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吕思清的小提琴演奏曲(指尖下的天籁吕思清小提琴演奏会)

吕思清的小提琴演奏曲(指尖下的天籁吕思清小提琴演奏会)

久违了,甚至记不清上一次发生在什么时候,我又一次来到了音乐厅,是音乐爱好、名人效应抑或那张难得的门票?交织在一起,似乎很难说清。 舞台中央的一架三角钢琴,静静的,伫立在朦胧的光线里,我随意翻阅着一份从邻座借来的节目单: 吕思清,小提琴神童,17岁获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第一帕格尼尼”,演出曲目以西方古典音乐的奏鸣曲、浪漫曲、夜曲为主,穿插了几首中国西部的民歌,很显然,考虑到了观众欣赏水平上的差异。

吕思清的小提琴演奏曲(指尖下的天籁吕思清小提琴演奏会)(1)

听众的掌声中,吕思清登场了,倜傥俊朗,一袭黑色的晚礼服,与身着红色连衣裙的佐演嘉宾、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艺术指导芦静怡相得益彰,沉稳中透出热烈。 第一支曲子是意大利作曲家塔蒂尼的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初看曲名,以为是那首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的《魔鬼的颤音》,是一首“炫技”的名曲,但细细听来,发现不是,《魔鬼的颤音》分三个乐章,而这支曲子分四个乐章。许是需要暖场的原因,乐曲呈现尚未达到忘我的琴人合一境界。 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分三个乐章,其中柔板部分旋律感人,和声温柔,是勃拉姆斯最令人喜爱的创作之一。吕思清揉弦华丽,配合着呼吸,运弓力度控制恰到好处,强烈时声若裂帛,温柔时和风拂波,连贯自如,跌宕起伏,将多愁善感的气质表达得恰到好处。 那几首西部民歌联奏都是王洛宾的作品,改编和配器各有优劣,总有种欧化的感觉,特别是《达坂城的姑娘》谐谑的风格不够突出,而《玛依拉》用急促的快板奏出,少了原有旋律的歌唱感,似有不足。 我比较喜欢的是圣·桑的《引子与回旋》,这是曲作者为当时崭露头角的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萨拉萨蒂所写,由萨拉萨蒂1865年首演,整个作品线条通大流畅,层次明确清晰,布局匀称协调,以某种雕塑感示人。 乐曲以一种忧郁苍凉却不失优美的幻想式歌调展开,让我想起深夜窄巷中独行的流浪者,昏黄的路灯将他的影子投射在石板路上,或许他不愿追溯、不愿消沉,忧伤的乐句演绎了两遍后,快速跳动的切分音将种种忧伤一笔带过,响起热烈奔放的哈巴涅拉舞曲旋律,给人以强烈的跌宕起伏感,不时还可以听到类似吉普赛音乐的琶音,眼前仿佛出现了广袤的田野,那大片大片阳光下的向日葵…… 吕思清的琴技是娴熟的,尤其是颤音,运弓的同时把一指按在琴弦上,另一指在弦上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发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特殊音响效果,快颤、慢颤、从不颤到颤,慢颤转快颤、边揉边颤、边滑边颤、二度颤音、三度颤音等,表现出不同的乐曲风格。 时间过得真快,两个小时就在音乐的流淌中悄然逝去,演奏会即将落下帷幕,听众一次又一次的雷鸣般的掌声使得随意亲和的吕思清又奉献了两首作品,当钢琴奏出《梁祝》的第一个音符,全场禁不住响起了掌声,旋即又戛然而至,静若无人。凄美的爱情主题从演奏者指间、不,从全场每一个人心中流出:相遇—结拜—共窗—惜别—抗婚—投坟—化蝶。吕思清不满足表现女性的细腻缠绵,更要表现出中国女性的果敢决绝,在抗婚投坟的快板处加快了演奏速度,让音乐的高潮更具壮烈感。”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谢谢,优雅华丽精致的吕思清。

猜您喜欢: