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丹阳市吕叔湘中学名字的由来:吕叔湘中学 承载着丹阳人永远美好的回忆

丹阳市吕叔湘中学名字的由来:吕叔湘中学 承载着丹阳人永远美好的回忆民国36年(1947年)春,“丹阳县立中学”扩大到六个班级,学费为大米1石(150斤左右),其中有两班自费生,学费加倍收取,为大米2石。民国35年(1946年)8月,“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由青木关迁来丹阳,县中将夫子庙的校址让于其办学,并迁校至老北门积谷仓(现学校校址)。初迁到积谷仓的县中有初一、初二共4个班级,学生200多人。民国29年(1940年)秋,日伪为推行奴化教育,“丹阳县立中学”在旧址县夫子庙复校,招收初一年级与初中补习班各1班,学生约100名。次年秋,学校停办,学校师生全部并入“江苏省立丹阳职业学校”附设初中部。“江苏省立丹阳职业学校”简称“省丹职校”,原为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校长为汪伪政府教育部次长戴盆天。民国32年(1943年)夏,日军占用“省丹职校”校舍,次年学校停办并入苏州浒墅关蚕桑学校,学校附设初中部教职员与学生全体迁往丹阳县夫子庙,复办“丹

20年代

民国14年(1925年)秋,著名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与地方名士韩笔海、林立山、陈湘圃等人,为解决丹阳小学生升学之难题,在丹阳县城镇西门府馆巷创办丹阳县第一所公立中学——“丹阳县立初级中学”,学校简称“丹阳县中”,也叫“丹阳县立中学”。学校校址在城隍庙后进(原西门小学位置),主要建筑为原有的走马楼一幢,楼上是学生宿舍和自修室,楼下是教室,开学初没有课桌,以长条桌代用,另有平房数间作食堂和教职员办公之用,全校共有校舍十余间。第一届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1个班,约40人,不收女生,大部分学生(包括城镇学生)在校食宿。第一任校长为陈湘圃,共有教师10余人。

民国17年(1928年)秋,丹阳县中迁至县夫子庙(现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位置),并与“丹阳县立师范学校”合并办公,一套班子两块校牌。次年夏,丹阳县教育局借口经费短缺,使县中停办,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转入武进县立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转入江苏省立镇江中学,此为“丹阳县立中学”第一次停办。

丹阳市吕叔湘中学名字的由来:吕叔湘中学 承载着丹阳人永远美好的回忆(1)

30年代

民国19年(1930年)秋,“丹阳县立师范学校”创设初中部,招收初一年级1个班,学生约40名。至民国24年(1935年)夏,师范班学生毕业后,“丹阳县立师范学校”停办,“丹阳县立中学”又于师范校址复校。

民国26年(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丹阳县立中学”在日寇侵入县境前解散停办。

丹阳市吕叔湘中学名字的由来:吕叔湘中学 承载着丹阳人永远美好的回忆(2)

40年代

民国29年(1940年)秋,日伪为推行奴化教育,“丹阳县立中学”在旧址县夫子庙复校,招收初一年级与初中补习班各1班,学生约100名。次年秋,学校停办,学校师生全部并入“江苏省立丹阳职业学校”附设初中部。“江苏省立丹阳职业学校”简称“省丹职校”,原为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校长为汪伪政府教育部次长戴盆天。

民国32年(1943年)夏,日军占用“省丹职校”校舍,次年学校停办并入苏州浒墅关蚕桑学校,学校附设初中部教职员与学生全体迁往丹阳县夫子庙,复办“丹阳县立中学”。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接收“丹阳县立中学”,并整修原有校舍,10月上旬开始招生,下旬开学,全校共有6个班,340名学生。

民国35年(1946年)8月,“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由青木关迁来丹阳,县中将夫子庙的校址让于其办学,并迁校至老北门积谷仓(现学校校址)。初迁到积谷仓的县中有初一、初二共4个班级,学生200多人。

民国36年(1947年)春,“丹阳县立中学”扩大到六个班级,学费为大米1石(150斤左右),其中有两班自费生,学费加倍收取,为大米2石。

解放前夕,学校部分教职员与学生参加了“解放社”,护校并迎接丹阳解放。

丹阳市吕叔湘中学名字的由来:吕叔湘中学 承载着丹阳人永远美好的回忆(3)

50年代

1951年,吕凤子先生创办的“私立正则初级中学”并入丹阳县中。

1956年秋,县中开设高中班,校名改为“丹阳县中学”,发展成为完全中学。

丹阳市吕叔湘中学名字的由来:吕叔湘中学 承载着丹阳人永远美好的回忆(4)

60年代

1962年秋,“丹阳县中学”高中部停止招生。五年一贯制的丹阳城西中学停办,部分教师和初二、初三4个班级的学生,以及部分课桌凳、图书和仪器一起并入县中。

文革初期,为适应当时标榜“革命”的风气,学校于1969年改名为“井冈山学校”,县文教局把学校领导权下放,由丹阳城镇统一管理。为了在城镇普及高中,学校恢复了高中班,初、高中都缩短为二年制,小学缩短为五年制,同时将“向阳小学”、“韶山小学”等小学的部分师生并入其中,学校体制改为九年一贯制,从幼儿园到高二,共设27个班级,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领导“教育革命”。

丹阳市吕叔湘中学名字的由来:吕叔湘中学 承载着丹阳人永远美好的回忆(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