和噪口村了解到,两村之前被冲毁的大桥也正在全力修复之中。

洪灾无情大爱暖心(聚焦责任与担当)(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