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美术课本(那些童年时看过的美术片)
小时候美术课本(那些童年时看过的美术片)这里的动画片是指通过画图来制作的片子,里面又分为水墨画、儿童画、简笔画等。动画片这些动画片也被称为美术片,因为每一个片子真的都像艺术。所以我们来回忆一下,那些我们童年里看过的美术片。(以下分类及观点纯属个人意见)
差不多十年前,网上就有一种说法,说心疼现在的孩子们,说他们的童年里充斥的都是喜洋洋。而在前几年,这个说法依然存在,只不过除了喜洋洋之外,又多了个熊出没……
但是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对动画片的选择真的有太多,除了那些年引进的外国动画片(比如日本和美国的动画片)之外,我们也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我们的老动画片。
浓浓中国风的美术片
这些动画片大多数时长都很短,十几二十几分钟不等,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水墨、木偶、剪纸……
这些动画片也被称为美术片,因为每一个片子真的都像艺术。
所以我们来回忆一下,那些我们童年里看过的美术片。
(以下分类及观点纯属个人意见)
动画片
这里的动画片是指通过画图来制作的片子,里面又分为水墨画、儿童画、简笔画等。
- 水墨画
说到水墨动画片的代表,就不得不提到《小蝌蚪找妈妈》了。
充满童趣的《小蝌蚪找妈妈》
这个动画片获得了国内外多项大奖,小时候看时,只是觉得新奇,好玩,但长大之后才发现,当年的这批动画人做了一件多伟大的事,他们让高雅的艺术和大众的娱乐结合起来,让我们在童年就接受了最好的艺术和审美的熏陶。
那之后,水墨动画片又出了《牧笛》、《鹿铃》这样的佳作,而1988年的《山水情》是水墨动画片的集大成之作,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神韵彰显得淋漓尽致,意境悠远、飘逸、空灵,每一帧都是国画精品。
牧笛
但是可惜,《山水情》也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了。
最后一部水墨动画片《山水情》
从60年水墨动画片的诞生,到88年的最终落幕,在这将近四十年的岁月里,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水墨动画片这样需要耗费巨大人力心血,但又很难带来实际收益的动画片,不可避免地被节奏越来越快、人心越发浮躁的时代给抛下了。
不能不说,这是很多人心中的遗憾。
- 儿童画
虽然艺术不分年龄,但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动画片的主要的受众就是少年儿童,所以在动画片里,儿童画的比例非常多,各类画风也很多变,这类动画在美术片里非常多。
比如我们熟知的《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
1954年的《好朋友》,虽然是黑白画面,画质也不高清,但是仍旧看得出作画非常精致
除了这种色彩饱满,作画细腻的作品以外,也有那种画风更偏向于儿童画的,比如《猴子点鞭炮》、《老虎装牙》等等。
猴子点鞭炮
老虎装牙
曾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制作了一部名为《飞翔的小鸽子》的动画片,这是从上海首届儿童画赛中从获奖作品中选出14位小朋友的作品拍的动画,也就是真真正正的小朋友画的动画片。
真正小朋友作画的动画片
真正小朋友作画的动画片
所以说曾经的老动画真的非常的有心。
- 简笔画
这一类可能没有专业分类,是我根据自己的观看体验归纳的,这类动画的造型和画风都非常简单,像极了老式的讽刺漫画。
比如《超级肥皂》。
小镇上来了个卖肥皂的,不管什么颜色的衣服,瞬间都能洗得白白的,人们都竞相购买,结果就是小镇的人都只能穿了白衣服,一片死气沉沉。
超级肥皂
后来出现了一个穿着花衣的小姑娘,人们又开始羡慕起来,趋之若鹜地去买染色肥皂,而卖肥皂和卖染色肥皂的,竟然都是同一个人。
超级肥皂
这个故事就是在现在看来,也有着值得挖掘的深思。
同类的作品还有《三个和尚》、《新装的门铃》、《高女人和矮丈夫》等。
《三个和尚》的经典已经不用再说了吧
诙谐小品一般的《新装的门铃》,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只凭画面和音乐的表现也足以突出表现力
这些作品通常比较短,而且出现的年代比较靠后,基本都集中在八十年代,但是短短的篇幅,却藏着不少深意,更像是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片。
- 其他
其实早年的老动画形式真的非常丰富,比如带有壁画风格的《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
比如年画风格的《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
基本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做出一部动画,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年动画大师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是因为有他们匠人精神的付出,才有我们童年时代的精彩。
关于美术片有很多想说的,所以这个话题我大概会根据类型划分,总共分上下两期讲完,大家多多关注我呀,也希望大家在评论区里给我留言,一起讨论关于美术片的那些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