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马宁远几品(大明王朝1566里面马宁远为什么不反咬郑泌昌)

马宁远几品(大明王朝1566里面马宁远为什么不反咬郑泌昌)可熟不知,他们只是党争的牺牲品。如果没有毁堤淹田,严党靠着胡宗宪或许还真够完成改稻为桑;可毁堤淹田加大户买田之后,清流和严党的斗争直接白热化。被严党包裹得密不透风的浙江,进来了一个叫海瑞的人。马宁远是死士,李玄也是。他们都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性命为上级的错误买单,想着他们死后,能为上级换来更好的出路,也为朝廷的政策执行贡献最后一份力量。首先,胡宗宪并不想把事情闹大。事情既然发生了,那就尽量把影响降到最低。所以他拿着王命旗牌,就立马把杭州知府、河道监管和两个知县给斩了。等处理完了,把事情坐实了,再上报朝廷;其次,郑何都是省级官员,又直接听命于小阁老。把他俩揪出来不就相当于直接打严世蕃,甚至严嵩的脸吗?胡宗宪自己也说了,任何人都可以倒严,唯独他不会。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士人,胡宗宪可以不做名臣,但也不能做负心之人。最后,胡宗宪答应了保全马宁远的家人(这也是马宁远最大的心愿)。如果马宁远疯狂咬人,毁堤

不是马宁远不反咬,而是胡部堂不让他反咬。

其实自始至终,马宁远都只是一个上级意志的具体执行官员:带官兵去踏苗,这执行的是省里的命令;瞒着胡部堂毁堤淹田,这执行的是内阁的命令;写供状,主动赴死,这执行的是胡宗宪的命令。

马宁远几品(大明王朝1566里面马宁远为什么不反咬郑泌昌)(1)

所以,马宁远虽然是一个合格的官员,但他并不是一个有自己意志的官员。郑何二人虽然有自己的思想,更多还是为了捞钱和乌纱帽,常伯煕和张知良就更不必说了。从这些人物身上就可以看出大明帝国僵化的吏治环境,也为后面海瑞的登场做了铺垫。

既然马宁远听胡宗宪的话,那为什么胡宗宪不让马宁远揪出郑何呢?

首先,胡宗宪并不想把事情闹大。事情既然发生了,那就尽量把影响降到最低。所以他拿着王命旗牌,就立马把杭州知府、河道监管和两个知县给斩了。等处理完了,把事情坐实了,再上报朝廷;

马宁远几品(大明王朝1566里面马宁远为什么不反咬郑泌昌)(2)

其次,郑何都是省级官员,又直接听命于小阁老。把他俩揪出来不就相当于直接打严世蕃,甚至严嵩的脸吗?胡宗宪自己也说了,任何人都可以倒严,唯独他不会。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士人,胡宗宪可以不做名臣,但也不能做负心之人。

最后,胡宗宪答应了保全马宁远的家人(这也是马宁远最大的心愿)。如果马宁远疯狂咬人,毁堤淹田的真相暴露出来,尽管郑何要被诛杀,但他自己诛十族都不为过,还谈什么保全家人呢?

马宁远几品(大明王朝1566里面马宁远为什么不反咬郑泌昌)(3)

马宁远是死士,李玄也是。他们都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性命为上级的错误买单,想着他们死后,能为上级换来更好的出路,也为朝廷的政策执行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马宁远几品(大明王朝1566里面马宁远为什么不反咬郑泌昌)(4)

马宁远几品(大明王朝1566里面马宁远为什么不反咬郑泌昌)(5)

可熟不知,他们只是党争的牺牲品。如果没有毁堤淹田,严党靠着胡宗宪或许还真够完成改稻为桑;可毁堤淹田加大户买田之后,清流和严党的斗争直接白热化。被严党包裹得密不透风的浙江,进来了一个叫海瑞的人。

严党的急于求成终究还是落下了许多把柄,被清流抓住后,尤其是靠着海瑞,严党在浙江的羽翼几乎被剪完了。赵贞吉主政浙江后,改稻为桑也就跟严党没什么关系了。

相关内容:

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为什么要把芸娘送给杨金水?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为什么执意要杀李玄?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放了海瑞?

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